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互动背景下体育新闻的沉浸式传播

2023-08-17 04:57苏红云
新闻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传播策略数字技术

苏红云

【摘   要】技术革新带给媒体行业极大的活力与潜力,多屏互动的形式也改变了傳统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体育新闻具有信息量丰富、感官刺激强等特点,其联合多屏互动、4k/8k和VR/MR等技术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了空间、时间、情感的沉浸式体验。本文从感官刺激、交互体验、智能化生产与精准传播四个方面探寻体育新闻的沉浸式传播的策略,助力新闻和受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传播生态。

【关键词】多屏互动;沉浸体验;体育新闻;传播策略;数字技术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数字时代下,人们周围充斥着各式屏幕和海量信息,形成了以人为主体、以互联网为纽带、以技术为核心的终端屏幕矩阵,给受众消费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屏幕之间的互动给体育新闻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多屏互动概述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视觉图像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 2008年,有学者开始关注到“多屏化”这个现象,提出多屏数字整合传播的概念;2011年长虹董事长林茂祥开始使用“多屏互动”这一表述,之后“多屏互动”这个概念开始被更多的学者关注研究。目光集中在多屏互动的技术上,从技术和链接角度对多屏互动的定义进行辨析:“指的是基于 DLAN、WIDI或闪联等协议,通过网络连接,将智能平台、应用、操控等全面整合,在不同媒体终端上进行多媒体内容的展示、控制、解析、传输、共享等,从而丰富多媒体生活的一种行为。”[1]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人们在不同形式的终端设备或者不同屏幕上显示同一内容,实现跨媒体的兼容交互与控制已成为常态。

(一)多屏互动下的传播形式表现

多屏互动系统由多屏协同服务平台、多屏内容媒资系统、有线机顶盒等组成,用户在小屏和大屏之间,通过互动应用进行操作,将信息发送到多屏协同服务平台,平台根据预绑定的机顶盒信息,发送到电视终端展现,基于此,多屏互动系统操作得以完整实现。

目前媒介市场上屏幕之间的联合互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屏终端作为大屏终端的交流互动载体,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触觉技术,通过识别手指在屏幕上的位置,实现手指大屏触摸、标注功能,达到人机交互,使得小屏和大屏操作联系更紧密,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另外一种是大屏作为小屏的展览终端延伸,可以聚众大屏欣赏高清内容满足用户的观影习惯,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二)多屏互动下的传播内容联动

多屏互动时代下,内容不再是孤立单一地呈现,而是通过技术的联合补充内容,赋权受众便捷的操作和个性化体验。不同的屏幕呈现同一内容的相应板块,从而实现内外联动。内容的互联互通不仅满足受众不同形式的认知体验,也对传统单一的内容形式产生冲击。

从文案、编辑、剪辑、深度等层面来看,屏幕载体的属性决定了其内容的特点。内容的多屏互动传播不仅是内容同步,还在内容整合、制作与分发上各有侧重。根据屏幕属性来看,大屏幕上可以播放更多高清画面、连续剧集、深度内容来和受众“约会”,在播出中通过侧插,底部滚动条幅,结尾广告等相关内容使用户通过小屏参与话题讨论、花絮集锦、周边产品、同名手游等内容,最终达到视觉消费联动。平台和制作方利用屏幕联动进行整合营销,最终实现受众的多屏互动行为。

二、沉浸式传播

关于沉浸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米哈里提出的心流“flow”,指个人精神和注意力完全投注于某个活动之中而产生的感觉,在产生时会伴随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2]后来学者将其引申到传播领域,在技术发展的新语境下提出相应的沉浸式传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演进,沉浸式传播又有了新的状态,在此我们将其定义为“以人为核心、通过不同种类的媒介感知刺激人的感官反应,专注于某个平台行为之中,从而忘却时间、空间、全身心地参与传播过程的一种状态,形成了受众参与式文化下的传播生态。”

(一)技术赋能下身体“在场”与数字沉浸

5G时代下,技术变革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体验方式, VR、AR、MR、全景直播等传播技术的加持,强化了人们感知体验的“沉浸”,重塑了人们的身体“在场”,多感官综合沉浸代替单一感官想象,VR、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正从不同的维度去激活人的身体,人不断推进媒介使用的退场与身体经验的返场。[3]在技术赋能下,物理身体的感知弱化,部分感觉和知觉迁移到媒介设备之中,达到人与媒介的共生,实现数字沉浸。

根据《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到 2026 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 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 2500 万台。[4]数字技术将赋予新闻更多的“在场感”,目前VR新闻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探索价值的研究领域。

