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滨琰
中职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优秀的学习品质、习惯,是中职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某种角度来看,对于增强学生全方位的文化素质教育也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到音乐教学工作中,符合当代教育改革方向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的重要有效途径。音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绪状态和心理行为特征的一种方式,将德育与音乐课程进行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以及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在任何时代都拥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而德育教育一向是教育领域的难点和重点,通过音乐与德育的融合教育,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够感染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方向。对于学生成长来说,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其德育素养的意义,无疑比职业技术学习更为重要和积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教育工作也要紧跟发展潮流,注重进行学生思想教育革新。音乐教育相关人员首先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对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将其融入日常音乐工作中。这样有助于中职学生品味音乐、健康成长。实际上,将德育教育有意融入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还能创新德育教学形式,更容易达到德育教学目标。针对实际中职教育,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知识不佳、约束力不强,这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此现象凸显了学生素质的缺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为此,中职教师应树立正确教学理念,矫正思想态度,以期提升音乐教育水平,并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为中职教育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学校的音乐德育教学。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内容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例如,在《歌唱祖国》《大海,我的家乡》《四渡赤水出奇兵》等音乐教材中,能够明显感受到思想文化的包容,以及其中的德育教学。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充分表达音乐的内涵和音乐的意义,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
将德育充分渗透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需要音乐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意识,使德育与音乐教学融为一体,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一些音乐课堂中,如果教师给学生进行传统的解释,学生会长时间感到厌烦。但是,如果教师将教学方式改为讲故事的方式,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黄河颂》时,教师能够有效地结合音乐创作的背景,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它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使音乐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掌握。
为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德育教学,需有效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教材内容丰富,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需注重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这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才能,音乐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主导角色,并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认识和体验。当进行《黄河大合唱》的鉴赏时,教师应先介绍背景信息,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为音乐德育教学的融入打下坚实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是教育部出版发行的全日制艺术类中等以下学校文化综合必修教材之一。其中,公共音乐技术基础课教材《公共艺术》的综合音乐篇,旨在介绍和分析国内外现代音乐作品中四种不同主要声部的合唱乐器表现形式。这些乐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人声、伴奏、独唱乐队;另一类则是人声合唱和器乐。人声合唱团是当代交响乐和演奏表现艺术中的重要舞台和表现工具,它独特且优越的特点能够更准确、真实和直接地表达当代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同时激发观众内在的艺术思想情感和共鸣。像《黄河大合唱》这样的大型民族合唱曲,深刻地表达了祖国母亲——黄河,对万千中华儿女深情的孕育。它承载了无数中国人心中对母亲河的浓烈情怀,成为了人民的心灵符号。利用该音像资料进行播放和欣赏,学生能够逐步学会对各种音乐作品的具体形式、表现技巧和各种形态的特征,进行初步而系统的审美鉴赏,并获得欣赏的技巧和感受。这将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仅提高了学生群体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于各种音乐文化的理解。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经典艺术的学习,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感恩祖国、尊重大自然、追求和谐统一的音乐情怀,加强学生的民族爱国情结和思乡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对大地故土的感情。
学生通过学习不同风格流派的现代流行器乐,并深入掌握来自传统音乐史上的独特乐器在现代舞台上所展现的声音特征和美妙音色,通过学习和探索,了解它们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对音乐艺术流派研究领域的情感知识和兴趣,使其更加丰富多彩。例如,琵琶作为一种传统的古老民族乐器,与古筝同源。从古代一直发展至今,《琵琶行》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民间弦乐器之一,琵琶以其独特优美的音色,更能表现民间的生活艰辛、凄凉哀怨之情。音乐教师也能够尝试让广大学生多聆听这些古典琵琶曲目,认真学习体验琵琶这一乐器所带来的独特而美好的文化情感意蕴。
音乐和戏剧表演艺术被认为是艺术的综合门类,从古至今一直是值得人们深思和欣赏的艺术。戏曲承载各种社会历史环境中流传下来的各种人物和故事情节。声乐的编曲结合传统二胡、弦乐、花鼓乐等民间戏曲和器乐,能给人们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带来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享受和美感。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观看经典的剧目。比如欣赏《苏三起解》《空城计》等,不仅如此,还逐渐加深了这些学生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经典的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与音乐文化精神.这些音乐故事内容中主要人物鲜明的品德和人格,将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三观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一些比较经典的音乐剧,比如《歌剧魅影》,主人公面对社会残酷现实变得更加冷漠无情,用血腥暴力反抗,万千虚幻,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些复杂的情感,渴望被人世间的每一个人所接受和认可。在音乐课上,应经常让学生反复欣赏各种音乐故事的经典音乐片段,对每一位青年学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艺术教育: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或小挫折,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气馁和悲观,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强化学生的整体认识与思考。
音乐练习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为使学生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并加强课堂互动教学。应激发学生参与练习并从中领略音乐的美育价值。在以往的学科设置中,音乐课堂通常处于被动地位,教学中教师熟悉知识的“灌输”,但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此,应增加音乐课堂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时间,使学生从中获得解决难题的信心和自信心。例如教唱谱,有些学生以为只需要跟着音乐唱歌、跳舞,不必学习识谱、唱谱。因此,音乐老师应结合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逐步引入识谱训练,帮助学生从简单节奏认知开始,逐步练习跟琴唱歌,然后转到划拍试着唱谱。针对学龄较小的学生,学习识谱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为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转换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游戏或手势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严谨的态度,还能增强其面对挑战、勇于探索的勇气。
在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应用的背景下,中职音乐课堂也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活动。开展云课堂的音乐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慕课和蓝墨云班课相结合的教学为例,中职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慕课的教学模式,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从而实现小规模在线课程教学。
中职教师利用APP管理学生,明确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激励;中职教师能利用平台推进教学活动,例如课前交流、实时测试、投票问卷等。在满足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平台还能够发布一些通知信息,例如学习资料的更新、替换以及下一节课程的开展计划等。在平台中,包含着教师、学生以及专业的音乐人,能够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与音乐人之间的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
中职音乐教学需要鼓励小组合作,以推动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采用合作探究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能力发展,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将音乐教学中的分组探究模式应用,不仅可增加音乐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文化自信,同时培养竞争意识。为了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学习,教师需要恰当的时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专注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审美感知。
为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文化理解和能动性的发展,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为四组,欣赏四首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歌,并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学习,归纳出所听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感情。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竞争,提高了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点的速度。
音乐课程教学实践是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中职学生素质的全方位进一步提升具备非常积极的作用。借助音乐教学,利用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学生能够借助多种形式聆听、欣赏和感受这些音乐形式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深刻理解艺术作品及其创造的优秀音乐形象和作品所描绘和表达的生活内容,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