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一道鱼茸菜

2023-08-19 10:50楼渊
幸福 2023年14期
关键词:色泽鱼肉蛋白质

文/楼渊

鱼茸菜是大部分烹饪技工院校的教学菜,在中式烹饪等级实操考试和各类比赛中,经常会出现,此类教学菜选料讲究,制作工艺复杂,重难点较多,导致很多初学的学生在制作此菜时,失败率较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汇总不同学生在制作时失败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方案。现汇总如下:

一、 鱼茸菜原料的选择

制作鱼茸菜第一步关键就是挑选制茸的原材料,我们在挑选鱼类时遵循原则为鱼肉色泽洁白,肉质比较细腻紧实,洁白刺少。酒店一般选择海鳗、桂鱼效果比较好,因为这些鱼肉厚细嫩,吃水量大,出肉率较高,没有腥味,但是美中不足是成本比较高,作为教学菜的原材料就不适合,所以大部分烹饪学校在选择原材料过程中就采用比较经济的鲢鱼,草鱼等,同样吃水率也比较高,色泽也是细嫩洁白。这边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选用哪种鱼类,都不要用冷冻的鱼,这样会降低鱼茸的吃水率,使品质大大降低。但是用现杀的活鱼也不合适,鱼肉比较难刮取,鱼茸的吃水率也很低,最好就是将鱼宰杀,冲洗干净后进5度的冰箱静置8小时,这才是鱼肉最佳的刮取时间。

二、刮茸、捶茸处理

1.刮制取茸

当新鲜的鱼刚刚宰杀后我们称僵直阶段,此阶段鱼身纤维较硬,肌肉僵直,不容易刮取鱼茸,并且鱼肉腥味较重,吃水量少,不容易上劲,这就是学生在刮鱼茸时出现出肉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通常将宰杀的鱼进5度冰箱冷藏8小时,类似于猪肉的排酸是一个道理。这个阶段叫后熟期,此时鱼身肌肉开始放松,肌肉纤维也开始变得细嫩,鱼茸也比较好刮。

首先取鱼茸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刺刮取,就是用刀以30度倾角顺刺刮,顺刺刮就是从尾部向头部刮,这样鱼肉中很少含有骨剌,倘若顶刺刮,会出现一刮一块肉,同时会带出大量的骨刺,影响品质。还有越是新鲜的鱼肉就越难刮取,我们可以在鱼肉上用刀背轻轻敲排,把鱼肉组织纤维敲松,这样有利于取肉。最后注意在刮取鱼茸不要把鱼红刮进去,以免影响成品色泽。许多学生的鱼茸制品色泽发黑,没有达到洁白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鱼红没有剔除干净。

2.漂洗和剁茸

将刮下的鱼肉放进行漂洗的环节非常关键,这将直接影响鱼蓉的品质色泽,首先可以漂洗掉鱼肉中的血水杂质,使鱼肉腥味减弱。其次能减少红肉的含量,使鱼蓉色泽洁白,但是需要注意漂洗的水量和鱼茸的比例,如果鱼茸数量比较多,漂水量比较少,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则上水和鱼茸的比例为3比1为佳,其次漂洗次数3-4次为宜,这样防止动物蛋白质流失过多导致不能上劲,最后建议漂水时准备一块干净的纱布作为过滤用,防止鱼茸在漂洗时过多流失,影响成品数量。

接着,将沥干水分的鱼茸放在白色的塑料砧板上,尽量不要使用木质砧板,以免将木屑斩入洁白的鱼茸中,影响色泽,然后用刀背进行敲排,同时为了增加效率,可以用双刀进行来回排斩,目的是破坏鱼肉纤维组织,使肉质更加细腻,同时让鱼茸中的亲水基体积增大,这样吃水量就越大,鱼茸菜肴制品也就越嫩了。在排斩期间,要不断将鱼茸翻身,使其受力均匀,同时期间要用到揿的刀法,挑出其中的鱼刺和鱼筋,这样才能使鱼茸制品光滑细腻,很多学生做的鱼茸作品表面粗糙,不光滑就是因为这一步没有做到,剁几下草草了事。其中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在排斩过程中鱼茸会变粘稠,切记不要加水,这样鱼肉粘粒变小,缝隙加大,增加排斩的时间,耗时费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料理机制茸的时候,一定不能贪多,要分几次打茸,因为在机器制茸的过程中,鱼茸会变稠,导致马达负担加大,从而会使机器变热,机器转动的动能会转化为热能传递给鱼茸,鱼茸蛋白质中所含盐溶性肌球遇热能生成粘性很强的溶胶,影响到下一步鱼茸的制作。在调制快慢档时,尽量用中低速,避免刀片因为转速过快打滑,刮不到鱼茸,并且不能一键到底,要转30秒停一下,用硅胶刮板搅拌一下,使鱼肉搅拌均匀。特别注意的是在机器搅拌制茸过程中,要分3次加入葱姜水,水量是鱼蓉的三分之一为佳,特别是在夏天,最好是加入冰水,避免鱼肉过热,许多学生在用料理机制茸过程中出现过稀的现象,就是水加的太多了,导致不能成型。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再把鱼茸过滤一次,确保无刺无筋即可。