(二)虚拟场景下时空体验与沉浸传播

康德曾指出,“时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感性、知性、理性形式得以存在的绝对前提。”[5]人类通过身体的变化与衰老感受时间的流逝,通过物理场景的触感与变换感知空间的变化,从而具身沉浸得以确立。然而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数码性质,虚拟现实影像以可视化的方式对时间流与空间状态进行编码, 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写入拟像文本内部,虚拟现实艺术作品中的影像信息也得以“凝结”。[6]从“人—实”到“人—像”,虚拟现实技术拓展了时空的边界,人的感官可以获得在虚拟影像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时空体验,实现传播内容的沉浸式的超物体验。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央视频率先使用了媒体AI、云渲染、区块链等系列前沿云计算技术、AI图像识别技术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数字雪花形象,区块链技术构成用户珍贵的数字资产,央视频立足总台资源优势,打造立体化冬奥传播矩阵,结合前沿科技满足观众沉浸看冬奥、趣味参与冬奥等需求,实现了虚拟场景下的冬奥时空体验。

三、体育新闻的多重沉浸式传播

按照麦克卢汉的表述,热媒介参与度低、信息量大、流通频率高, 具有強烈的排斥性和强大的推动性。[7]体育新闻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丰富,时空维度强烈,可以高度调动受众的感官参与沉浸其中,自由地穿梭在网络、技术和屏幕搭建起的空间之中。

玛丽-劳尔·瑞安在著作《作为虚拟现实的叙事》中虽未明确定义“沉浸”,但在文本叙事的场景、情节以及人物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空间沉浸、时间沉浸和情感沉浸等问题。[8]数字技术促使体育新闻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强化、情感沉浸其中,而屏幕的链接互动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强化了体育新闻的智能化与沉浸式传播。

(一)空间沉浸感——体育新闻场景

空间沉浸和场景相关,原指的是读者被吸引进入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场景中,可以欣赏其中的世界。5G网络的高带宽、低延时传播,4K+8K的高清晰度和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共同助力体育新闻的影像传播与渲染展示,提升用户观看时的沉浸体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Discovery颇具开创性的Cube演播室将直播与演播室的技术联合,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冬奥会的虚拟演播室,利用XR功能将解说员传送到任意地方、将运动员传送到演播室,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无限沉浸式呈现和位置分析。北京大学牵头研发的“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可以让观众自由选择观看视角,观众通过交互可以选择任一空间跨越,从而带给观众沉浸体验。

(二)时间沉浸感——体育直播

时间沉浸和情节相关,通常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进入某种状态时,时间感知被削弱觉察不到物理时间的流逝。直播是体育新闻的重要手段,奥运会直播、世界杯足球赛直播等体育直播成为“迷”们的狂欢之所。体育直播作为“热媒介”将观众卷入赛事之中,通过高清画面场景的打造将观众代入体育世界,通过对比赛过程的直播和解说完成体育叙事的搭建,使观众沉浸在体育世界里,从而忘却时间。即使体育赛事的播出会因为存在时差问题而导致受众在不同时间接收,比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直播的北京时间是18点、21点、23点、0点、3点,不少比赛都需要熬夜观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球迷的观赛热情,根据抖音公布的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观赛报告,2022年世界杯累计直播观看人次达106亿,用户直播总互动13亿,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3706万,边看边聊参与人数达492万。因为同一时间观看体育比赛直播会给观众更强的时间沉浸体验,从而对时间的流逝与感知减弱,因此直播转播也成为体育赛事和新闻的标配。

(三)情感沉浸感——体育与国家认同

情感沉浸和人物相关,当读者阅读时首先会在心里将自己代入某个角色,和虚拟人物同命运、共悲欢,这也体现出数字时代下,人们对现实世界和虚拟现实的边界的认识逐渐模糊乃至消弭。作为全球性媒介事件,体育赛事一直是大家目光的焦点。当观众观看体育新闻时,会因为国别、民族等原因而情感代入到体育新闻的叙事当中,对人物和情节产生共鸣,产生更强烈的情感投入从而完全沉浸其中。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唤起的全民期待和民族自豪,体育成为了一种能使人们在同一时间,共享同一声音、同一画面,共享信仰与认同,凝聚人心,形成各民族与国家空前的“机械团结”的仪式。通过体育赛事产生的国家集体记忆,成为国家和民族联系的符号,完成象征再生产,传播主流价值,形成国家认同。

四、多屏互动下体育新闻的沉浸式传播策略

多屏互动的联动关键在于屏幕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发展,进一步优化界面和提升观众的操作体验。通过虚拟技术等丰富观众对体育新闻的观看感受,能够促使其对内容进行主动传递和分享推广。遵循此逻辑,本文尝试从感官刺激、交互体验、智能化生产、精准传播四个层面来探寻体育新闻沉浸式传播的策略。

