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探讨

2023-08-16 06:31蒋达华刘玉兰费华符黄喜赵运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3期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课程体系

蒋达华,刘玉兰,费华,符黄喜,赵运超

(江西理工大学 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前提下,对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1]。目前,为了衡量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2]。因此,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将重点放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美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可分为两种模式,即聚焦式与扩散式。聚焦式教育模式设立创业学课程,服务于商学院、管理学院及MBA 专业的研究生;扩散式教育模式则服务于所有专业的研究生[3]。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新企业管理[4]。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三螺旋模型”模式,这种模式促使麻省理工学院、企业与产业界、地方政府/联邦政府三者之间建立了合作互补的关系,并构建了成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设置丰富有效的创业课程、创业俱乐部[5]。此后,很多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始重视,德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先后实施了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6-8],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国内很多高校先后开展了探索工作,如陆伟家等[9]提出“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与工科研究生教育有效耦合,使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和技能体验。针对创业教育现状与不足,张凯伟[10]通过“举办学科竞赛、改革创业教育、强化创业实践、深化创业培训”等途径,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英力[11]引入CDIO 工程教育模式,组建基于科研项目的实验团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施,开展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解明利等[12]提出了基于高校、政府、企业三方面资源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和相应的实施对策,构建了两个体系,即以产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环境体系。唐睿明等[13]提出“教学—科研—竞赛—创新—就业”的人才培养循环模式,力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李满根等提出了人才培养、专业融合、多元协同、个性培养和质量评价“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4]。龙雪梅等[15]提出高校要积极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建立校企、校所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不断推进合作创新,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支撑。

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现有的课程教育体系倾向于培养学术科研领域的人才,没有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深度融合,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较为匮乏[16]。开展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

(1)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基础研究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培养目标,着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产出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特征的创新能力,也包括以捕捉机会并创造性实践应用知识和技术的创业能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研究生[17]。组建以导师队伍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师资,凝练教学资源,选用有丰富教学经验、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经历的专业教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向发展。

(2)构建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直接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18]。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基础、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面向所有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对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激发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动力;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研究生,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引导,融入创新方法,促进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思考,加强对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以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工程项目、创业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过程的指导。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转化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 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价

(1)实践平台、技术团队与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专业学习的研究性较强,而开展科技创业活动需要创业者同时具备商业、管理、法律及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创业团队教学,组成来自不同院系或不同学校的各专业研究生创业团队,共同参加创业项目培训,这种方法能打破研究生在科技创业过程中专业的局限性[19]。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包括学习、研究、实践、理解、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相融合。通过实验研究、学科竞赛、虚拟仿真、工程项目等实践平台,跨学科组建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引入创新思路,开展工程技术研究或产品开发等工作,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创新潜力,锻炼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效果评价。从研究生的成果产出导向出发,对研究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查。实施多元化的综合性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学习考察报告和项目实践成绩,具体有竞赛获奖、创新项目设计或专利开发、研究报告等,构建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潜质的工科研究生为中心,开展产教双向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3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案例

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为例,实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

(1)基础课程内容设计。面向暖通工科研究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创新创业管理理论、资源与计划、企业发展、创新方法等课程。

(2)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优化现有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生学科基础与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技术理论教学、案例研究和软件应用仿真等,如热工及环境监测技术、节能理论与技术、暖通空调新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建筑能耗模拟等。

(3)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将技术发明、专业竞赛、创新课题研究等融入教学中,以创新成果为导向,从学科竞赛、教学探讨、商业项目或工程项目中提取技术问题,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教学方法探讨。以节能理论与技术课程为例,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引入工程案例教学、问题导入教学、学科拓展教学、课外探讨教学等方法,通过传授基本知识点,探究理论与技术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创新方法与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科学实验探索、仿真软件学习使用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研究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见图2。

图2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案例

4 结语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把社会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要素、资源集中并整合在一起,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立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整,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工科研究生,真正实现研究生教育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从模仿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打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建设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或科学研究的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不断提升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工科研究生课程体系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