3 .鱼茸掺水调浆

此环节是操作关键,也是大部分学生操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重点分为容器的选择,加水要领和水的比例控制鱼茸,打制顺序和方法,以及蛋清和淀粉加入的注意事项。

三、制作过程关键点

1. 前期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打制鱼茸是的容器选择也非常重要,不能用陶砂和铝制的容器,以免和鱼茸发生化学反应,建议用干净的不锈钢容器为佳。

制作鱼茸的环境温度也比较讲究,鱼胶在5度时最为稳定,鱼茸中的肌肉活性蛋白质可以大量释放。温度达到20度以上的时候,茸胶的吸水能力大打折扣,因为鱼胶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是肌球蛋白,对高温特别不稳定.所以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在高温的厨房中建议准备一点冰块或冰水,厨房室内温度较高时用手过一下冰水再搅打鱼蓉效果更佳。

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准备一碗葱姜水,注意要过滤一下葱姜的杂质,以免影响鱼茸的品质,另外准备一块干净纱布和一个克秤备用。

2 .掺水、加盐调浆

鱼茸掺水和加盐的工艺环节是重中之重,要根据不同品质的鱼茸,不同的新鲜度以及各种菜肴的品质要求来灵活掌握掺水数量,海鱼相对吃水量会多些,草鱼,鲢鱼相对少一点,新鲜的会比冷藏8小时的鱼肉吃水量少一些,再次提醒一定要避免使用经过冷冻的鱼。

例如做清汤鱼圆,制作时掺水应略多一点,保证菜品口感滑嫩,如果做藏心鱼圆时要求鱼茸稍硬,托住馅心,那掺水量应略少一点。以学生制作鱼茸菜清汤鱼圆为例,一般建议鲢鱼鱼茸打制稍微硬一点,以保证其可以成型不扁塌,这样初次做的成功率会较高,所以比例一般是一斤鱼茸最多不能超过6两水为宜,如果要加蛋清,则再减去一两。但是还是要根据不同情况,操作时灵活掌握,在学生初学的时候,不建议用料理机,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双刀马蹄斩和揿、刮的刀工技法。

加盐比例尤为关键,但是也不能原版照抄,要根据鱼的不同品质灵活运用,鱼茸加盐的原理是盐的电解质能增加蛋白质的粘度,可以增加蛋白质的亲水性,使蛋白质和水结合形成粘性很大的溶胶,使弹性增强。但是盐少了鱼茸不能完全上劲,过多则弹性反而下降。一般比例为一斤鱼茸10克盐为佳,上下浮动1克都没问题,其次盐不要一次加入,分三次加为宜。

3 .打制鱼蓉的关键点

这里重点阐述一下掺水加盐的先后顺序。建议先用少量水泻开鱼茸,目的是让鱼茸稀释,盐可以充分融合。这是因为鱼茸加水稀释以后可以使水分子均匀地分布,也可以按照比例加入盐水,逐步增加,分次加入,让鱼茸中的亲水性胶体蛋白质通过搅拌加大与水分子的接触融合。但是加盐水比较难以把控,不建议初学的学生。

我们在掺水时要遵循以少到多,分次加入的原则,若一次掺水过多,鱼茸就不会变稠,粘性也不会增加,导致鱼茸菜肴制作的失败,要做到少掺水,分次掺水,鱼茸便会逐渐吸水,粘性也慢慢增加,再次加水再度由浓变稀,通过二次搅拌又逐渐变稠上劲,从而达到烹制要求,这需要在实操过程凭借实践经验来灵活运用。

搅拌时手速的快慢节奏和手法也是比较讲究的,速度从慢到快,从轻到重,由外向内顺时针打制,因为鱼茸上劲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盐的加入和合适的打制手法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打制时需要用“阴力”才能上劲,用蛮劲会使鱼茸进入大量空气,导致成品扁塌变形,有的学生在制作清汤鱼圆出现“围棋”形状就是这个原因。

