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茹,来月,吴钒
(1.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2.伊犁师范大学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伊宁 835000)
我国医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天花病的预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性地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病的方法[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免疫学逐渐发展和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基本免疫机制,研究有效的免疫学措施,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的。免疫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性的学科,免疫学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体系[2]。将免疫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系统地学习是必要的,学生借此可以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但是,目前的免疫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一线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培养具有高知识、强能力工科人才的目标。目前免疫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龚非力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三版。
课堂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以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只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忽视情感价值导向培养,导致课程思政融入不足。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
免疫学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限于招生和地域特点等,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免疫学深奥的理论知识、抽象复杂的学习内容,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晦涩难懂的免疫学知识。免疫学知识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前后章节内容知识点连接极为紧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局意识,如果对于前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则对于后面章节的内容就更难理解。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免疫学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使用和掌握最新技术手段的能力也较强,而且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群体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小,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便于与学生交流探讨[3]。但是,在青年教师身上也有一些不足,在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对于知识体系理解不透彻,未能做到融会贯通,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课堂讲授局限于教材内容,很难做到与临床实际情况结合。部分青年教师为非师范类专业出身,缺乏教学经验[4]。此外,随着院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教师课程任务加重,进修学习机会少,缺乏交流学习,很难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免疫学是生物学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而言,交叉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学习医学类、生物类及工程类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和教学条件下,目前学校开展了免疫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但并未开设实践课程,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依据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要求,目前免疫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卷面分数)。免疫学的知识多数需要理解和记忆,在终结性考试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多数在考试前形成短时记忆,缺少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考试后很快忘记,这种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分析、运用、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师生双方沟通交流有限[5]。因此,改革当前的考核模式势在必行。
伊犁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最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匠人精神、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在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分析、解决生物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为此,可以尝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以往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要加强情感价值导向培养,在全方位创建“大思政”教育的形势下,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免疫学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并重[6]。
免疫学课程体现的核心专业文化为“检以修身、验以正德”,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1]。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免疫学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和进行生命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拓宽专业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增强综合素质[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班级人数不断增加[8]。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大班教学能够提高教育效率,小班研讨课能够提升本科教育质量[9]。依据学校现有情况,采用大班授课,搭建教学理论知识框架,传授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传授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实现整体引导的有效方式;同时结合小班研讨,加强实例引出与问题引导,让学生自编案例进行课上讨论和交流,让师生充分交流,在研讨中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10]。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引入线上教学资源,对线上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利用。
免疫学内容复杂抽象,理论性强,而且随着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讲,想要胜任免疫学的教学工作,必须练习教学基本功,摸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免疫学多学科相互交叉,涉及内容广泛,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等学科联系极为紧密。所以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对新的技术方法、新的技术手段加深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免疫学的实用性。
以教材为基础,做好基础性教学准备[11]。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依据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难点。课后查漏补缺,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分析授课内容是否完善、合乎逻辑,重难点是否突出,从而改进教学方法[12]。
开展督导听课。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督导组,深入课堂,并在课后将评课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青年教师,可使青年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优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4]。
由于课时、实验条件等限制,免疫学实践课开设较为困难。要加强实践教学,可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首先,免疫学是多门学科交叉的学科,可以考虑在其他学科设置部分免疫学相关实验,比如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加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在遗传学实验中加入沉淀与凝集反应实验,在解剖学中加入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实验等。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汇编成册,制成宣传材料,到社区街道去宣讲,培养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调整各项考核成绩的比重,加强过程性考核,让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加实践考核环节,与相关学科教师商议,设置部分免疫学实验,并将学生实验表现纳入考核。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设置涉及免疫学知识的综合性问题[13],或者以辩论赛的模式启发学生思考,考核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依据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材料准备等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纳入最终考核成绩[14]。还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交流,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探究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符合当代教育发展需求。学校和教师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目标,及时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应用型工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