(一)感官刺激

从观众接收体育新闻来说,首先是来自视觉和听觉等的感官刺激,感官刺激会影响受众注意力集中度以及对于时间的感知,感官刺激越强,观众越会沉浸其中,影响也会更显著。依托于5G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速率大幅提升,为观众展现超高清的优质画面, VR、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置身于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第三媒介时代”,进一步提升观众的沉浸体验,这些技术共同作用于人们的感知系统,给人们多重感官体验,模糊虚拟与现实生活的边界,对于传播空间进行了重构,打破了物质与精神、真实与虚拟、真实与想象的空间界限,从而获得个性化的认知体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播控系统、AR系统和渲染系统、在舞台表演区的LED显示屏、将近16K的超大显示屏、每秒50帧播放帧速率共同打造了一场精美绝伦的开幕式,展示了中国的数字技术实力,令国内外媒体和观众赞不绝口,展现了一个繁荣、自信的中国。当媒介屏幕与现实环境融为一体,以往传播中的界面感也随之消失,受众置身于虚拟的环境当中,通过身体的操作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实现了一场具有逼真感和自由感的互动体验,进而增强了受众对体育新闻的沉浸体验。

(二)交互体验

从观众接收到体育新闻的感官刺激再到进一步和屏幕上的内容进行交流与互动,技术的便利使观众可以完成和屏幕内容的交流与互动,成为“新型交互受传者”。作为新闻的传播者,我们不仅要关注传播的内容,也要注重新闻带给用户的使用和交互体验。

首先是技术交互。新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感知世界的新方式。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中心场馆内,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下载相关APP,就可以轻松体验沉浸式直播,自由选择观看视点和内容。2019年世界击剑大赛利用AR技术开发的剑尖可视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击剑观赛体验,目前VR+AR+直播等技术叠加已经广泛应用于体育赛事、热点新闻、演唱会、发布会等场景,能给观众带来亲临现场般的沉浸感。

其次是媒体交互。利用社交媒体互动模式,创新多屏互动渠道,可以链接世界各地的体育粉丝。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冰墩墩和雪融融在新媒体短视频的助力传播下获得了全民的喜爱,全网对于冰墩墩的讨论也吸引了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受众,促使体育走向大众。此外,媒体工作者也能从不同平台的内容和互动中了解到受众对于体育赛事的看法与需求,并在策划阶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升体育节目制作质量。

技术增强受众的交互观看体验,社交媒体完成受众心理与体育世界的交互联系,进一步扩大了节目影响力。

(三)智能化生产

从制作者的角度来说,快速且准确的新闻是捕获观众注意力的最佳方式。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极强,因此内容生产必须争分夺秒。体育新闻的智能化发展及模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在内容编辑、呈现方式和分发机制等方面发生变化,将物联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搭建起智能化媒体生产平台,实现直播中数据信息的智能化采制与审核分发。

2018年,在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上,封面传媒的机器人记者“小封”半个月内发稿542条,日均发稿量36篇,全网总阅读量超过2亿人次,智能媒体完全可以根据“人工模板+自动化数据填充”的设定来生产稿件,极大地提高了内容生产效率。

利用智能技术和体育新闻的融合,可以促进内容生产各个环节的更新升级,提升体育新闻的生产效率,打造更多更快的精彩内容,吸引更多体育用户的注意力,满足受众的需要。

(四)精准传播

网络的出现让海量信息能够在云端被存储、查找和统计,对于体育新闻而言,大数据技术的海量存储以及对数据的挖掘,有效提高了信息实用性和工作效率,对体育新闻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对体育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来说,体育新闻工作者可以使用大数据算法对多种类型的体育新闻进行筛选和分析,第一时间获取需要的内容,制作更多相应的体育资讯、图表信息、采访提纲等。在体育新聞传播过程中,数据信息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项目内容、赛事进展,还可以对赛事结果进行预测。这些对体育赛事结果的预测,在新闻播出时更能调动观众的关注度和情绪,促进体育赛事的前期宣传和覆盖。

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用户的观看行为和使用习惯分析受众的喜好,进而推荐相应的体育赛事内容,使得用户沉浸在体育世界中观看更多相关节目,实现精准传播。媒体利用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准确获取新闻的传播效果,抓住新闻播报的最佳时机,扩大体育新闻的影响力。

五、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屏联动已成为未来趋势,各项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得人们所感知的信息环境愈发复杂,信息渠道也更加广泛。各式各样主题的体育新闻,在更高清晰度+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下提升观众身体“在场”的时间与空间沉浸感,最终在体育叙事中成为一种仪式化象征符号完成情感体验,打造民族记忆,形成国家认同。多屏互动下,体育新闻的沉浸式传播不仅扩大了体育受众数量,刺激体育经济的消费,也给体育市场注入了活力,助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注释:

[1]周子渊.多屏互动时代的受众分析[J].青年记者,2013(06):30-31.

[2]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3]雷晓艳,胡建秋,程洁.沉浸式传播:5G时代体育赛事传播新范式[J].当代传播,2020(06):66-70.

[4] 工业和信息化部.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解读[EB/OL]. [2022-11-01]. http://www.gov.cn/zhengce/2022-11/01/content_5723274.htm.

[5]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李秋零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妥建清,吴英文.虚拟现实艺术中的时空维度与身体重塑[J].思想战线,2021(06):135-142.

[7]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8-36.

[8]张新军.数字时代的叙事学:玛丽-劳尔·瑞安叙事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传播策略数字技术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