鱼茸加盐掺水,打入空气,使鱼茸体积膨胀,松软细嫩,其中加盐工艺要求颇为讲究,要遵循应少而多次加入的原则,否则当盐超过一浓度时,会起到盐析作用,使蛋白质胶体脱水,就是我们所说的出现泄劲的情况,所以加盐过多或过快,出现了盐析现象。这就是有些学生在制作时上不了劲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时搅拌过程中应顺时针向着一个方向。这样鱼茸胶体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从而使鱼茸逐渐上劲,顺时针方向搅拌可使鱼茸胶体吃水多,劲力加大,浓度变稠。否则可使鱼茸胶体粘性下降,上不了劲,失去弹性。

我们检验鱼茸上劲的标准。首先是看收否有粘力,粘在手上不会马上掉落为佳,其次为了检验使否上劲,通常把挤入鱼茸挤入水中,若上浮为佳。这原理是因为空气打进了鱼胶,使鱼茸中出现很多气泡,从而使鱼茸体积增大,比重减轻,浮出水面。以清汤鱼圆为例,挤入的鱼圆以浮出水面四分之一为佳,如果鱼圆一半以上付出水面,则是空气打入太多,导致成品扁塌变形,如果沉入锅底则是代表空气没有打入,没有打上劲。

有的鱼茸菜需要加入淀粉蛋清和色拉油,加入淀粉能增强蛋白质溶胶的吸水性,目的是增加鱼茸菜的胶性和粘性,淀粉可使鱼茸粘性增大、持水稳定性提高,淀粉可使菜品加热时不破裂、不松散,但要控制用量,过多则使鱼肉茸胶失去弹性,口感硬实。淀粉的使用量一般为鱼茸的5%~10%为佳。

鱼茸菜打制过程中可以加1-2个蛋清,其作用除了提高鱼茸的弹性与嫩度外还可以增加鱼茸的黏性和韧性,使茸胶的胶体性能加强,提高吸水能力以及可塑性,另外可使菜品更加的光亮和色泽洁白,从而更加体现出鱼茸菜的细腻的口感,蛋清的投放量相当于鱼茸的5%~10%为佳,切记不可掺入蛋黄,以免影响色泽。传统工艺菜芙蓉鱼片需要加入打发的鸡蛋清,其目的除了增加鱼片的洁白度以外,可以使鱼片体积膨胀,增加质感。

有的鱼茸菜制品要加入大量的色拉油,并且要快速打制乳化,这是沿用传统打沙拉的原理,增加鱼茸的可塑性,并且使菜品呈现乳白色,比如工艺菜橄榄鱼丸。上述原材料在加入鱼蓉的顺序为加水稀释—鱼茸—加盐打制上劲—加湿淀粉—加蛋清(轻轻搅匀,不能打发)—色拉油最后加入。

搅拌上劲后的鱼茸不建议马上使用,最好放置在2~5℃的冷柜中冷藏2小时,使可溶性蛋白质继续溶出,进一步增加茸胶的持水性能,使成熟后才更爽嫩、软滑、有弹性。其原理就像面团醒发。

4 .汆制成熟

熟制鱼茸菜的介质有水和油两种,用水煮制定形的鱼茸制品,要遵循低温慢煮的烹饪原理,水温要控制在60℃~80℃,这是蛋白质凝固的最佳温度,初学的学生建议用温度计辅助,如果水温过高,随时加冷水,切不可让水沸起, 水沸腾则鱼丸必粗糙无弹性,影响美观,口感也大打折扣。在熟制初期,保持30度水下锅最佳,等成菜全部下锅后水温慢慢升到80度,小火保持,期间要不断将鱼茸制品翻面,使其受热均匀,这就是俗称的“养熟”,此工艺可以使菜品成熟均匀一致,表面光滑。许多学生初期做的时候经常出现水温过高,导致表面凹凸不平。

综上所述,我就鱼茸的教学菜的制作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期间部分是在我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独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汇总,进行分析得出的解决方案。因为此教学菜的技术细节太多,学生一时难以掌握,故将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总,供大家分享,同时也让初学的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学生的制作成功率。

猜你喜欢
色泽鱼肉蛋白质
人生的色泽
蛋白质自由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善良的美味
巧做鱼肉松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
超高压处理对海鲈鱼鱼肉凝胶形成作用
臭氧水对罗非鱼片色泽影响分析
不同护色剂对荔枝原浆色泽与多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