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意义、议题和路径

2023-08-21 11:04张同鑫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

张同鑫

摘 要:来华留学生兼有传播对象和传播主体的双重属性,在新时代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既能以独特性增强国情认知度,又能以道义性增强形象亲善感,还能以真理性增强话语影响力。传播红色文化最好的方式是讲故事,因而需要聚焦情感共鸣点讲好革命斗争故事,把握兴趣关注点讲好发展复兴故事,突出利益交汇点讲好国际主义故事。在方法路径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面向留学生讲好中国红色文化的新方法论。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红色文化;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59

0 引言

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外文化交往的重要群体,兼有传播对象和传播主体的双重属性。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回信中,积极肯定来华留学生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鼓励来华留学生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红色文化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创造形成,并在建设和改革时期深化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红色文化不仅可以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质,还可以充分诠释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对于促进中外民心融通具有重要意义。

1 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来华留学生是最为贴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民间群体之一,理应成为讲好中国红色文化的优先传播对象。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既能以独特性增强国情认知度,又能以道义性增强形象亲善感,还能以真理性增强话语影响力。

1.1 展示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性,增强中国国情的国际认知度

中国红色文化综合性、集中性反映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历程,是承载历史、反映现实、照见未来的先进文化。时至今日,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显著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特殊存在。

首先,中国红色文化鲜明标识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红色文化凝练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孜孜渴求之中,正是在这一先进文化的洗礼下,中国共产党突破了一切旧的政治力量只顾自身利益的局限性,将民族的利益与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成功带领中国人民摆脱压迫实现自由、摆脱贫困实现富强。

其次,中国红色文化充分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红色文化以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演进场域,以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为创造主体,是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而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文化的文化形态。既科学客观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又合理升华地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涵。当前,国际社会部分群体仍然对中国的红色政权与政党模式存在较深的认知误区。在此背景下,致力于促进国际社会客观、公正的认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需要全面展示中国的基本国情,尤其需要把中国红色政权诞生的历史及其过程的艰辛作为重点内容加以传播。

1.2 展示中国红色文化的道义性,增强大党大国的形象亲善感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建党兴党、强党强国始终坚守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历史的创造者,积极发挥人民的历史主动性,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进而创造了极具道义性的红色文化。

首先,中国红色文化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红色文化的主要创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主要内容来源是党与人民的奋斗实践,人民在中国红色文化中既是主角,也是作者。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红色文化,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演进,以张思德同志、雷锋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这一价值内核的践行中呈现了一幕幕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红色故事。

其次,中国红色文化具有以奋斗为主题的人文精神。“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勇于牺牲的文化写照。无论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还是和平与发展,总有一大批革命先辈、英雄模范以伟大斗争精神进行伟大奋斗,描绘了人类不畏强暴、顽强斗争,团结一心、追求美好的奋斗画卷。如今,塑造真实优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国际形象仍然是面临巨大风险挑战的系统工程。将中国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乐观、奋斗向上、奉献互助等具有关怀全人类、鼓舞全人类的道义内涵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有助于改善国外群体的传统刻板印象与盲目负面认知,引导其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理性评价和正面态度。

1.3 展示中国红色文化的真理性,增强中华文明的话语影响力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当前,找到正确方案破解治理困境是国际社会在新的十字路口绕不开的时代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创造出的中国红色文化承载著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信念,具有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真理价值。

首先,中国红色文化承载的远大理想指引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始终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主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斯诺等国际友人的延安访问著作就为世界初步刻画了精神富足、和谐团结的红色家园,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进入新时代,涵养于并立足于中国红色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生动诠释了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与之具有共同文化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成为当今世界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行动方案。在百余年来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际行动昭示着自身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并不断通过实践使得这一美好愿景越发清晰地呈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其次,中国红色文化蕴含的处世原则启发全球治理困境破局。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两大全球性问题再次表明,“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新的国际治理体系需要新的文化治理逻辑,文化治理逻辑的变革对于其他系统环节而言往往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国红色文化蕴含着的红色传统和优良作风是跨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经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检验的处世真理,显著区别于西方文化治理逻辑。中国红色文化具有爱好和平和顽强斗争相统一、集体主义和个体人权相统一、人民至上和党的领导相统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等处世原则,体现在全球治理逻辑之中,是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把公平正义作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把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对标全球治理的制度性困境,讲好中国红色文化具有的真理价值,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精准传播,显著增强中华文明的话语影响力。

2 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内容议题

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最好的方法是讲故事,在充分挖掘不同国家或地区民众的情感共鸣点、兴趣关注点与利益交汇点的基础上,讲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斗争故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发展复兴故事,为世界求进步、为人类求解放的国际主义故事。

