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法

2023-08-17 21:11金菁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自喻借物行文

金菁

借物喻人指借助某一事物的特点来体现人物的某种品格,以表现、突出文章主旨的一种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写物为桥梁,喻人才是目的。

恰当运用借物喻人法行文,可使文章立意深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花自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梅花自喻)

运用借物喻人法行文,需要注意所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后能清楚地了解借此物想要赞誉的是怎样的人。

具体写作时,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事物,抓住所写之物的独特之处。如宗璞在观察紫藤萝花时,便从花瀑、花树、花穗、花朵这四个方面来描写,体现了花朵的勃勃生机。

二、由物及人,找出此物与人的相似之处。这里所说的相似之处,指所借之物具有的喻人品格。如,写蚁群一齐将虫子搬回家,我们会发现蚂蚁身上具有团结合作的特点;写石缝中的小草在恶劣的环境下仍存活下来,我们会发现小草具有坚强不屈的品格;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会发现蜡烛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等。

三、借物喻人,自然过渡,使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紧密相连。从所借之物到所喻之人要过渡自然,不能勉强凑合,要把事物的特征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等紧密结合起来。要在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由事物固有的特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所要赞美的人身上,不能脱离事物,任意发挥。

四、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对物所生发的情感,行文时可以隐晦表达,但在文末一定要点明。如明前茶在《驻守荒原》一文结尾是这样写的:“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韓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扣火焰—般。”这里,作者借红柳树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味深长,给人无限回味的余地。

猜你喜欢
自喻借物行文
名人自喻韵味长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借物思考解难题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借物抒情
自喻“老牛”也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