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居可游,在半山稻田之间

2023-08-16 10:22何崴
城市设计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宿

何崴

关键词:民宿;城乡联动;乡土转译

1 场地条件和总体布局

本案是垫江探讨乡村“三变”改革的一次尝试。场地位于重庆市垫江县桂阳街道十路村的一个自然村民组——雷家湾,这里属于明月山脉,海拔约800 米,夏季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场地西面背山较高,两侧有小山环抱,东南方向是一个豁口,可以看到8 公里外的县城,可谓地形优越。更难得的是,场地中有一片马蹄形的稻田,原村民的生产、生活就围绕这片稻田展开(图1)。

新建筑的功能是民宿,根据运营方的要求,一期建筑将包含两个独立的民宿品牌,及共用的一系列公共空间,如书吧、室外游泳池和餐厅等。

稻田在未来的规划中是村庄发展用地,因此即使在该区域建设也不会涉及占用耕地的问题。但这样做既破坏了农业景观,又让项目失魅。最终,建筑师、建设方和运营方都认为应该保留稻田,将其作为未来民宿的核心(图2,图3)。

建筑围绕稻田布置,形成空间上的犄角之势和视觉上的互看。这里建筑师借鉴了中国园林里建筑之间的“看与被看”关系。稻田的角色如同园林中的水面,它既是景观的主要内容,也可为人在空间中的活动提供主题(图4)。

客房和接待区被安置在西侧和南侧的山脚下,在具备良好视野的前提下,尽量不占用稻田。场地中原有道路向西挪动,从新建筑和其背后的山林之间通过,使新建筑与稻田之间不受交通的打扰,同时也便于后期运营中的封闭管理。书吧和室外大泳池布置在一起,它们位于稻田北侧,背后有树林作为依托。餐厅位于场地东侧,它是唯一一栋修建在稻田中的建筑,但采用了地埋方式,被隐藏在稻田中间(图5,图6)。

2 客房部分

客房分为两个区域,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民宿品牌。一家民宿位于场地原宅基地位置上,面向稻田和山的豁口,具有最好的观景面。客房共3 层,12 间,入口层和二层采用背廊式布局,保证了客房都面向稻田。负一层并不是地下,而是利用场地原有高差形成的错层。负一层和入口层在剖面上错开,负一层的屋顶正好成为入口层的室外平台。这里建筑师除了阳台外,还设计了一个浅水池,在为客房提供舒适小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室外活动的趣味性和建筑的视觉性。错层的处理也使建筑在视觉上分为两段,弱化了建筑总高3 层给人的压迫感。原场地中的老树被保留,建筑邻树而建,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树下利用木平台与负一层的屋顶浅水池相连,成为户外休闲的场地(图7—图10)。

第二家民宿主要位于稻田南侧的山脚下,由3 栋二层的建筑组成。建筑外观朝向稻田的一面使用落地玻璃,将好的景观引入客房,分体式的布局保证了各客房之间的私密性,以及“家庭式”的体验感。

客房建筑外观总体朴素平静,不刻意追求形体的雕塑感和现代性。建筑以双坡顶为主,出檐深远,回应了垫江地区多雨的气候条件。墙面使用了新型土坯墙材料,在具有传统民居外观的前提下,保证了后期维护低成本的诉求(图11)。

3 公共配套

除了客房和接待区,本项目中还有一些小建筑,他们分散布置在场地中,在功能上是民宿的公共配套,在精神层面上他们起到点景的作用,与环境景观一起定义了项目的整体气质。

书吧,位于这个场地的北侧,与室外大泳池毗邻(图12)。这座建筑拥有一个大尺度的屋顶,是对本地传统民居超尺度屋顶的一种转译。在垫江,传统民居经常会将厢房一侧的屋頂与其背后的厨房、猪圈屋顶连为一体,构成一个连续的,檐口接近地面的大屋顶(图13)。建筑师认为这是该地区极具特征性的建筑元素,就将其采样、适当变形,运用到书吧的设计中。书吧的双坡屋顶被分开,且不对称,面向稻田的屋顶檐口被刻意压低,形成一个超常规的屋顶形式。压低的檐口框选出来的水平构图,将人的视线引向稻田、客房和餐厅,回应了空间布局中各建筑之间的视觉关系。

餐厅,规模很小,主要承担小型的特色餐饮服务(二期会兴建更大的餐厅)。餐厅的选址依序上述提及的“园林式”布局,位于场地东侧山豁口旁边,一方面起到点景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客人提供在崖口观看云海、日出、远眺县城的落脚点。

为了不破坏稻田的整体景观,建筑师利用地形的高差,将建筑埋入地下,隐于稻田中。建筑形态尽量简洁,平面呈折线形,扣入场地中。单坡顶,混凝土结构,朝向崖口的立面采用落地玻璃,让建筑的室内外保持通透。屋顶采用反梁,室内天花保持水平。没有使用常规的屋面处理方式,而是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种植了水稻,此时,反梁成为保持水面的隔档。屋顶水稻与建筑周边的稻田融为一体,让建筑消隐,同时也给了建筑鲜明的个性(图14—图16)。

4 环境景观

项目的景观希望追求一种质朴的乡野气息。稻田被完整保留,新开辟的步行小径串联几个建筑体,它们依循原有的田垄和林间小路而设。路面不追求完全的平整,条石和砧木是主要的路面材料。民宿和公共建筑周边的区域多为硬质铺装,这里采用了本地的青石碎拼,或利用场地中老建筑遗留下的基石作为主要材料,既具有在地性,又有淡淡的乡愁。

夜晚,照亮小径的光由简单的灯泡提供,它们被安装在低矮的竹棍上,竹棍插在路边稻田里,灯泡上面有个简单的竹编灯罩,用于遮挡灯泡,也让灯光柔和的溢出。

5 结语

本案的建筑不追求一种新奇的造型,它更多是讨论建筑、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场地原始的自然条件被尽力保留,建筑以一种“点”的方式加入空间,成为视觉和行为的锚点。最后是人,他们游走在建筑和山水之间,从主客二分到逐渐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时间变慢,自然、建筑和人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体。

猜你喜欢
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民宿让绿水青山“旺”起来
睡眠研究所民宿
来野·莫干山民宿
全球最独特的10个民宿
大山初里民宿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改建民宿走上致富路
ROOM AT THE 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