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 芳 戴铭晖 洪 燕 张囫胎 贾雨霏
(怀化学院商学院 湖南·怀化)
[提要] 发展临港产业是怀化建设国际陆港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怀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怀化国际陆港临港产业进行SWOT 分析,提出怀化发展临港产业的对策建议。
怀化是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门户,肩负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的重大使命。2019 年8 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怀化规划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重庆-怀化-柳州-北部湾)。2021 年8 月,《“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进一步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通路。2021 年9 月,怀化国际陆港正式开工建设。2022 年5 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支持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建设目标、设施联通、平台联合、产业联动、区域协同、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8 个方面对怀化国际陆港的建设作出了细致的规划,临港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到2026 年,将着力推动怀化形成超千亿的临港产业集群。2022 年7 月,中共怀化市委发布了《中共怀化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怀化国际陆港全力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重点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目前,怀化已成为全省首发铁海联运班列的市州、中部地区首个实现中老班列双向开行的城市。在建设国际陆港、推进物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怀化依托港口资源和优势,完善临港产业体系,发展更多更具特色的临港产业,对促进怀化陆港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来,临港产业就是一种港口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经济活动,分为直接产业和关联产业,前者又可分为共生产业和依存产业。本文中的共生产业指由于建设国际陆港而必须发展的如运输业、物流业、仓储业等;依存产业指依赖港口的存在,利用港口的规模效应优势形成的农产品出口、工业产品出口等产业;关联产业是与陆港直接产业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其受益于陆港发展所带来的人流量,如信息咨询服务、管理、金融、保险、饮食、旅游、公用事业、商贸服务等。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对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中临港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如下:
(一)优势分析。第一,怀化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在区域地理方面,怀化是我国中部地域通向西南地域的重要关卡,也是川渝经济区与华东经济区往来的重要枢纽。同时,它是湘桂黔渝鄂五省边区的中心,与川渝方向城市群距离不远,联系密切。因此,该地区有显著的地理优势,有利于与其他城市的陆港合作。从交通建设的视角上进行分析,目前怀化具备相当便利的公路、水运、铁路和航空交通,同时也处于不断地建设与完善的状态。怀化南站是沪昆高速铁路全线非省会城市规模最大的高铁站,怀化市高速公路里程数位于湖南省前列,这些交通优势都有利于服务于临港产业中的现代物流产业。第二,怀化矿产、中医药等资源丰富。怀化素有“广木之乡”“药材之乡”的美誉,中药材种植面积大,茯苓和天麻产量名列全国之首。怀化拥有众多稀缺资源和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居湖南首位。怀化矿产资源丰富,黄金、铜、磷、石煤、硅砂、重晶石等资源储量丰富。基于丰厚的资源优势,可形成相应的临港产业,如矿产加工、金属制造、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且利用其优势资源有利于建立相关主导产业,优势资源赋能主导产业生命线,能够降低建设与发展成本,增强主导产业的主动权与竞争力。这些都为怀化国际陆港集货、临港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怀化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怀化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相较于沿海地区有着一定的优势,国际陆港和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园的建设,使投资商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这有利于促进沿海港口的部分产业向怀化陆港进行转移。
(二)劣势分析。第一,临港产业建设融资难度大。临港产业的发展大部分属于重资产投资,在建设初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但其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者往往不愿意追求这类投资。并且,怀化产业基础实力不强,产业体系不够健全,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故其吸资能力相比于其他陆港有一定的劣势,这难以满足临港产业的扩大和后续长远发展。第二,临港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存在缺口。外端缺乏物流管理人才和复合型的外贸人才,国际陆港建设需要系统掌握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和相关信息系统技术的人。内部缺乏临港各产业综合与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国际陆港对接国际国内各个地区和产业,这都需要相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第三,经济发展条件制约产业发展。经济基础薄弱会阻碍上层建筑推动社会发展,即政府用于发展经济和开展重大基建的能力有限。总体来说,怀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条件不优,且发展起步晚,各县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临港产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影响,其产业发展类型初期偏向于中低端,核心竞争力较弱。
