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演员形象的身份意识研究

2023-08-21 01:53宋虎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作品身份

在传统文学作品中,演员是一个十分独特的艺术形象,也是诸多作家热衷描写的对象。而关于作家与演员之间的关联,多表现为演员的表演文本需要作家提供,而作家的作品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拓宽传播空间,两者的相互关照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作家的艺术创作范畴。从我国文化结构范畴上看,作家与演员之间具有相互映射的微妙关系。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员形象身份意识进行深度研究,可以为研究作家的身份意识、文化心态提供更好的参考。

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演员的形象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演员是特殊的文化传承者,其长期的舞台生涯使得演员对艺术的热情变成了作家在作品中的着墨之处。文学作品中的演员出身大多比较差,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其在文化继承中虽然具有比较高的热情,但是又存在思想狭隘、局限的情况。部分文学作品中,演员的外表虽然英俊潇洒、楚楚动人,但是其本身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积累,导致其自身具有很强的市井气息。如莫言的《檀香刑》,猫腔属于一种地方小戏,主要在高密东北乡传播,演绎方式较为独特。为猫腔艺术传宗立派的人物孙丙受到了猫腔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威望,但是这种威望是建立在孙丙“演员”这一身份基础上的。村民虽然十分喜欢猫腔艺术,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在享受猫腔带来精神愉悦,他们尊重孙丙,只是觉得孙丙会给他们带来精神方面的愉悦感;且村民认为自身是文化传播者,没有真正敬佩孙丙。戏台上,孙丙通过对猫腔的表演,获得了一定社会地位和认可,但他自己也被限制在小说所描述的结构层次中。这也是孙丙离开猫腔戏台以后,平常那种豪情、自信也会变得不复存在的原因。身为“演员”,孙丙探寻的是生理依托,他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文化守护者。在莫言的笔下,孙丙可以通过具有猫腔特征的胡须顶撞县官,但是在心里,他没有勇气同县官平等对话。

(二)具有时代特征

演员作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十分古老而又独特的形象,演员的身上很多独特的个性受到了限制,使得叙事类文学中关于演员的形象呈现出单一的人性特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文学叙事更加关注对“人”的发现,对人性的重新刻画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表现特点。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其对“演员”的人性刻画更加具有时代特征,强调对人的欲望的刻画。

如在毕飞宇的作品《青衣》中,作者在对筱燕秋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描述时,刻意隐去了其身上的时代元素,通过全新的叙事方式,突出了其人性中的欲望特点。十九岁时,筱燕秋第一次登台,并且一夜爆红,而轻而易得的成功,也讓筱燕秋养成了目中无人、心高气傲的特性。而后由于嫉妒,筱燕秋居然将开水泼向“旧嫦娥”师傅李雪芬身上,两代嫦娥的碰撞也是两种时代下人物之间的碰撞表现。李雪芬是顺从的,而这种顺从在弟子筱燕秋的身上戛然而止。面对筱燕秋的以下犯上,李雪芬很是不能容忍,因此,面对筱燕秋的讥言冷语,直接开口回击,但是这种回击却引来了筱燕秋的攻击。筱燕秋在人生起步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本身对旧时的传统习俗没有太多理解,筱燕秋会率性、任意地宣泄自己内心所想,这种表达欲望也是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特征之一。可以说,筱燕秋身上具有极为强烈的时代特征。

(三)时代变迁下的特性变化

在解放前,演员职业比较特殊,演员形象并不算太好,社会地位也比较低,演员的身份饱受争议。可以说,解放前演员与大众之间在身份上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文学开始注重人性主题,要求重新审视演员的身份,并且在全球化推进的背景下,使得这段时间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中,演员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塑造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演员形象。在莫言的《檀香刑》中,孙丙是小说中比较出名的演员,也是第一个敢于反抗的人。孙丙民间反抗队伍的精神枢纽还是当时的猫腔戏文,孙丙与其追随者在当时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抗诗歌,但在灾难面前,“士”和“演员”的表现则完全相反,通过反比的方式,将演员孙丙的形象进一步凸显出来,这对传统文学中演员形象的描述是一个重大突破及创新。

(四)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文学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因此,文学作品对演员形象的刻画也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从文学作品的发展状况看,传统文化与作品中演员形象的关系越发密切,在文学作品中,演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通过直接、单纯地描述来展现的,或者是利用演员长篇式说教的方式展现,而是借助不同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并通过文学作品中独特的语言进行描述,借助演员的形象,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文背景存在一定差异。文学作品中的演员具有极强的独特性,通过演员的言行举止,可以更好地体会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民族性,并且能切实地彰显出传统文化内涵,这既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内涵价值,又可以让受众在鉴赏演员形象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强化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此外,文学作品中的演员形象还会让受众体会到演员形象背后的深意,感悟其身上的文化内涵,带给了受众深刻体会,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价值。

