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快速进步与发展,医院在医疗设备投入方面也明显加大了力度。为有效保障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必要手段。该系统可以对医疗设备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价,有效保障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构和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通过立足于当前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现状,重点提出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优化路径,希望可以切实提高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医院在后期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现代化转型与建设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也逐渐成为医院保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医疗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当中,难免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损耗,所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是有效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为了实现医疗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并密切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在缺乏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医院管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日常工作,管理效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和设备控制软件可以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动态全面管理,从而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并满足全流程操作和质量控制需求。
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中,医院设备管理及其质量控制成为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从医疗环境建设、设备维护、医护人员管理等诸多角度入手,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全面考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和建议,将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也符合新时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构与设计
(一)系统需求方面
所谓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主要就是建立起医院在医疗设备这类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化路径。这需要对资产的购置数、采购情况、技术评估、质量安全以及最终的报废环节均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实现对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追踪目标,并满足每个步骤的可溯源要求。在医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初,该系统本身的流程设计并不完善,且信息化水平很低。从质量控制的角度而言,也没有办法针对设备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所以这也就导致了相关设备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为此,在全新的医疗行业发展改革背景之下,医院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的改进必须要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求,不断进行追踪和分析,对医疗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探究。
(二)系统初始功能设计方面
第一,设备采购和管理方面。医院一般会在每年的8-9月针对下一年度的采购情况进行预算申报,而临床则需要依据实际的需求情况进,并且需要经过相关的探讨和委员会审批才能形成科学的采购计划。因此,在系统设计方面,需要设置相应的采购申请导出、审批修改、退回等功能。
第二,采购合同管理方面。当采购意向达成之后,需要在系统内完成合同相关信息的录入,其中包括采购设备信息、付款方式、合同条款和约定等。并且采购合同必须要直接与采购计划相联系,通过合同上的相关号码可以完成追溯工作。
第三,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将医院所有的固定资产通过全部新建入库的方式,将信息内容完全录入到系统当中。当系统审核完毕之后,则需要生成固定的资产编码,并将其直接粘贴在设备上,后期将固定资产的编码、产品的型号、设备的名称、采购的具体时间、所申请的科室等相关信息都必须全部汇总到固定资产的标签上,这样也就使得每一台设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都具有比较鲜明的身份特点,更加有利于后期管理。
第四,需要进行报损管理。由于医疗设备属于消耗性资产,因而其使用寿命相对有限。一般而言,大多数设备的寿命在6—8年。如果出现频繁使用且严重老化的情况,就表明该设备无法满足具体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此时,临床部门应向自己所在的科室提出相应的报损申请,通过相关部门审核通后可以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当中针对这一设备进行报损处理。这也标志着该设备已经完成了其全生命周期的使命,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实现了完全的控制和管理。
二、当前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现状
首先,针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宣传不到位,导致许多医院的相关人员对设备质量控制意识薄弱,他们认为医疗设备只要能够正常运行,那么就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医院相关人员对于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视度明显减弱,非常不利于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其次,责任工程师在针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掉患者身上正在使用的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量非常大,后续也有可能因为其他的工作原因从而导致这类医疗设备被遗忘检测,为此单纯依靠工程师自身的责任心完成质控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
最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该包括质量控制方面,比如设备的故障维修工作、性能检测工作、计量工作、日常巡查等,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纸质登记的方式完成的。工程师在针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及检修保养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书面登记,这样就会消耗掉比较大的人力成本投入。汇总工作的开展一般都是以月或者是年度为标准的,在进行汇总的过程中数量较多,同时时间间隔比较长,会造成大量的纸质文档堆积起来。中间也有可能会面临人员的大范围调动情况,所以后期在相关资料的查阅方面难度更大,不利于溯源工作的开展。
三、信息化管理系统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优化路径
(一)加大信息化配置完善力度
在医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综合布线层、网络设备层、数据存储层以及终端设备层面都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为此,这些不同的部分也就构成了当前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系統。所谓综合布线,主要是医院医用设备的编号情况,将这些编号进行串联,就可以构成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而设备层则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内部网络以及外部网络建设方面,其需要依托于大型的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对网络进行建构,有效保障了医院在网络使用方面的安全性。数据的存储层,是针对医院当中医疗设备的具体信息进行划分和存储,其中包括信息的梳理与储存、调动等。终端设备则体现在医院医疗设备中可以接入到平台的数据交互终端。比如对应的app终端设备,是目前医院医疗设备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终端设备。只有针对上述的相关部分进行优化和完善,医院才能够更好地建立起满足医疗设备长期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
(二)注重质量把控