(三)机会分析。第一,政策扶持助力临港产业。怀化陆港是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的重大工程,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支持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支持将怀化市打造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一流国际陆港,以便迈入全国东盟班列第一方阵。政策的支持将强有力地推动怀化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二,RCEP 实施带来的机会。RCEP 的实施有利于怀化争取更多东盟各国的资金与产业项目,使得临港产业多层次、多方位、多领域参与RCEP 的建设与发展,发挥RCEP 对外贸易平台的优势。怀化国际陆港以现代物流业培育为主干、以商贸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为分支的产业体系,推动临港产业跨越层层台阶,为“东盟资源+长株潭先进制造业+RCEP 市场”更好地搭建东引西拓的桥梁。第三,货运班列的增长。怀化市现有国际班列次数较多,预计未来增长次数可观。2022 年1 月6 日,怀化-万象国际班列开列,4 月22 日,万象-怀化班列回程,驶入怀化国际陆港货场。这是我国中西部首趟中老铁路回程班列,也预示怀化未来国际班列有可观的增长前景。如今,怀化至北部湾铁海联运到发班列25 列、至万象国际货运5 列,货物量超4万吨,预计多式联运将达100 列以上。第四,物流体系建设带来的机遇。现如今,网络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愈加先进,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构建也愈加完善、便捷,智慧物流成为新时代的物流业发展方向。通过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物流服务体系有机结合,打造新的物流服务体系。据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蔚吾介绍,怀化中老班列相较于曾经的传统运输方式节省了15 天左右的时间,相对于之前的公路运输,节省了30%~50%的成本。目前,怀化已经成立5,800 家相关物流企业,拥有125 家冷链物流企业,并建成1.1 万米共11 条铁路专线,仓储设施总面积达到110 万平方米。由此可见,怀化物流体系建设已有一定的成效。完善的物流体系能促进货物运输效率的提升,促进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提升。
(四)威胁分析。第一,多地陆港产业建立与发展。为响应“一带一路”和国家政策的号召,多地开展国际陆港建设的行动。怀化市财政实力不具有显著优势,且怀化陆港建设正处于初步阶段,在临港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方面与其他地区的临港产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开辟市场和未来资源争夺方面将更为激烈,有可能会造成货源不足的困境。第二,不可抗力因素的威胁。不可抗力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疫情等。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全球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导致全球经济运行遭受打击。从跨境电商方面来看,由于隔离及检疫的管制措施严格,产品运送存在突发威胁和成本提高的问题,并且有效需求无法得到释放,市场供需问题难以解决。贸易出口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流企业自身复工人员数量不足,在途运输效率降低,因而物流企业不得不承受成本上升而利润降低的双重压力。同时,进出口交付环节港口的检疫措施是妨碍产品交接的一大阻力,而国际陆港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于国际贸易的便捷性,疫情毫无疑问会间接影响国际陆港的进出口贸易,从而导致临港产业中的外向型产业发展充满威胁。第三,市场供需变化。需求威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受观念、偏好、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等因素变化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出其不意,如较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能导致临港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供给威胁体现在原材料、劳动力、矿产资源等后备资源减少及成本增加,例如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导致其逐步枯竭。因而,临港产业的发展面临区域原本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将不复存在,故应以动态的视角考察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应对所能预料的威胁。
(一)联通临港产业各类配套设施,培育与延伸“一体两翼”产业体系。完善怀化枢纽布局和物流建设平台,如作为陆港相配套的临港产业园,重点支持公铁联运、海关监管、保税物流和综合服务的建设,加强怀化多式联运中心等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不断优化怀化枢纽布局和集疏运体系。同时,根据陆港产业的发展结构和规模进行相应的改进,优化物流平台的发展环境,规划相关项目建设,使物流环境达到最优解。提升临港产业的对接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给予商贸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持续的发展动力,加快构建和着力发展“一体两翼”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各类临港产业的交叉联动,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立足国际陆港的竞争。增强“一体两翼”产业体系的附加价值,发展配套的共依存产业及关联产业,如数智赋能、旅游、跨境电商等。发挥临港产业集群效应,又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环境,使各方产业相得益彰。
