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藤静
摘要:2019年至2022年,包括全国两会报道、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在内的重大主题报道活动,规模、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也在悄然加速融合转型,从“跑会”到“云跑会”,记者观察员如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采写出鲜活生动的跑会报道?本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为倒,从主动应变、突破“跑会”新效率,灵活应变、找准“跑会”新热度,扎实应变、挖掘“跑会”新深度,锻造“四力”唱响主旋律初心使命不变等方面尝试探索记者观察员在新挑战、新机遇下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跑会”,“云跑会”
从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再到如今助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19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参与并见证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助力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走向纵深。因防控需要,从2020年举办的第17属东博会和蜂会开始突破以往,采用“云上东博会+实体展”办会方式进行,规模、内容、形式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跑会”到“云跑会”,记者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如何在全国各大媒体大小屏中寻得一线突破?本文立足作者自身以践行“四力”为初心使命,参与10届中国-东盟博监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报道的经历,试着探索分析从“跑会”到“云跑会”,记者观察员的“变”与“不变”。
主动应变,突破“跑会”新效率
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是传播效率和传播渠道的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船陕融台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2020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东博会、峰会作为观察中国同东盟关系的重要窗口,在现实因素影响、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非常时期,备受世界瞩目,第17届东博会首次采用“云上东博会+实体展”的方式办会。是变化,也是机遇。广西广播电视台主动应变,迅速发挥东博会和峰会举办地的主流媒体优势,整合内宣外宣资源,做好大屏报道的同时,创新尝试多个小屏策划,以提高新形势下跑会报道的传播新效率,最终圆满完成各項宣传报道任务。
以本文作者作为主创人员采制的《盛会观察:从多个“首次”热词看多领域合作“热量”》为具体分析案例,该报道在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广西国际频道《海丝路》等栏目播出,荣获2020年度广西新闻奖电视消息三等奖。与往届记者跑会观察相比,该报道最大的突破在于记者首次创新尝试以“线上直播”+“线下采访”的融媒体思路,在跑会报道非常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线上直播”+“线下采访”的形式,同步完成大屏小屏的融合报道。
“线上直播”即记者观察员来到会场后,进行跑会实时直播,第一时间向受现实因素影响未能到场的社会各界受众展示本届东博会多个“首次”新亮点、传递中国东盟携手加强合作的决心与行动、擘画“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蓝图,新媒体产品“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信息,达到了先声夺人、大容量的传播效果;
“线下采访”即将线上搜集到的“云上”观众关注的热点领域、焦点话题,如本届东博会首次设置公共防疫和卫生展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展区等多个“首次”热词进行线下采访,挖掘其背后故事。这一融媒体创新方式,让大屏和小屏产品均实现了既“鲜”又“活”的传播效果,也突破了“跑会”新效率。
灵活应变,找准“跑会”新热度
有热度的新闻大多具有社会关注度、事件影响力和现实意义这三要素。而成功的跑会报道需要独到的眼光,即使面对再硬的话题,也要灵活应变找到软切口,让观众产生更好的代入感,更容易对话题产生共鸣。
