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阳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歌谣这样唱道:“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一期的《诗词漫游记》,我们一起来学习刘克庄的《贺新郎·端午》,看看刘克庄在端午节时是如何过节和怀念屈原的。
诗词入场
在国泰民安的时代,端午节已成为全社会欢乐与共的节日。作为南宋末年文坛领袖的刘克庄,在面临北方领土被金人占领而南宋朝廷又苟且偷安的情境下,他会怎样度过这样一个端午节?在深沉而痛苦的思考中,刘克庄写下这首过端午节的词,表达了心中的悲愤心情。
贺新郎·端午
[ 宋]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读词心得
词的上阕写端午节的热闹和词人自己的落寞。庭院深处,石榴花喷火吐霞。石榴花的浓烈反衬出词人的清淡。他卷起画帘,穿上粗麻布衣,轻摇团扇,驱走正午的暑热。词人的清淡落寞又反衬出青年男女的轻松欢快。他们戴上避邪的花样时新的彩巾和艾草编织的老虎头饰,一个个花枝招展,早早前往水边观看龙舟比赛。他们在岸上摇旗呐喊,擂鼓助威。词人却暗自伤神懒得去逢场作戏,只是静静观看着那些在雨点般溅洒的溪水中、在飞舞的浪花里戏耍打闹的人们。词的下阕抒发词人的感慨。他首先赞美屈原的风度高不可及;然后化用《离骚》中的诗句,展示屈原的高洁:屈原一生既缝缀兰花佩在身上,又怀藏椒香精米以敬神。前者是虚写,后者是实写,虚实结合;高不可及的风度通过“纫佩兰、怀椒醑”表现出来。既然屈原一生孤傲清高,自沉汨罗江千百年后,他的灵魂怎么可能会垂涎人们抛入水底的几只粽子?更可笑的是牵扯上蛟龙嘴馋发怒。假如屈原今日醒来,见到这些糟糕事会更痛苦,还不如当年醉死。这些议论都是词人的假设,反衬出他无比悲愤的心情。词人不是嘲讽投粽入江祭奠屈原的习俗,而是借此抨击南宋朝廷的自我麻醉,世风日下、国事危殆,而统治者仍醉生梦死,不敢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北方领土。面对如此无可奈何的现实,词人只能发出一声苦笑,作为对千古英灵屈原的凭吊!刘克庄借凭吊屈原,表达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我们必须读出这个弦外之音。
词人来了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曾任职工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加封龙图阁学士,死后谥号文定。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他是一代文宗,江湖诗派最著名的诗人,写了很多忧国伤时的诗词,其五卷词集名为《后村长短句》,存词约二百多首。
诗词中的文化
我们今天常说的中国文学的“诗骚传统”,就是指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与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传统。《离骚》是屈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屈原清高的人格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化人,他们在诗文中歌颂屈原的精神、赞美屈原的才华,同時也痛惜屈原的遭遇。屈原自沉后百余年,西汉的贾谊写了《吊屈原赋》,他是最早写辞赋悼念屈原的人。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和贾谊写作合传,这是屈原最早的传记。西汉另一位史学家班固曾经撰写《离骚经章句》,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比司马迁和班固更早的西汉淮南王刘安曾高度评价屈原的《离骚》兼有《诗经》中《国风》和《小雅》的优点,又赞美屈原的志向可以与日月争光,但同样没有流传下来。东汉的王逸著作《楚辞章句》,对屈原的作品加以系统解释,这本书流传至今。到了宋代洪兴祖撰写《楚辞补注》,对王逸的《楚辞章句》加以补充完善。可以说,不了解屈原,就无法了解中国诗歌和中国文化。
读词有问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夏至以后天气炎热,所以古人在端午节有避疫之俗。在门头插上用艾叶编织的老虎,就是为了趋避邪气。今天人们还习惯于端午节时在门头插一把艾叶。我国古代也有在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古人认为雄黄酒有驱除“五毒”的功效。五毒之首就是蛇。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在端午节这天喝下雄黄酒,现出白蛇的原形。当然这是传说,不过也透露出古人对雄黄酒药效的信赖。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相传源于越王勾践在五月五日检阅水军,但上古传说认为舜帝南巡死于湘水。舜是楚人之祖,楚人以五月五日为舜帝生日,故在舜帝生日这天进行龙舟竞赛,是为了纪念舜帝。
端午节的习俗当然包括包粽子、吃粽子。黍是古代五谷之一,古代包粽子用黍,黍黏性大,今天包粽子,也选用黏性很大的糯米。古人所说的“角黍”,就是三角形的粽子。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进汨罗江自杀,楚国人民哀悼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用竹筒子装满米投进水中祭奠他。到了汉代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忽然见到一个自称“三闾大夫”的人对自己说:“我听说你要祭奠我,这很好。只是往年投进水中的米都被蛟龙偷走了。今年再用竹筒子装米投进水中时,要把楝树叶盖在竹筒上,并且用彩丝捆紧,这样蛟龙就不敢偷走了,因为蛟龙害怕楝树叶和彩丝。”区回按照这个人的说法做了,所以用楝树叶和彩丝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这当然是一个传说,却被后世的人们理解和接受,是因为屈原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超凡的文学才华,受到全体中国人的爱戴和怀念。
喜迁莺·端午泛湖
[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