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三农”问题思考

2023-08-19 18:10徐瑞鑫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三农资金农民

□文/徐瑞鑫 岳 欣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提要] 农业是工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基本收入保障、农业税收财政补贴政策入手,做好全方位“精准扶贫”,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解决好“三农”问题。

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逐渐暴露出新问题。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但大量劳工不愿留在家乡而涌入城市,农村人口稀少,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农村人口青壮年占比严重失衡。其次,现代化的发展并没有带动起农村建设发展的现代化,反而使得工业化的影响波及到农村,良田、山林、河流受到污染,农民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农民对于农业发展积极性低。最后,基层干部对于当地农村建设关注度不足,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农业发展资金不足,补贴政策不够到位,资金利用效率低,腐败问题严重。针对这些问题,为更好促进农业的发展,如何在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当前,在世界全球化速度继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之下,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然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是要把“三农”问题解决好,把农业的发展打牢,先打好基础,稳中求胜,发挥好农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石作用。

(一)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农业发展的全局来看,当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农业的发展稳定,同时保证粮食的安全问题。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大量农民涌向非农产业以及人口城市化;同样地,教育的普及,民主化、法制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下滑,粮食和食品安全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必然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最后导致社会的不稳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必须要同时做到质量和数量的齐步走,生态与产能的齐步走,把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口迫切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掘农村的发展潜力,充分将农村的经济调动起来。农村的稳定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们要本着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积极地带动农村的发展。保证乡村安定和谐至关重要,要加快农村的发展,将我国农村民生的短板补齐,为广大农民解决问题,让广大农民能够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2020 年是我国脱贫致富的攻坚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亿万人民终于迎来了小康社会。但是最严峻的问题还是解决好农业的发展问题,农业的发展仍然是现代中国发展中的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步,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民的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艰巨任务,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立下的目标。如果任务没有及时完成,或者说完成得不够彻底,不仅会影响最后的成果,同时也会辜负民众的期望,降低政府的威信。现在2020 年已经过去,脱贫致富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开头,那么在新的阶段里我们要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准确及时地找出新时代的“三农”问题,制定好正确的应对方案,确保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农业生产作为最基础性的生产,是我国工业以及第三产业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解决好人民的温饱问题,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那么“三农”问题就变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农耕生产多为个人农耕生产或者是承包生产,大部分地区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先例进行改进。总之,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其他产业,才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看人,保证了农业的发展,才能使人充分进行思考和创新,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外农业政策及启示

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经验都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主要体现在财政资金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明确投资目的和目标、精准治农等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精确度。

(一)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主要是农业基本建设。加强资金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包括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重点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做到有计划、有规律的农耕,保证土地以及生态环境的良好。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对于农业的补贴主要体现在农业科研、农村卫生、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农村教育以及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等方面,这些的推动发展都可以很好地为农村的继续发展建立更好的平台以及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的高度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将资金直接用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从侧面间接性引领着农业的创新发展,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二)财政农业投资的目的因农业发展水平而有所不同。国家对于农业进行投资补贴的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农业。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可以看出,诸如美国都是向农业直接而非间接地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从而先把农业发展的基础搞起来,为以后农业更深层次的发展打好基础;在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接近完成后,财政投资主要是对农业保护,主要是针对农业用地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做到土地及时的休整,保证土地的质量和肥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出台法案文件等加强对自然的保护,这也从侧面进行了对农业发展的保护,使农业可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实行专门支持农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为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发达国家普遍制定专门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可以了解到的是对于农村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资金,在发达国家中全部是由国家财政进行承担,同时国家对于农业设施补贴、农民医疗保险、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科技发展都承担了大部分的费用而且制定了完整的奖励制度,这样的补贴方法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权益,使他们劳有所得、老有所养,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以及农业创新发展活动中。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

进入新时代以来,各行各业发展极为迅速,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农业的发展比较落后,而落后之处就在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从其他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来看,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好农业问题,首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上要继续加大投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提高支农支出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支持:(1)国家出资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发展精细农业,告别以前大而粗糙的农业发展模式,改变原有的化肥生产模式,采取生产集中化、机械化。(2)对于农业转型做得好的地区以及地方采取嘉奖政策,并将其发展成果向其他地区展示,对于表现好的地区采取政策上的优惠,比如购置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机械以及工具的优惠等。(3)在加大农业物质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积极进行农业改造的地区或个人采取支持态度,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4)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和政府要重视科技的创新,举办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开办一些新时代的农业发展讲座,使各地区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农业转型的重要性,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对于无法实现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的贫困地区,对于那些愿意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帮助的知识分子给予补偿,政府也可以直接出资。(5)国家出资将农民手中闲置的土地或是农耕工具进行回收,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对于大农场生产以及家庭生产加大补贴力度,也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农业的公益事业,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开展基金会。