202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西开放发展,要求广西立足独特区位,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第19届东博会、蜂会以“共享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为主题,更好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此,广西卫视《广西新闻》精心推出特别策划一一记者观察系列报道《静观盛会》,以本文作者“跑会”的形式,挖掘这—重大主题下的新热度。在会场,记者必须找准跑会主题,判断现场素材,全程灵活应变。在《静观盛会》三集报道中,记者紧扣本届盛会主题,以会场观察到的“首次”“二次”“N次”三个特殊数字为报道角度,找准“跑会”新热度。
第一集《静观盛会:东博会的首次遇见>:在RCEP生效第一年举办的东博会,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多个“首次”——首次推出东盟和RCEP精品展区、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展区、首次推出中央企业展区、首次推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展区等,该集报道以“首次”为报道角度,挖掘出—个个因“首次”而碰撞出合作新动能的新鲜故事,展现出东博会在助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路上诚意十足、新意满满的行动力。
第二集《静观盛会:二次担纲 再续精彩》:记者在现场还观察到很多跟“二次”有关的有意思的内容——二任主题国的马来西亚、二任特邀合作伙伴的韩国等等,该集报道以“二次”为报道角度,生动讲述二次担纲的马来西亚和韩国在东博会上“变”与“不变”的生动故事,展现在RCEP持续释放新红利的时空坐标里,东博会不断给与会各方带来的新惊喜。
第三集《静观盛会:N次裂变无限可能》:19年来,常办常新的东博会持续升级,记者在盛会现场观察新朋也相遇老友,该集报道通过第“N”次参加东博会的日本熊本县、越南、新加坡等参展代表为例,讲述他们在东博会上的“N”种精彩,展现出第19届东博会和峰会,从服务中国一东盟“10+1”合作向服务RCEP“10+5”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拓展,“N”种政策红利释放让新朋老友在这里实现不断裂变,创造出“N”种可能。
这三集《静观盛会》记者观察系列报道播出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微信公众号、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官网以及多国参会客商、企业纷纷转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进—步印证“跑会”新闻要产生新热度,源于独到的眼光发现新鲜的角度,新鲜的新闻价值自然会有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
灵活应变,挖掘“跑会”新深度
跑会报道的传播力取决于思想和事实的力量,重在突出记者视角,不仅要在“观察”二字上做好文章,凸显叙事的个性化、语态的平民化,还要作出独到的分析以及有见地的论述,才能挖掘出“跑会”新深度。
首先,跑会报道不等同于重大主题报道。新时代的重大主题报道必须突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理论武装功能,彰显伟大思想的真理伟力。“跑会”报道在此思想基础上,以生动的盛会现场为“重型武器”,以活泼的创新表达手法,让报道更为鲜活、轻盈。再以广西卫视《广西新闻》栏目播出的记者观察系列报道《静观盛会》为例,该报道的标题新颖有深度,三集报道分别以“首次”“二次”“N次”这三个关键数字为题,巧妙揭示本质八木三分;该报道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有现场、有互动、有情节、有节奏,用朴实的语言感染观众,如“—辆新能源汽车由多少个零部件组成?在今年东博会首次设置的新能源汽车展区,我们可以从这辆像积木一样被拆解开来的汽车身上找到答案”“2022年举办的第十九届东博会,我发现了很多跟‘二有关的有意思的内容”……增强了贴近性和可看性。
其次,记者解读≠专家解读。记者可以结合跑会采访的经历,从自身的立场切入,把东博会解读变得更有人情味、更加年轻化。在东博会上,有不少普通观众不太理解的专业词汇,如RCEP新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等等,如果记者以专家的方式解读,固然显得有专业深度、看起来一针见血,但很容易让观众感到枯燥无味。记者的知识储备不及专家,但电视记者优势在于形象思维,记者可以在对某个采访话题抽丝剥茧的过程中,为观众进行软性的解读,比如,在《静观盛会》第一集中,记者以这样的形象比喻作为出镜开头:“如果把中国-东盟自贸区比作一艘航船,那么为自贸区量身定制的东博会无疑是推动这艘航船加速前行的‘助推器。今年东博会围绕‘共享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推出多个首次。”单单提共享RCEP新机遇,会让普通观众感到很难再用心听下去,随后记者以观众的视角提出:“我们一起去看看会遇见哪些惊喜?”短短14个字的篇幅,就让观众与记者产生了共鸣,在之后的报道中共同深入观察盛会内容。这样的硬话题软切入广泛在《静观盛会》系列报道中应用,让“跑会”深度更通俗易懂。
