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神经发育损害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这篇文章发表在本刊本期第689~696页。该文被评为本期优秀论文。本刊邀请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卢红艳教授为该文做了点评,供读者阅读参考。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大脑形成同步协调发育的模式,并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影响大脑发育[1]。早产儿过早脱离母体,生后如能尽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将有利于大脑正常发育[2]。发育中的早产儿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改变肠-脑轴信号,从而改变大脑发育轨迹并增加早产儿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风险。肠道菌群个体差异较大,使得大多数横断面研究难以进行。韦秋芬教授等采用前瞻性、纵向、单中心队列的设计,探讨早产儿出院前1 d、添加辅食前1 d 和纠正胎龄1 岁时,粪便肠道菌群的动态序列与早产儿纠正胎龄1.5~2 岁时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对揭示肠道菌群与早产儿NDI之间的联系,拓展早产儿NDI防治的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发育正常与受损的早产儿,肠道菌群遵循不同的时间轨迹,在纠正胎龄1岁时,NDI组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双歧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丰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早产儿主要的差异菌属为双歧杆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及肠球菌,提示NDI与非NDI早产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存在差异。
发育中的早产儿大脑对肠道菌群的定植及破坏十分敏感。早产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个体间变异度高,并伴有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期双歧杆菌在极早早产儿中很少定植[3],双歧杆菌缺乏可能与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结局相关[4],以上研究均提示,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影响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
肠道菌群横断面研究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纵向研究有助于控制混杂因素。韦秋芬教授团队的研究亮点在于构建了长达2年的儿童肠道菌群纵向队列,研究了肠道菌群随年龄变化的发育轨迹及与神经发育损害的关系。但纵向研究为主的小型研究,仍需从研究对象身上得到更多有用信息。母亲孕期情况、抗生素使用强度及时间、益生菌使用时间、早产儿合并症情况等,各种混杂因素都会影响肠道菌群定植,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该研究NDI组肠道内双歧杆菌属丰度在3个时间点均高于正常组,与绝大部分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可进行与临床元数据匹配的分层分析,以排除多种混杂偏差的影响。另外,粪便样本并不能代表肠道定植的所有菌群种类及定植的范围,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从小肠或升结肠收集肠腔内容物的胶囊装置[5],为后续开展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但在新生儿中应用仍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