2.1 聚焦情感共鸣点: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

尽管世界各国的风俗文化不尽相同,但是人类憧憬和追求平等、自由的基本情感是共通的。二战以来,以反对侵略、反对殖民、反对压迫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国革命既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深刻影响着这一历史进程。中国红色文化首先是反映革命斗争的文化,它锻造于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之中,包含着震撼人心的革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蕴含着追求解放自由平等的人类人性光辉。

一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血脉相连、同甘共苦进行革命斗争。“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血脉相连、同甘共苦的革命斗争见证于井冈山的红米饭、瑞金的草鞋、苏北的小推车、巢湖的小船等历史物件,凝结于“十七颗松”“八子参军”“九家连保”“沂蒙红嫂”等历史故事,这些都是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红色故事的不二素材。

二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自身自信自强进行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反对侵略者、压迫者的革命斗争伴随着残酷的战争和惨烈的牺牲,中国共产党人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的担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忠诚、“坚决与一切黑暗的过去奋斗”的勇毅回击一切挑战,这些用以明志的豪言壮语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具有的不畏强暴的自信自强品格。基于共通情感基础的红色文化故事,可以与受众国或者受众民族的反殖民、反霸权的文化历史相结合,更容易引发留学生情感共鸣并为其所接受。

2.2 把握兴趣关注点:恢宏壮丽的发展复兴故事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日趋激烈的地区安全问题和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人类对于和平发展的渴望越发突出。发展是世界各国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议题,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对于中国发展的好奇。“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中国红色文化不仅有以革命为主题的斗争故事,还有以发展为主题而形成的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故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发展故事,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奋进超越故事。讲好这些故事能够充分满足国际公众的兴趣需求,对于实现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要讲好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故事。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矢志追求生存发展独立性的国家或者民族崇尚的精神品质。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这样一个落后封建的人口大国推进革命和發展的艰难性和长期性,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和深刻践履。无论是井冈山时期面对严酷封锁、缺衣少食而仍然高擎革命必胜的火炬前行,还是苏区时期置于军事围剿、经济封锁中干部清正廉洁带头节衣缩食,抑或是建国初期全国一穷二白、百业待兴特制定“勤俭建国”的发展方针,都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形势下,始终坚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创业信念。

二是要讲好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故事。中国的发展从平地之上夯基垒台,也曾在曲折当中艰难前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自身发展实践向世界传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发展与改革的相统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正反经验的镜鉴中、在内忧外压的形势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改革为抓手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第二大的经济总量,形成了小岗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锐意改革精神,涌现出于敏、孔繁森、申纪兰、钟南山等众多敢于创新的红色改革先锋。

三是要讲好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奋进超越故事。中国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围绕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凝聚、沉淀了一批鼓舞人、激励人攻坚克难的生动案例,其中,围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发生的红色故事尤其具有对外传播价值。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减贫一直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尽心血、苦干实干,涌现出“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张桂梅:用生命托举困境女学生走出大山”“黄文秀:用生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等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这些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红色故事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将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样本。3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困扰世界各国,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的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体党员干部、全国各族人民舍生忘死、科学抗疫。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余岁的老人,从来华留学生到来华外国职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全力保护,创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

2.3 突出利益交汇点:命运与共的国际主义故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给大变局之下的国际秩序不断增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感,国际社会对于那些强调并维护集体利益的道义形象者有着越发强烈的亲近倾向。“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百余年来,从将自身纳入到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到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再到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胸怀天下、命运与共的胸襟和行动,积极探索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利益交汇点。中国红色文化因此始终蕴含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在新时代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之一。

一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勇担国际道义。中国红色文化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具有了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正式提出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赢得广泛国际同情与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强调将以坚决态度和切实行动坚定支持亚非拉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但始终坚持决不称霸,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百余年来,中国红色文化不断呈现出来的是始终坚守公道正义、坚决反对霸权强权、尊重各国平等权益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践行命运与共,携手各国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命运与共,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埋头苦干努力冲破外部封锁,还是改革开放后积极顺应全球化趋势实施对外开放,都是中国发展置于人类发展大局之中的有力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分享自身发展机遇,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现最大交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有效检验。中国红色文化伴随着中国方案的海外实践而不断衍生出的新的国际内涵,讲好中国共产党践行命运与共,携手各国发展,既要讲中外互利合作、患难与共、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的感人事迹和典型人物,以此粉碎西方国家的抹黑谣言,又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具体事例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

3 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叙事主体是相关院校,主要渠道是课程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共同的新方法论。因此,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就要主动用好这六个必须坚持。