另外,記者评论≠主播评论。在跑会报道中,记者观察的语言不仅要保证丰富的信息量,还要足够接地气,新闻主播虽然有屏幕形象、声音优势,但新闻主播对记者观察而成的跑会报道的感性体验以及理性认知却不及记者,为了确保丰富的信息量与讲述生动性有机统一,跑会报道配音应尽量选择记者配音,记者在现场应善于总结观点、传这观点。《静观盛会》三集报道的片尾均在现场展开了观点评论,文风清新、观点有理有据,升华了每一集的报道主题,如“在RCEP生效第一年举办的东博会,推出这一个个‘首次,为与会嘉宾、客商共享RCEP新机遇搭建了新桥梁,让大家看到东博会在助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路上诚意十足、新意满满的行动力”“无论是二任主题国的马来西亚还是二任特邀合作伙伴的韩国,他们在东博会上的闪亮再登场,可以看出大家在RCEP持续释放新红利的时空坐标里,对东博会平台作用的高度重视”“第十九届东博会和峰会,从服务中国一东盟‘10+1合作向服务RCEP‘10+5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拓展,N多的政策红利释放,让新朋老友在这里擦出合作新火花,—个个新组合实现不断裂变,创造无限可能”……记者在现场传达的观点论述让“跑会”深度更富有说服力。
锻造“四力”唱响主旋律
的初心使命不变
锻造“四力”,创新重大主题宣传以适应新时代宣传工作的要求,是摆在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不论是“跑会”还是“云跑会”,脚力是基础、眼力是关键、脑力是核心、笔力是落点,在媒体融合新赛遭上,不变的是把党的舆论主阵地守好守牢。
不吝脚力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会场,记者观察员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好当届的核心主题。走到源头才知活水从何来,要在提前解读、初步布局好每一集跑会报道主题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跑”遍上千展位,再尽量高效地从大量现场素材中选取有效素材进行互动采访、深度挖掘。同时,记者观察员要让“双脚”不局限于实地的奔波,更要放眼融媒体时代下的互联网世界,在网上关注舆论、了解民意,以“政府视角”为指导,将记者观察员的观点与网民视角有机融合,以“新闻视角”看变化,以“网民视角”引共鸣。
历练眼力
这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记者观察员在会场如何从众声喧哗中识别主题宣传内容的质量高低?要在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的当下,坚定政治坐标和价值取向,历练眼力。在会场发现新闻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更要洞察深藏水下的新闻价值,缺乏发现力、穿透力和共情力的记者难以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要提升眼力巧选报道角度,角度往往决定了跑会报道的传播力,在现场要抓新意、抓亮点,寻细小、找生动的角度切入,让跑会报道具有个性化、特色化标签。还要提升眼力赋能标题,题好一半文,如果精准抓住核心点,在标题上创出新意,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制造出新闻点击欲望。
开动脑力
在融媒体时代,当传统媒体撞上新媒体,这并不是被逼入了“死胡同”,关键是要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进—步增强脑力,实现同一主题统一策划,一次采集N次加工,将同一素材加工成不同形态的作品,走出分众化、差异化路线。记者观察主题类报道更容易打造出爆款作品,记者观察员可以兼顾大屏的同时,通过有趣味、有情怀的短视频,或者有温度、有深度、时效快的精品直播,直接提升跑会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用新思维传递正能量,制作好作品。
锤炼笔力
笔力,是能写会说基础上的有效传播,是脚力、眼力、脑力在日积月累后的厚积薄发。在全媒体语境下,记者观察员在写跑会报道的大屏小屏作品时,要勇于创新语言表达方式来适应差异化的传播。语言必须接地气,切忌大话套话、空喊口号,文风要反复推敲凝练,表述要鲜活又富有张力,让跑会报道既有分量,又有生命。
新时代、新征程,受众期待更多蕴藏时代奋进力量、滋养心灵、丰富思想的新闻报道。从“跑会”到“云跑会”,记者观察员需要顺应时代趋势,以奔跑的姿态聚焦重点、打造亮点,讲好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唱响新时代主旋律,不负初心使命。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