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策略研究

2023-08-21 08:48:50赵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教育改革

赵颖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以产教融合为契机,聚焦“三教”改革。结合应用型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具体实际,构建新的既有科学性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模式。制定灵活的用人机制促进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协同促进教学内容改革,利用信教融合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多样化,营造高职内涵建设的良性生态环境。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信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29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丰富教法新理念,开发教材新形式、新内容。成为当下促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工程。基于职业教育实践,本文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为例,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深入探索以教师、教材、教法为切入点的“三教”改革,凭借以教师改革为主体,教材改革为媒介,教法改革为手段,围绕三者制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反馈机制,最终实现“教学主体理念化、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良好局面。

1 产教融合背景下“三教”改革的意义

1.1 丰富产教融合制度的基础工程建设

围绕“职教20条”规定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以产教融合为背景的“三教”改革对职业教育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方向转型具有制度引领和效果强化的作用。文献指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和产业制造的桥梁,是实现“四个对接”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是专业培养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教师团队,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模式等诸多环节,以“三教”改革这个基础工程,推进深化产教融合工作顺利进行。

1.2 促进产教融合制度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教”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职业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势必要以“三教”改革为依托,加强内涵建设。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契机,围绕提高人才素养、深化技能熟练程度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三个工作重心,所进行的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需要“三教”改革来支撑。其中,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有利于提升人才对挑战的应对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以“三教”改革为基础落实人才技能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为目的开发教研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人才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实施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内涵建设支持;此外,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实施课程思政,注重人才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基础性人才。

2 产教融合背景下“三教”改革实施路径

2.1 强化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

为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带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变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打造结构化、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模块式技能培训(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为核心,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统一教学理念,是教师改革的主要途径,以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推动“三教”改革,是兴国强师的第一要务。

2.1.1 多维提升校内教师的“双师”素质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统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方向,从而使师资水平得以稳健提升。以此为前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骨干教师选拔制度,组建以骨干教师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师发展标准,从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创新能力、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系统设计教师发展轨迹。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企业实践、教师技能竞赛等途径,建立教师能力梯度培养机制,按照季度、学期、年度定期进行自我诊断改进,激发教师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多维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2.1.2 充实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为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自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校企联盟、协同育人,以解决高职院校实践师资力量薄弱问题,聘用企业专家及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联合人才培养,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以1+1模式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一对一配备结对的联络员,校企双方互聘优秀人才,以工作现场为“第二课堂”,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同时,鼓励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培养方案调整、校企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推动就业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流程,从而使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得以大大优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得以提高,让教师资源成为专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2.2 加强教材完善与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的主要载体,应能反映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以工作内容为中心,体现培养对象的素质状况及学情特点,彰显学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素养。本专业借助教材改革,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学科培养可持续发展。

2.2.1 以质量监控保障教材建设

建立“教学团队—专业教研室—隶属学院—学校教务处”四级教材審批制度,层层逐级申报审批,坚决执行教材意识形态审查制度,考核教材内容更新进度,严格把控教材质量,禁止选用不合格、内容陈旧的教材进入教学环节。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制度,及时获取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评价反馈信息,全面即时跟踪教材质量。建立教材诊断改进制度,通过“教材建设规划—建设目标—课程标准—计划设计—计划实施—自我诊断—考核评价—持续改进”的不断循环,按照学期、年度定期进行诊断改进,全程、全方位持续提升教材建设水平。

2.2.2 以行业需求引领教材建设

全面融合国家职业教育“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按照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重构教材内容,及时将企业行业新的典型工艺、改进的材料设备及前沿的技术规范等引入教材,体现前沿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灵活使用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创新教材体系,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平滑过渡,在短期内适应岗位工作,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2.3 以产教融合课程引导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纲领,以产教融合引导和统领课程建设,将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映射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对接课程标准,实现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引导的技能培养教学体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让学生能以“边学习、边运用、边修身”的方式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

2.2.4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建设

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战略意义。教材改革应坚持以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注重技能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以教学参考书为主体的学校第一课堂引领作用和以工作手册为向导的工作岗位第二课堂强化作用,切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三全育人”的各环节。要求专业教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引领、铸魂育人,编写反映专业特色的活页教材,使课程思政指引教材改革的正确方向。

