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
流光易逝,转眼我步入教师行业已经十年。记得刚成为一名教师时,我暗暗要求自己一定要让我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我一定让他们把我当成好朋友能和我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小秘密。可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太大的差距,我渐渐发现我在为他们营造轻松的氛围, 他们却太轻松而放松了学习,我努力和他们拉近距离,他们却在课堂上以随意散漫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学习。面对种种状况,我曾经有一段时期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渐渐失去了耐心,每当课堂上有人不认真听讲,每当看到没交作业的学生名单,每当课堂提问他们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生气的想要发脾气想要惩罚他们,久而久之我都会惊讶,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没耐心的老师,又怎么会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呢?
好在学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注重全方位的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学校为青年教师发放了几本教育书籍,闲暇时间翻阅书籍,特别是看了《学学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当老师》,其中有一篇是《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赏识孩子》,心里顿时感觉明亮。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强调孩子是相互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老师对孩子的欣赏就是要发现每个人身上那独一无二的特质。当老师能够发现学生的这个独一无二的特质,并能给与欣赏时,那将是学生莫大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往往能激发他不断的向前进步,追求高尚,
每个孩子都有他值得欣赏的地方,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被欣赏的权利。仔细想想,简单的几句话确实蕴含着大智慧。对于学习成绩好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我们总是倍感欣慰赞不绝口,而对于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们却总是忍不住的想要批评想要惩罚,一提起这些学生,我们总会想到他们爱做小动作爱走神,不做作业上课还会打瞌睡, 似乎他们会做的也只有这些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樣吗?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多关注他们一点,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各具特色的“闪光点”。
曾经我教过一个孩子,大概是让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吧。上课就爱接话吧,要么就是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没有一刻是能安安静静的。上我的课,总是冷不丁接一句话吧,然后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而我面对这样的局面,要么是让他站着听课,要么就是当堂把他批评一顿,而他总是一脸的不服气。后来有一次,课堂上我刚讲完一个知识点,他随口接了一句话,而这次却是和所学的内容相关的,我当时就想这次不能再打击他了,可以让他表现一下,于是我不失时机的让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他确实表现的让我大吃一惊,无论是从知识面还是见解上, 他的回答绝对是超越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于是,我当堂表扬了他,而全班同学的掌声也让他脸上掠过了惊喜的笑容。从那之后,他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越来越高,而遇到一些课外扩展的知识,他总是会积极的举手,把他知道的历史故事、历史观点讲给大家,而我在不影响进度的情况下,都会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虽然他的学习习惯还是有些欠缺,自制力还是有待提高,可是他在历史课上的转变让我明白:对于问题学生,一味的压制只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是会伤害到他们那强烈的尊严感,从而使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作为一名智慧的老师,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放下对他们的成见,多关注他们,努力的去观察去发现他们身上那独一无二的特质,然后试着去欣赏,去赞美,去引导。
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所以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设计通过各个方法展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这对每位教师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又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去做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曾经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总是对孩子们期望太高,总是想让他们快速的达到自己的要求,总是想让那些跟不上脚步的学生快速的跑步跟上,过分的关注学习关注成绩,却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忽略了孩子们的身上的“闪光点”,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让我恍然大悟,关注课堂关注学习没有错,可是更应该关注的是每个孩子身上那独一无二的特质, 对待问题学生,改变自己的态度,多些耐心,多些爱心,多些关心,让他们摆脱失败的打击,走出失败带来的痛苦,让他们时刻都乐观的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