二、新时期文学作品下演员形象的身份意识

(一)内忧外困下的身份认同

在文学作品中,演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由于社会地位、职业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演员的身份认知心理压力很大,造成了其不管是在文化心理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在身份认同上存在很多障碍。在这些限制因素下,很多演员在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内在困惑。这种困惑既源于性别上的异化与模糊,又有演员自身天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文学作品中演员形象的塑造面临着身份认同困难的情况。先是由于外界对演员的认同大多是从扮演者所塑造出来的经典角色开始认同的,也就是说,外界最先认同的是“角色”,之后才是角色的扮演者。有时,他人看到扮演者后,脱口而出的是其塑造的角色名字,而不是扮演者本身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演员就会出现失落心理,认为自己的身份并没有被大众所认同,反而是角色的身份受到了大众关注。另外,是扮演者自身的身份认同问题,有的演员会出现迷失的情况,在塑造一个角色以后,难以快速、及时地从角色中走出来,导致之前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影响了自己的现实生活。并且这种影响还会让演员产生身份错乱的感觉,演员自身都无法分辨究竟是不是在演戏,在这种情况下,演员自然而然会出现身份认同危机。

(二)独特的二重身份意识

演员是一个带入身份、塑造角色,为观众表演的职业,由于演员表演的专业性,要求其登上舞台后,应该全面融入角色,演员只有将自己的身份定位成表演的角色,才会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获得观众的喜爱。因此,在台上,演员是才子佳人、王侯将相;但是在台下,演员是普通的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演员需要从内外两个角度来塑造双重身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演员的双重身份困境。实际上,演员经常会面临着身份认同选择的问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上戏曲的影响,为了实现自由地上下舞台,演员应该对自身的身份有准确定位,深刻认识生活中自身的身份,明确舞台中的身份,实现双重身份的认同。从现实角度看,不管是文学叙述中的人物形象,还是实际生活中的人物,都是具备双重特性的,这就导致了演员在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

如在《檀香刑》中,孙丙经过了一系列的身份剥离事件。其与生俱来的软弱性格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戏台,躲到自己经营的茶馆中,不再过问戏台上的事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孙丙的身份却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而有了全新身份的孙丙,生活得也更加轻松,以往的威风、脾气虽然不再,但是在生活中却成为一个充满和气的人。

(三)演员身份认同的焦虑

身份焦虑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内在的“我是谁”,是个体从自身的角度来探索自己的身份;二是外在的“我是谁”,也就是他人眼中的身份。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演员”形象之所以存在身份焦虑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受到了内忧外困下身份意识及特殊的二重身份特性的影响。在这些身份叠加下,会让演员表现出一种“戏我不分”的情况。演员的身份认同焦虑在于如何准确地将自身的现实身份与舞台上的身份区分开来,这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双重性特征,所以演员自身也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双重身份会让演员产生独特的真实感,在戏剧中,演员需要以才子佳人的身份出現;但是在出戏之后,则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困难、狭隘的空间环境,会让他们在人生、戏台上处于时刻游离的状态。

在《檀香刑》中,具有身份焦虑特征的代表人物是孙丙,一方面,孙丙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存在偏差,他特别喜欢自己的演员身份,但最后没有如愿,因此产生了焦虑;另一方面,自己商人身份得到了认同,却让孙丙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可以看出,其内心是十分渴望演员这一独特身份的。当孙丙看到自己的妻子枉死后,面对国仇家恨,自己却无能为力,此时,孙丙才意识到自己现有的商人身份与内心的想法是如此格格不入,只有在扮演戏台上的英雄形象时,孙丙才能得到心灵上的鼓舞及力量,因此,他选择隐藏身份,并对现实中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疑问。在戏台上,孙丙将英雄身份完全融入自己生命中,甚至连他自己都无法准确分辨自己的反抗、殊死一搏,究竟是他真正的人生,还是只是在表演猫腔。

三、新时期作家身份意识与演员形象身份意识的互喻

在文学创作中,文学形象是建立在作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及主观意识上塑造而来的。从古至今,作家与演员之间就具有独特的关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演员已经成为作家展开文学想象的符号特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作家还会根据自己面临的生存困境来塑造具有特殊意义的“演员”形象,但随着文学观念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提出文化寻根之后,不但没有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还使作家们产生了更加复杂的情绪。在实践中,很多作家会将自己对文化的思考表现在作品中,如《檀香刑》中对孙丙、白雪、水上灯的设置,都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将现实空间放置到文学空间,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员形象就是作家进行现实言说的载体。在全球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发展背景下,有很多作家对自身的身份存在困惑,使作家对自身身份又有了新的思考,也让作家不得不思考现代性问题,他们的观念随之发生了改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影响因素改变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态度。如经济发展、大众审美需求等对文学带来了极大影响,所以作家必须与时俱进,重新调整自身的身份。对当代作家而言,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创作出来的“演员”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对自身身份困惑的体现,演员的双重身份映射出了作家的身份特点,是作家做出的身份审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演员在文学作品中的身份具有双重性,而这种双重性也是作家自身身份焦虑的映射。演员的形象可以看作是文人身份意识的表现,演员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当时环境的习俗风貌。随着时代的变迁,作家出现了生存困境以及身份认同等问题,所以一些作家用“身份召唤”的方式来探寻解决自身困境的路径,这也使得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演员这一特殊形象。

(作者简介:宋虎,男,硕士研究生,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文学作品身份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