质控的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主要是指医学工程工作的开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的维修环节,而是应该针对设备进行整体的评估与分析,检测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对医疗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测和保养。后来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也足以表明,如果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那么设备就很容易出现频繁故障的情况,其维修成本也会明显增加,甚至可能会造成医疗风险。
从短时间层面来看,医院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确实会使得医院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也会导致医院在后期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但是其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它有助于帮助医院及时发现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了医疗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医患矛盾,这对于促进医院长久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监管机构也逐步意识到针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并从制度层面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医院以及其他的医疗机构都必须要其实提高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未来,医院应设定三个板块:预防性维护、日常巡检与计量,从而规范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通过相关的规定与制度作为约束,每一台设备都完成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及时上传相关质量与隐患,并且医院可以第一时间查询质量控制结果。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首先,必须要建立起专业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坚持专职专用的原则,切实提高医院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设备管理质量,所以必須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通过科学进行培训工作,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尝试引育并举的方法,努力从社会中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在医院内部也需要挖掘优秀潜力者,充分了解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流程,提高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素养,也真正做到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奠定基础与保障。
(四)进行技术优化
1.资产管理方面
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方面必须要实现技术层面的优化。资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从前医院原有的固定资产标签上,可以尝试引入和增加二维码的方式,这样相关的医务工作者在进行设备使用以及设备情况了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打开手机当中的“微信扫一扫”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从而获取到有关于该设备的更多相关信息。有一些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在相关设备的使用以及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技术不佳、流程不熟悉等情况,那么则可以在手机中增加设备管理系统的app,快速进行设备查看,了解操作的具体流程和设备的实际功能。
2.设备维修方面
一般看来,传统意义上医院在医疗设备故障的上报方面,均采用的是通过临床人员口头传递,或者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工程师。工程师在接收到相关指令以后,则必须要第一时间前往故障现场完成相关的设备维修工作。可是,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因为医院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引入更多的医疗设备,所以医疗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工程师的数量则相对有限,这就会导致许多工程师在外出维修设备的时候,科室内部的电话没有人接听,那么一旦多科室设备同时出现故障的时候就会直接导致设备故障维修滞后,不利于后期设备的正常使用。设备的停滞周期拉长、维修成本增加、工程师的工作时长以及工作量不断增多,这些都是传统医院医疗设备故障维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所以通过引入二维码的方式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的设备使用人员通过利用微信进行设备二维码扫描,之后将自己的工号输入,录入密码之后则可以进入到设备的详情页。后面会设置设备报修的界面,点击进去之后则可以选择设备的报修方式,比如送到故障维修部门,还是工程师上门等,都可以选择。在页面中还设置备注栏,其中可以将故障信息简单描述,也可以通过上传照片等方式确保工程师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初步诊断,提高了设备的检修效率。
3.预防性维护管理方面
通过定期针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维护和保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故障出现的可能,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存在概率,确保设备可以长期处于相对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有效提高设备本身的使用寿命非常有效。所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下,可以设置预防性维护模式以及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对设备的外观检查、清洁保养、功能检查、电气安全检测等。不同的设备在预防性维护管理周期方面也需要进行不同的设置,按照相应的医疗设备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更加有利于做到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医院在原有固定资产的标签上都新增加了二维码功能,其可以通过微信扫描的方式更为直观快速地了解到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以及故障报修情况,这也就表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正在从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着精细化的方向转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断应用,确实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并且也可以使得医疗设备管理更加井井有条。设备最初的维修记录以及预防性维护记录都可以通过登录系统进行查看,针对设备的多方信息进行了汇总,有效提高了医院在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查效果。简言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是必然的结果,所以信息化建设也是迫在眉睫的举措。未来,对于医院建立该系统依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其需要引入更多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同时也必须要提高全员的信息化技术掌握能力,切实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科学管理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张春旭 河北省中医院
参 考 文 献
[1]朱旭美.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2022(17):16-19.
[2]马璐,陈苏,顾慧,刘念龙,周丽.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质控管理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9):213-214.
[3]季烨.浅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22(08):20-21.
[4]芦铭,卢平,蒋协远,吴新宝,李春光,杨旭波,张宜国.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1):120-124.
[5]许慧祥,王建霞,范宝林.基于医院资源规划系统的设备计量管理模块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08):105-108.
[6]吴玲,徐枫,陈岚.数字化时代公立医院实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与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10):117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