3.1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既讲好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又尊重叙事受众的文化差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体系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的关键所在,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红色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的根本依据。在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时,首先应当在教育方案设计上以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导向,在具体内容选取上以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故事为优先,把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牵挂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关心关注并支援支持世界人民的价值逻辑作为留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重点。其次,办好人民满意的留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既需要将留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战略作用定位为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的重要手段,还需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话语转换,结合地区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传统、宗教信仰、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创造创新红色文化对外表达话语,针对他们的兴趣点甚至质疑点有的放矢,精准讲述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留学生“听得进”也“听得懂”。

3.2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既努力讲出“四个自信”,又致力赢得文化他信

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余年奋斗形成的文化结晶,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历史经验,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自信自立的底气所在。因此,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应当理直气壮,将此作为一门显性课程。在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基础导向之上,以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的相统一为基本视角,敢于并善于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内涵、理论特色、制度优势和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特性。同时,还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把红色工匠、红色科学家、红色企业家、红色医生、红色教育家的人物事迹同来华留学生就读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将讲好红色职业精神作为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方面。最终形成既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有润物无声的效果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

3.3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注重用好教育传统,又努力创新方式内容

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本身具有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的基本功能。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回避不了也无法离开必要的灌输,但这不等于搞强硬的意识形态输出,也不等于搞生硬的填鸭式灌输。“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用好灌输性的教育传统离不开讲授人才的主导,需要培养一大批精通不同语言、擅长言说教育、熟谙文化差异、喜爱红色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外语能力基础上准确转化红色文化知识。同时,需要编译一系列适合来华留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书籍读物,既要有学术性、解读性的专业读本,又要有普及性、便捷性的通俗读物。讲授人可开出书单、指明重点,避免来华留学生一知半解误读红色文化。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激发兴趣、引发感召。于此而言,主要是创新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方式。在语言讲授之外,开辟VR/AR、歌曲、舞蹈、美术、影视、动画、游戏、剧目等多类形式;在教室课堂之外,形成红色景点、剧场展馆、网络平台等多元阵地。以政治性和价值性为基点,对中国红色文化进行国际化、数字化、藝术化和现代化传播。

3.4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坚持发挥建设性作用,又敢于发扬批判性精神

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是寓中国价值于中华文明之中进行传播,坚持发挥建设性作用是其根本。同时,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形态,中国红色文化也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与高昂的斗争精神的突出特征。要在建设性讲好中国红色文化的感人故事、感召精神的基础上发扬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全力避免形式单一化、商业娱乐化、历史虚无化,敢于克服课堂教育论断性表述过多的问题、敢于批判“抗日神剧”等形式神化的问题、敢于澄清瓦解虚构谣言捏造丑闻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敢于直面各种西方思潮关于中国红色文化的错误观点,旗帜鲜明地对留学生进行事实辨析和观点剖析。西方文化霸权的有意排斥、中外价值观差异和世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等因素,都会对留学生认知中国红色文化带来障碍。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留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

3.5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既强调服务战略全局,又上下协同整体推进

中国红色文化具有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因此面向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是涉及多领域的复杂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多方力量多维发力,形成上下协同的联动之势。首先,从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需求出发,系统性制定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工作方案,针对性设置具体的传播内容,将此作为优化党和国家国际形象的突破窗口、更好培养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使者的重要渠道。其次,积极发挥高校这一叙事主体的功能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和民间作用,形成上下协同、多元一体的全方位叙事格局。政府教育、文旅、外事等官方部门和企业、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均可在各自领域以单独或联合的形式组织相关活动,邀请来华留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故事交流、红色产品商贸、红色旅游推广等项目中来。

3.6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既凝练红色国际话语,又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胸怀天下、协和万邦、兼济天下、天下大同始终是中国红色文化蕴含的国际观,面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地理空间场域不应当局限于中国地域,还可以扩展至全球各处,以海外工作生活的毕业来华留学生和华人群体为媒介,开展“在地”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活动,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赴华求知。一是需要加快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进行话语对接,挖掘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价值,形成国际视野内中国红色文化的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生活话语,更好发挥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治理逻辑参考作用。二是需要积极搭建中外红色文化交流与互动平台,深化与海外相关组织关于红色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外民众围绕红色文化的国际观寻求中外文明共同点;积极培养面向世界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留学生人才队伍,支持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乡的教育文化事业,支持来华留学生成为国际社交平台上的“意见领袖”或者是国际媒体机构的从业人员,以他者视角向世界传播中国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N].人民日报,20210623(0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6,175(04):310.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41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5.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8.

[7]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411.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10]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 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01111(002).

[1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30305].http://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12]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