(二)临港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优化临港产业链。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临港产业链的建设应结合过去之经验、目前之需求、未来之趋势。怀化国际陆港还处于初步发展期,基于怀化“一体两翼”的产业格局,信息技术与临港产业的双向配合不仅能够为下一发展阶段蓄力,给予基础产业活力,还对接新兴产业的配套流程和提供优质的建设平台,以此迎接陆港建设的黄金时期,成为全国一流物流枢纽核心点。怀化陆港建设,尤其是临港产业方面,应制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案,并紧跟市场需要逐步完善临港产业信息技术化体系,运用技术功能不断开辟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发展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从现代物流的发展节点看,引入供应链化和智慧化能够促进国际陆港物流层面的改进升级,并有利于临港产业结构趋于科技化。从长期看,数字赋能是趋势所向,将其作为临港产业的一大支点,有利于整合资源和集聚优势。因而,在打造“一体两翼”产业体系的同时,需注重临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科技化应用,与时代需求相契合,借助信息技术优化临港产业链。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临港产业,推进本地产品走向世界。怀化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丰厚。比如:中药材供应具有优势,面积达到26 万亩,天麻和茯苓产量一度位于全国第一;森林资源较为优厚,全市有6,690 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稳坐湖南首席。怀化物产资源丰富,有黄金、铜、磷、石煤、硅砂、重晶石等丰厚资源;怀化具有丰富的旅游财富,如雪峰山、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纪念坊等。基于密切的资源优势,应形成相应的临港产业,同时考虑临港产业生态圈合理布局,选择最优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比如临港区选址自然风光优美,加上怀化的历史底蕴气息,能够与旅游产业高度契合,发展特色临港旅游产业。再如,根据利于转换的资源,建立中药材加工和研究的临港产业,建立农产品销售产业基地,建立物产资源运输产业链。以此营造特色品牌的临港产业,为怀化国际陆港集货、建园、聚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临港产业生态圈,选择最优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临港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推动各方物流集中发展,促进医药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等进行联合互动,引导水果、矿产、中药材、汽车等传统产业融入临港产业圈体系,注重跨境电商、跨境金融、特色旅游等新兴增值服务业务发展。同时,以“内聚资源、外引项目”为途径,集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创新,大力推动区域内外优势产业、创新资源向临港产业区靠拢发展,促进产业链与创新成果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空间集聚化、链条协调化、数字治理全景化的产业集群。并且,大力推动“数智赋能”全方位应用,如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构建可视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数字治理新气象。推动以产兴园,构建“创新核、制造核、服务核”临港产业生态圈,发展符合怀化最优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联动临港产业,繁荣临港经济,助力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与时代潮流相拥。
(五)科学制定临港产业政策优惠,引进与培养相关人才。虽然怀化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处于内陆,地势较为崎岖,经济发展受限,从而导致人才缺乏。针对临港产业方面,首先,引入与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作为国际陆港建设的一大基础,是临港产业的动脉系统,系统掌握物流管理和相关信息技术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吸引与栽培陆港综合管理人才和各类临港产业专业研究人员,国际陆港延伸范围大而散,并且临港产业多功能化,具有相关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对陆港建设的效率高低具有重要影响;最后,基于发展前景的问题,本地高校和外地高校人才热衷于临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故有人才流失大于引进的问题,这一难题需要政策优惠具备吸引力。怀化市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需要政府在人才保留与引进方面给予丰厚的待遇,如安家费、子女教育费、配偶工作安排、医疗优惠等多种显示人文关怀的政策。关于人才培养层面,需要注重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的培训,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晋升制度,激励人才不断提升陆港方面的技能和管理才能。同时,可以依托产业集聚和特色力量,营造优质的临港产业环境氛围,以其特色临港产业的异质性保证人才的黏性度,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六)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临港产业群。建立深度对接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基地。于省内层次,加强与长沙在产业转移、研发转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引导长沙产业转移项目优先由怀化承接;于省外层次,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抓住产业转移大机遇,积极引导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外贸和货运代理企业在怀化汇集。同时,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进电子信息、现代商贸物流、中医药材、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在怀化陆港园区内构建健康产业、高新制、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园区群。积极引进产业链式生产企业,引领怀化陆港制造业的升级转化,向高新技术产业园进发,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群。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临港产业群,实现超千亿的临港产业集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