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从1978年考入川美附中,算起来,我与艺术结缘差不多也有四十多个年头了。
回想四十多年来的人生轨迹,竟发现自己原来已由一个还自以为有那么点儿“童子功”的艺术青年,不知不觉间就“堕落”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
眼看如今艺术圈子风光无限,当初一同进校的那帮老同学更是个个身怀绝技,叱咤画坛,更感错失良缘而羞愧汗颜!不过,好在如今的艺术市场已是敞开胸怀,各方力量均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把参与的机会,让我等于心不甘的艺术游子又有了再续前缘的机会,画不了画,就干脆做一点与画相关的事,收藏,展览,张罗点为当代艺术推波助澜、摇旗呐喊的事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好歹这辈子也总算没有枉自披了几天艺术的外衣。
镜头里审美
生活中,我们常用“某某人很有眼光”,或者是“眼高手低”等等,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可见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总会跟眼光扯上关系。既然眼光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来谈谈“眼光”对于影视制作的重要性。
眼光,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见解,眼到才能心到,心到才能手到,可见眼光的问题对于从事任何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当年,我作为一个学美术的川美毕业生,半路出家,走进了影视圈,而且一干就是30年。在这个圈里摸爬滚打,也学到不少的工作技能,练就了一定的专业眼光。
从画画到做影视,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两者都是以视觉语言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都需要你在视觉审美上去进行把控,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视觉效果(只是影视所调动的创作元素会更加丰富,更加综合,它还包含了文学、音乐、表演等艺术门类,在表现形式上还包括时间跨度和空间转换等等,这是一个更宽泛的话题,今天就不作深入的探讨)。但是,当你深入其中之后,就会发现,其实,专业和非專业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距离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影视制作人,首先就得从眼睛的基础训练做起。
在刚入行时,一个前辈就传授给我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具有一双受过训练的眼睛。”刚开始我也不理解,怎么才能看出两者的区别?别人就教我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专业的人眼睛都有一个特点,往往都只是一边眼角有皱纹,这说明他一定是经常在镜头前工作的老前辈,你跟着他就一定没错。这虽然只是个笑话,但我发现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比如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面对拍摄对象,通常都不知如何下手,机位该在哪里?画面要如何取舍?选取什么样的景别?等等,进入后期剪辑阶段,需要对镜头进行初选,又往往是面对一大堆素材不知如何选择,这些,都是因为在你的眼里还没有形成一个用镜头去完成一个意念表达的方法和习惯,语言还停留在现实的逻辑思维之中,心里没数,自然就两眼空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用直接的方式去观察对象,而在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一个词叫“镜头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镜头感”?原因在于影视拍摄是通过镜头来记录和呈现的,镜头是我们表达所有创作意图的媒介,对于一个从事影视专业的人来说,没有“镜头感”,就好比搞艺术却没有美感是一样糟糕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一个物体,经过三角交叉重叠,然后,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真实、立体的视觉图像,而镜头只是一个单独的“眼睛”,所以,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面的图像,加上不同镜头的焦距、景深等特性,让它天生就具备了一种抽离于现实景象的特殊视觉效果。
人眼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神经系统,它会随着我们注意力的改变而自动调节瞳孔的焦点,甚至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焦点变化。可是,通过镜头拍摄的影像则是有虚实、有焦点和景深的变化的,广角镜头还会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透视变形的效果,这些,都是摄影区别于肉眼自然感受的魅力所在,必须通过镜头拍摄才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镜头既是具有影像记录功能的一种技术手段,也是我们进行影视创作的艺术语言。
影视片的类型也对镜头的表现有许多不同的要求,比如在一部篇幅短小的广告片中,镜头的表现就必须简洁明了,让人能够一目了然。无论是叙述的语言、人物的身份、情景的设置等,都应该与观众的预期形成共鸣才能成为一种“有用的广告”。如何善用镜头的优势去精准传递有效的广告信息,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镜头表现的技巧和方法,也是一个影视文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
发现空间调度的可能性
在拍摄现场,导演是整个创作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好的导演,既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也是善于用镜头讲故事的行家里手。他们不仅具有驾驭现场、把控拍摄节奏的本领,而且也能准确判别出每一个镜头的拍摄是否符合最终需要的标准,他就如同一个乐队的指挥,必须敏锐洞察出每一个音符的对错,并及时作出果断的判别。
在每次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与摄影的关系是整个摄制团队中最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之一,导演所有的创作意图,都需要通过摄影师的角度去达到完整的体现,因此,导演与摄影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种沟通,既包括艺术的表现,也包括技术层面的内容。所以,掌握一定的摄影知识,具备良好的镜头感觉,同样也是一个导演的必修课。
利用各种形状的透明物体和镜头的景深原理,可以打破画面的平庸,使其产生一种亦虚亦实的梦幻美感,同时也可以让表现的主体更加突出。
就地取材,用树枝作为灯光前景,为拍摄物体打出更加生动、自然的光影效果。
在人物拍摄中,运用简单的道具可以为画面的意境增添特别的趣味,利用景深的虚焦营造不同的纵深效果,也让前后景不再单调呆板。
利用镜面反射,同样可以制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
利用不同的道具去营造不同质感、意境以及虚幻迷离的背景变化。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懂得越多,你才能面对各种挑战,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许多大师作品往往来自于不同门类艺术作品的启发,触类旁通,培养发散思维,学会从各种造型艺术作品中寻找灵感,比如经典的绘画、摄影作品等等,也是提升镜头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