2.3 推进“三全育人”的教学模式

实行“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促进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实行书证融通、专创融通,开展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创新工作过程导向性、模块化、情景式教学改革,重构教学流程和再造课程结构,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实施精准教学,推进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

2.3.1 引企入校,推行全员育人

聘请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联合育人,把企业专家培训成教师,把教师培训成工程师,开发情境镶嵌教学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或虚拟的工作情景,让工匠精神、大国成就等元素渗透进知识塑造过程。通过优秀企业专家的真实事迹提升专业认同度,借助最前沿的技术突破、劳模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发动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全员育人。

2.3.2 四轮驱动,实行全程育人

以内涵式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技能训练,形成“单项技能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企业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实训”,贯穿人才培养全程的多层次、模块化、沉浸式四轮驱动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单项技能实训强化学生对学科某个专项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夯实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实训以课程理论知识搭建技术框架,通过任务驱动,深化其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培养;企业项目实训注重岗位基本技能训练,理实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教学内容;创新创业实训以教师人才培养项目为载体,以地方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借助“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创新大赛和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促进科技创新项目与产业融合发展。

2.3.3 信教融合,助力全方位育人

深化信教融合,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势,使教学活动不再受限于时空。激活教师、学生双主体,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僵化局面,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引实现多元化发展,教师在学生主体性发展下获得不断提升,师生教学相长,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借助各类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科学规划课程结构,通过赛教融合提高学生知识储备与职业技能的契合度,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的执教水平,将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提升到新高度。以信教融合为基础的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从职业素养到专业技能再到精准就业的全方位育人。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效果评价

从2019年起,学校通过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行“三教”改革,立足高职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全面更新丰富了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专业教学”的教法改革打造了体现开放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的课堂革命。强调评价不在证明,重在改进。目的在于进行以行动为导向,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3.1 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本专业以“双师”素质为基准,制定评价制度考核框架,建立标准监控与奖励机制,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坚持师德考核为先锋。完善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放在其他考核指标之首,实行师德考核不合格“一票否决”制度,把思想政治素养贯穿于人才选拔、教师管理、职业发展的全程。其次,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定期开展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评比,激发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主动性。最后,完善教研评价机制。通过科研工作量考核、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创新创业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维度,对教师的创造力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提高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探索构建容错纠错机制,让教师“想为、能为、敢为、有为”。

3.2 建立教材改革评价反馈机制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职业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建立教材选用认证制度,针对同一课程教材对各个专业的培养侧重点不同,筛选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教材,提出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评价说明。加强使用教材质量监控,邀请企业专家对教师自编教材进行审阅、修订,并根据一线反馈及教学试用效果不断调整、完善,最终以内容反映行业前沿、论述精准凝练、推理判断准确、实践环节具有可操作性等为衡量标准,制定自编教材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本专业根据课程实际情况校企共同开发紧贴专业发展的《基站建设与维护》实验讲义,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岗位职能之间的无缝对接。

3.3 实行教法改革精准评价

運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程追踪师生的教学行为,课前、课中、课后实时采集师生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精准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平台化教学、过程可回溯,使教学从输入到输出,由传统评价受非教学因素影响较多的“灰箱”转变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的“白箱”,实现实时诊断并及时改进。本专业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通过情景引入、理论认知、理论应用、实践练习、教师总结五个教学步骤,完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在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4 结束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形式。以校企协同为核心,为岗位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素材和依据。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加强双师队伍素质能力培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立体式教学资源,实现融合创新,满足多种教学需求;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情境,营造“互联网+教学”的良性生态环境。最终通过内培外聘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产教融合倒逼教材贴合行业需求,虚实结合激活教法灵活多样。

参考文献

[1]吴宝明.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J].教育与职业,2021,(06):5154.

[2]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等.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4042.

[3]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8691.

[4]刘保彬,周伟.逆向型模块化技能培训体系的探索[J].成人教育,2012,32(12):5960.

[5]崔陵,刘冰雪,王岗,等.“三教”改革视阈下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创生与实践——以浙江省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2):2429.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职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7:14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