(二)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做好农业补贴工作。首先,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对于企业进行筛选,留精华去糟粕;其次,积极引领乡村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带动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实行农业的整合,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升,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对于敢于尝试创新的个体或地方加大补贴力度,对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实施有针对性的补贴,因地制宜,加大对于农民的补贴力度;最后,合理运用WTO 的农业规则,实施对农业发展的补贴。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处于最基础生产阶段的农民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收入较低,这就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而对于乡镇企业来讲,现阶段的问题是市场环境的问题,新兴的企业很多,但是死亡率同样高,有些很有想法、有创新思维的乡镇企业很难筹取到资金的支持从而被逼无奈选择破产或者合并。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要加大对他们的关怀力度,在政策上出台比如降低相应的税收政策,对于相应的手续办理从简处理,开展一些企业活动或者座谈会、交流会,使一些乡镇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平台去展示自己,而不是因为在市场上没有舞台而最终死亡。对于农业经营者,国家可以收购生产者多余的产品,以免造成农业生产者的大规模亏损,对于亏损的进行相应的补偿以保证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国家的兴衰离不开人民,人民的幸福离不开温饱,温饱离不开农业等基层建设的健康发展,所以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于农业发展的补贴力度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的宏观调控的一大重要环节。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新时代,只有继续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才能使农民更有信心地在解决“三农”问题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各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兜底作用。首先,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医疗以及养老保险等制度,使城乡之间差距缩小,也使人民产生极大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更好地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农民的老年生活。我国城镇人口享受退休后的国家补助退休金,而对于农民来说没有这样的补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打消农民的这些顾虑,使他们踏踏实实进行农业生产,“以农业工人的身份短期为农业企业或农业经营大户从事务农工作且获得劳务工资”。其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国家加大城乡的低保补助金,提高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人员的补助以及优抚人员的补助,推动养老津贴制度的完善,加大福利以及养老社区的建设。最后,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社保的建设,推动标准化服务,进行精确管理,加强社保人员的思想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服务。

第二,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首先,农村的土地制度是关键所在,如何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农村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农民进城务工,而在家乡的土地如何保障,农民更注重土地的权益,所以要切实保护好他们的权益,也要保障好在乡务农的劳动者的权益,“构建产业振兴和人员复兴的循环格局,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助力”。我国自古以来多为个体农业经营,小农户大多是自己承包土地,而新型的农业经济主体大多是租赁农民承包地,国家可以一方面在两者之间协调帮助租赁者拿到自己想要的土地进行经营;另一方面提供一部分资金,帮助农民弥补亏空,正确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当前我国是集体产权制度,同时推动股权改革制试点,建立农村股权合作社等。我国的农村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农村体制改革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开展符合实际的行动,不能齐步走。

(四)提高支农资金经济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2020 年是我国脱贫工作的攻坚之年,为了实现全面脱贫,中央采取“精准扶贫”的措施,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收效甚微。解决“三农”问题,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率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做到资金效益最大化。每个地区具有自己的特点,存在许多的差异,而这就造成了资金配套难的问题,地方政府财政财力短缺,往往就会向上级政府申请更多的项目资金,政府的配套资金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决策部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政府要对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发达地区资金的配套显得比较容易,而越是在那些粮食生产大省,资金的配套却显得不那么容易。

2、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很多地方政府由于资金的利用效率低而造成了一些违规的行为。我国的资金分配存在“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的问题,地方政府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进行一些违法行为。接下来,我国要改变以往“事后检查,违纪处罚”的模式,实行从资金一开始就进行严格监控的制度,使资金运行在阳光之下,从法律、制度、技术等全方位出发实施对资金的监管,在资金运行中要严格监控跟踪,切实保障资金的安全,在事后要合理核算,合理地做出收支预算,合理地评估资金效益。

3、强化相应政策,使“三农”问题的解决脚踏实地。当前,我国国力有限且财政硬实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借助支农的浪潮,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做出合理的预判,要从我国“三农”问题的全局出发,做出全局性的“顶层设计”,而且要梳理好各种政策之间的联系,防止政策重叠造成的浪费,对于已经出现的失误要及时作出调整,防止损失继续扩大。

猜你喜欢
三农资金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