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 要:本文结合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以高职院校证券投资课程为例,通过明确“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全面整合混合教学的四维要素,并创新性提出混合教学实施关键是实施教与学的双五环,即教师的“教五环”和学生的“学五环”,通过双五环,将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分工一一对应,实现多种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的有机统一,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混合学习;教学模式;高职;双五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72
0 引言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专业课程教学直接与职业标准对接,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支持运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发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
为更好地实施混合教学,首先要进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相关要素的准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多个教学周期的积累。其次,要结合对业界、同行和学生的调研基础上,重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匹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1 相关文献回顾
混合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认为学生独立和自治是混合学习成功的核心要素,重视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与同伴和教师的社会性交互,建立学习共同体来建构知识。
Curtis J. Bonk(2006)研究了混合学习中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比例问题,运用理论及案例研究分析两者怎样进行混合,两者何时使用,以达成最好学业成效等问题。黄荣怀(2012)将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阶段。吴珊珊等(2018)提出“三段递进,四维融合” 的混合学习模式框架,对其具体实施步骤及各要素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引入学习投入度调查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依据。马婧等(2019)将教学行为划分为设计组织教学、促进参与、直接指导、反馈评价、提供资源与情感支持六个维度。王雯、韩锡斌(2020)通过对已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教学设计模型、混合教学设计模型及其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构建了职业教育课程混合教学设计模型,包括混合课程开发与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两个阶段,并通过具体课程进行了示例,为职业院校课程的混合教学提供设计框架。
中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的教学投入、教学设计、教学要素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已有研究和实践中常常将教学环节分为三环、四环、五环和六环等,但很多都将教和学混为一体,教学设计中并未很好地体现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对于如何将混合教学的诸多要素有机融入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中,落实到的具体教学环节中,并将教和学一一对应,系统性研究稍显不足。
2 混合学习的“双五环”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2.1 明确培养目标——“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首先,对业界的岗位需求和其他院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查阅文献、发放问卷、观察典型个案等手段,观察、记录、分析、描述线上线下师生行为和教学现象与问题,并对教学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对话、交流与反思,探索教学改进的行动路径。其次,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特征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最后,重构本课程的“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核心素养、具备职业资格。
2.1.1 夯实专业知识
以证券投资课程为例,专业知识应当至少包括三大模块,第一,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的相关基础知识;第二,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知识,主要目的是建立判断投资大势、优选行业、精选个股和判断入市时机的基本理论支撑;第三,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控制等。
2.1.2 提升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提升应当循序渐进,首先,在学会利用数据终端下载研究报告和分析相关数据、使用行情软件对证券行情进行解读之后,进行证券投资的分析和投资决策,以形成投资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其次,通过模拟操作平台进行班级投资比赛,通过小组分工扮演策略师、操盘手和风控师进行团队投资比赛,组织和选拔学生参加证券投资相关省赛和国赛,并以相关证书和比赛排名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鼓励有条件的同学适度进行实盘的操作,以经验交流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
2.1.3 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最基础的关键性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学习创新、共享开放、心理健康、爱岗敬业等6大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贯穿课程认知、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四个阶段。
2.1.4 具备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经过培训和练习,通过证券业从业职业资格考试,在校企合作基地进行职业场景体验和调研,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和锻炼,在从业资质和专业能力上达到上岗要求,并通过业界导师的鉴定进行考核。
2.2 设计混合教学的“四维要素”
混合教學的四维要素至少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以上每个要素在设计和准备时,都要基于本校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标人才培养目标基础,融合线上和线下两种元素。例如教学环境中,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室、智慧教室和校企合作基地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而网络平台则是进行线上教学。教学资源中,教学、工作手册主要配合线下教学,电子文档、动画视频、教学案例库主要配合线上教学。教学方法至少包括讲授法、项目驱动法、案例法、合作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并且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在这过程中,根据教学不同阶段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方式。
2.3 构建混合教学的双五环——“教五环”和“学五环”
将以上四维要素落实到每一个教学任务中,通过教师的“教五环”和学生的“学五环”将师生角色对应,教学环节紧扣,具体来说,教师按照“引、导、授、助、评”五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探、思、悟、用、拓”五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通过双五环教学,融合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专业软件、省级赛事四大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的知识、技能、素养和职业资格四大教学目标。
3 混合学习的“双五环”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课前教师“引”、学生“探”
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放资料、布置任务,学生利用资料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利用专业软件和比赛平台对学生进行分组,启动课程比赛,学生在参与比赛过程中,进行组内讨论和探索实际操作过程。
3.2 课中教师“导”、学生“思”
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通过案例视频等资料导入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后进行讨论,激发本次课的学习兴趣。
3.3 课中教师“授”、学生“悟”
课程的主体内容通过课件和相关软件进行讲授和演示,学生通过师生互动领悟课程要点。
3.4 课中教师“助”、学生“用”
在进行主体内容学习后,教师发布任务,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进行训练,教师进行讲解评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和素养,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提升。
3.5 课后教师“评”、学生“拓”
课后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投资报告撰写、职业资格题库练习和职业岗位的体验,由校内教师和业界导师共
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知识管理”重点委托项目“知识管理视域下二级学院治理体系建设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2021YZX006);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研究”(18JY004)。
作者简介:代姗(1989-),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茜(1984-),女,陕西城固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同进行多维评价。
4 混合学习的“双五环”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4.1 学生投资知识扎实,技能娴熟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夯实了投资实务的判断大势、优选行业、精选公司和交易策略的相关知识。通过技能训练、职业资格题库训练之后,学生期末成绩较为理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明显提升。通过工具运用、数据分析、投资决策、模拟实战、实盘操作等技能的示范、训练、交流和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参加各项赛事成绩优异。包括:全国大学生投资理财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共获奖27项,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浙江省大学生投资理财技能竞赛,近4年共获奖46项。
4.2 学生职业素养高,价值感强
在进行岗位实习和资本市场大量案例学习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托小组展开的沟通与配合、展示与竞技、实习与调研、比赛和交易中,学生的沟通协同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提升。在实战交易中引导学生遇到风险时调整策略,机构和投教基地实习调研,学生的防范风险能力提升,服务经济理念树立。
4.3 学生服务企业,获得良好声誉
学生到投资者教育基地、资产管理公司、数据处理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代理记账公司、数据处理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实践后,企业普遍评价较好,帮助企业完成了一部分实际业务,解决了实际问题,学校和学生都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Curtis Jay Bonk,Charles Ray Graham. 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M]. Michigan: Pfeiffer,2006.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等.混合式學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吴珊珊,胡国兵,徐坚,等.高职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8,(05):5258.
[4]马婧,周倩.高校混合式环境下教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4):7986.
[5]王雯,韩锡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混合教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