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体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3-08-18 10:41:58李猛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职体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李猛

摘要:文章分析中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中职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改进评价机制等策略,旨在强调中职体育教育中开展思政教育,对陶冶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磨煉学生意志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中职体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体育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既能锻炼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逐渐融为一体,在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懂得更多的思政教育理论,学到更多思政教育的实践应用知识。

一、中职体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渗透,中职学校逐步完善了素质教育体系,尤其对体育学科来说,通过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个人意志力、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后,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使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更加坚定,个人价值观趋向也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引领正确的前行方向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受到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校园开始刮起了“慵懒风”“拜金风”“攀比风”“享乐风”等不良风气,而学生既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又没有坚定的意志力,被这些社会不良风气逐渐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发生了质的转变。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心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并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逐渐被一些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熏陶、感染。久而久之,这将大幅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反省能力,也给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指引了正确的前行之路。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包括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讲求谦恭礼让,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而这些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恰恰与思政教育的主题内容相得益彰。当中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后,学生可以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感受这些优秀道德传统的精髓,进而从中受到启发。

以田径运动为例,在讲授田径运动的起源时,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古代的一些田径运动项目,并向学生讲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背景下,才发掘了这些运动项目。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和优秀的体育传统,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二、中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化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传授和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却无法将思政教育付诸实践,整个教学流程仍然以体育技能的传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思政教育过程形式化。久而久之,多数学生便会出现审美疲劳,失去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整个教学流程都由自己支配,导致学生的个人潜质和主动探究欲望受到压制。一旦形成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思政教育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二)缺少校本教材的支持

目前,在体育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理念时,中职学校并没有一套统一的参考教材,于是教师只能“移花接木”,直接引用思政教材的内容,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同时,以理论灌输的方法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思想道德素养相关的知识。但是,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也不是两种理论的交互传授,这种做法只是浮于表面,无法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因此,中职学校应编制一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并与体育课程内容相通的思政教育校本教材,然后将两者的精神内涵、情感内涵、文化内涵有机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

中职学校需要对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和实施过程进行有效评价。然而,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切身感受。这种“重现象轻本质、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使得思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在讲授体育技能时,教师往往避重就轻,将课内的教学指标作为判定依据,只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便判定为完成了本学期的所有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一无所获。

三、中职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

中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一套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促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优化每个教学流程,真正达到育人、醒人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某一类体育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将运动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并借助多样化的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打造一个集趣味性、启发性、引导性、互动性于一体的高效课堂,这对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将起到关键作用。

以“体操”这一运动项目为例。在向学生讲授体操运动技巧时,教师应将思政教育理念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体操运动技能的同时,在思想上、精神上、心灵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体操队分获奥运会男团、女团金牌的场景。中国体操小将在鞍马、吊环、双杠、跳马、平衡木、高低杠、自由体操项目中,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力压其他队伍,并以出色的成绩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佳绩。正是中国体操队员有这种全力以赴、团结一致、力排万难的精神,才最终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与尊重。在播放这段视频资料时,教师可以节选一些体操队员在日常锻炼中辛苦付出的画面。当这些励志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会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学生内心深处会自然流露出对体操队员的敬佩与赞赏之情。尤其在观看了体操运动员赛场以外的训练场景以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像体操队员那样全力以赴、拼搏进取。

(二)拓宽宣传渠道,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推进中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程,使学生在体育课堂能真正受到启发、受到教育,中职学校应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密切关系,深入领会思政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或者创建微信公众号的方法,向学生宣传思政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学生通过这些新型媒体可以与教师远程互动,分享一些好的建议,持续改进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另外,为了凸显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在思政教育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中职学校应结合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编制一套针对性强、可行性高、实效性好的校本教材,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使思政教育理念真正地深入人心。

以啦啦操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为例。在开发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校本教材时,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啦啦操这一受到全世界众多运动爱好者喜爱的项目,融入团队合作的教育理念。

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一个充满震撼力的场景,即每年的4月份,美国奥兰多迪斯尼乐园赛场都会迎接全球60多个组织、2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顶尖的啦啦操高手,一起向全世界展现啦啦操的风采。在呈现这一场景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入舞蹈环节时,每一支队伍应确保“步调一致、口号一致、跳跃节奏一致”,并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有效监督。通过渗透团队合作精神理念,学生能快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在跳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运动潜质。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校本教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快速融入集体运动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度过一段轻松愉悦且充满现实意义的美妙时间。

(三)改进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在开展体育教育时,中职学校应科学合理地渗透思政教育理念,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认真总结实施效果。目前,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评价法、小组评价法和学生自评法。教师评价法较为客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第三视角”,分析和评价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情况。但是,由于教师相对较少了解学生的性格、个人日常行为等信息,所以很容易出现武断评价的情况。小组评价法主要是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由于学生每天朝夕相处,彼此之间比较了解,所以这种评价方法相对客观。然而,受到个人性格因素的影响,在评价对方时,有的学生往往怀有一种“不得罪人”的心理,评价语言也以赞赏性和褒义性为主,以至于无法查找出对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生自评法则主要是通过自我评价的方法,对自己在体育课堂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过于主观,多数学生往往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给出的评价结果有失客观性与公允性。通过分析这些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可以将多种评价法融为一体,进而为学生量身订制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案。

如在长跑过程中,有的学生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者中途跌倒的情况,这时,参加长跑运动的学生应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向受伤的学生伸出援手。而在评价学生这一行为时,教师应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伸出援手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学生可以发自内心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端正学生态度、塑造学生优秀品质的有效路径。基于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中职学校应融入思政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把好关、掌好舵。

参考文献:

[1]林丽媛.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思[J].新教育,2022(8).

[2]戴洋洋.中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12).

[3]徐璐嫣.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路徑探究[J].体育视野,2020(11).

[4]俞丽锋.基于职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界,2023(5).

[5]李红祥.思政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价值[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8).

[6]邵林海,李威龙.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

(作者单位: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体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微课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2:17:41
中职体育教学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0:55:40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