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辉 王军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挖掘、激活、融入思政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蕴含思政内容的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明显,课程思政和班级文化墙设计有着共同的指向:立德树人。因此,课程思政理念完全可以应用到班级文化墙的设计中。我通过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思政育人素材,确定班级文化墙的主题,采用“展—查—论—悟”四步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共同规划、制作班级文化墙展示内容。
展出育人素材
人教版高一《化学》“了解车用能源”的教学内容,涉及各种不同类型汽车(家用小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等)能源使用的变迁。教材中多次提到了生态文明、科技进步等,但由于容量有限、更新滞后等原因,不可能展示最新最全面的新能源汽车,这恰好为师生共同设计班级文化墙做了“留白”。师生可以一起深挖相关的前沿科技内容来丰富文化墙。鉴于此,我设计了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绿色环保理念”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墙。
第一步,教师只需设计一个框架(见表1),相当于指明本期文化墙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顺着这个框架完善其他内容。
查阅文献资料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框架,分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丰富文化墙。宣传委员收集汇总资料后,交由班主任审核,从而保证资料的严谨。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认识到了“云辇”名字的由来。因为各类电池在设计理念、技术层面和环保意识上的不断提升,学生又感受到了前沿科技在推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心得体会
经过了“展”和“查”两个环节,学生对本期文化墙的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接下来,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共同讨论,互相交流,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本次文化墙讨论环节,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1. 你知道哪些汽车品牌?
2. 比亚迪汽车继承和发扬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每一种电池有哪些优缺点?原因是什么?
此环节,各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班级文化墙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学生成了班级文化墙的代言人,学生的代表性意见由小组长记录在文化墙上。文化墙的内容不能“一论而过”,需要长久生效。
悟出真情实感
班级文化墙设计完成之后,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到底收获了什么,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当期文化墙的主题去进一步感悟和反思,并记录在周记本上。学生的感悟可长可短,但重在有真情实感。班主任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内容在班级文化墙“学生留言区”展示。
经过了“展—查—论—悟”四个环节,本期的班级文化墙才算完整地呈现出来(设计过程如表2):以比亚迪汽车“云辇”系统发布会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心;以汽车能源为主线,让学生认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启迪学生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承担科技强国重任。这种将课程思政理念用于班级文化墙设计的做法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融合。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文化自信,无论是环保理念还是劳动教育,都不能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应当将这些育人要素融入具体的课程、活动、文化建设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打的比喻一样: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班主任可以结合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巧妙地将育人要素融入班级文化墙设计中,用文化墙来熏陶学生。
二是动态。班级文化墙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实时更新,呈现出动态效果。比如,国庆节时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设计文化墙,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挖掘毛泽东、张自忠等人的故事,生物教师可以挖掘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故事;再比如“科技自信”主题文化墙,物理教师可挖掘航空航天方面的素材,化学教师可挖掘芯片制造方面的素材。具体建设的过程,班主任需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共同参與制作,比如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二次学习中提升对文化墙主题的认识。
三是促进。运用课程思政理念设计班级文化墙,其素材大多源于各学科教材,便于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政治素养。在班级文化墙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又会经历二次学习,再次强化了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思政教育和知识学习二者之间相互促进,育人才不会显得空洞。
[本文系湖北省2022年基础教育优秀改革实验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HBJG2022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