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策略探究

2023-08-16 06:37:14张君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新时期博物馆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博物馆内不仅汇集了多方力量,更是让博物馆成为文化弘扬以及传承的主要阵地。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目的,其次阐述了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236—03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相关部门逐渐提高对文物保护方面的关注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各地基层博物馆中都会收藏具有特色的文物,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因此,为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传承,每位公民都应落实保护文物的责任,通过基层博物馆所制定的科学计划,确保文物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能够得到保护,进而实现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

一、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目的

(一)助推产业发展

博物馆是具有社会功能的,博物馆中的藏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助推产业发展和地方文化形象的构建与提升。

首先,博物馆中的藏品可展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展现出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助推新产业的发展。在新时代“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下,采取和文创产品相结合的手段,让文物能够“带回家”。将藏品和文创相结合可以引领文创产业的发展,造就新业态。随着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甚至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多数博物馆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其中的文物藏品是当地历史、文化载体,通过文物保护工作中凸显的地方特色,让当地的历史文化能够得到弘扬,调动民众对于当地的热爱和自豪感,有利于城市的发展。通过博物馆中不定期举办的展览,可让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拓展大众的视野。博物馆文保事业可以辅助对外文化宣传,促进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形象,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博物馆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助于各地文化形象的形成。

(二)有助于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文物作为历史时代的象征,其是不可再生,亦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笔者认为应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通过文物保护工作助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明确文物是古人的智力成果以及文明象征。这样一来,博物馆更应落实自身的保护责任,通过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使文化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承、弘扬。通过文物了解历史,进而增强民众的历史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升民众文化自信。

由此,通过博物馆对于文物的保护、研究、利用,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能够展现出自身的价值。通过展览活动、宣传活动的开展,提升群众的素质,配合采用爱国主义教育,使文物保护工作在增强文化自信上发挥应由的作用。

二、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新时期内,文物保护工作需与科学的管理机制相互协调,尤其需要依靠合理的管理机制,落实博物馆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不仅承担整合国家文物的保护职责,更需要合理地设置博物馆内部机构,才能展现出文物的价值。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目前的基层博物馆存在博物馆机构设置不完善的问题,因为制度、资金原因,导致工作人员的职能岗位设置不完全,文物保护工作的范围划分不明确,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水准造成直接的影响。部分基层博物馆机构甚至出现十几人管理一个地市级博物馆的情况,文保力量严重不足。

另外,地方行政部门普遍存在对博物馆机构设置工作重视力度不足的问题,出于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影响,无法保证博物馆有合理的编制人员和充足的资金,致使博物馆内无法设置相对完善的机构,对博物馆的后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1]。

(二)文物保护相关人才匮乏

基于大众的视角进行分析,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是简单的。但若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文物保护工作是复杂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专业性知识,只有专业文物保护人才才能掌握。同时,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在文物保护工作执行过程中,亟需大量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才能使文物得到科学的、专业的保护。而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文物保护人才匮乏的问题,由于资金问题使得难以招聘到专业人员或者存在职的专业人员流失的问题;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有些地方博物馆中存在行政人员比重高,专业人员比重低的问题;或者因机构精简,压缩经费而减少专业岗位人员的情况,从而加剧了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不乏因工作人员工作方式不当,出现忽视专业学习,或者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自身的实践经验的情况。这就使的博物馆中缺乏实践型人才,降低了工作的开展效率。[2]。

(三)文物保护及利用不平衡

在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不平衡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格外明显。因此,为保证文化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应注重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合理利用文物,通过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让中华民族的根脉更加扎实。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博物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物保护基础,但由于研究不足、或开发难度大使得文物利用相对滞后。有些文物利用可能仅仅停留在展示这一阶段,对文物缺乏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研究、资金、开发形式的不足,使部分文物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长此以往,拉开了文物保护以及文物利用工作之间的距离,形成了重保护、轻利用或者难利用的情况,这种保护和利用不平衡难以展现出文物的经济文化的价值[3]。

例如:部分基层博物馆内虽然拥有价值可观的文物,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研究人员或者研究人员不足,导致文物研究不足,难以解读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艺术价值等,导致博物馆文物的利用率低。文物利用不足,难以创造经济价值,不能对文物保護形成反哺。 [4]

三、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

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主体,其中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自身的岗位工作,承担起社会责任。第一,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可结合实际工作,定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更多的文物保护知识,让可用资源得到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并且,可加强同行业之间的学习交流,方便同行业间及时获取最新的文物保护资料和技术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架构以及组织的完善,方便管理工作的衔接,促使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地方特色情况,创建出完整的文物保护部门,合理地执行文物保护工作,以落实自身的文物保护职责。例如:在各地精简机构的新形势下是否考虑保留专门的文物主管机构,通过专门的保护机构的设置,让博物馆跟好的划分职责,落实每个岗位的工作。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回报社会。以工作实际的角度出发,优化博物馆内部机构设置,保留核心部门,同时设立人才岗位轮换机制,促使每位文物保护人员都有机会调换到业务工作岗位之上。

适当优化文物保护激励机制,让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履行自身岗位职责。通过建立适当地激励机制,例如:疏通上升渠道、提升薪资待遇等手段达到激励工作的效果。博物馆内部建立适应本馆工作的人才激励策略。策略以工作实际为出发点并且适应当地环境,依据执行情况,酌情与文物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带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开展。

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人员内部考核,推进建立管理人员业务考核标准。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确定业务工作绩效考核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考核机制,使文保工作人员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约束文物保护人员的行为,辅助后续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增加文物保护相关人才培养

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是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首先,应创建完整的人才聘用机制,保证人才质量从而把控工作质量,同時要保证博物馆内部不会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博物馆岗位的设置要以文物保护工作量为基准,合理地设置编制岗位并创建出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

其次,可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及能力培训,通过工作中的业务培训,提高人才专业知识水平,为国内文化事业的开展打好基础。

最后,由于博物馆学、考古学等的专业人才匮乏,附加博物馆受到经济以及地域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在博物馆招聘过程中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因此,为避免专业人才的流失,博物馆可运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后续人才的发展搭建好桥梁,完成人才的储备计划,促使人才建设工作不会出现断层的现象。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引进、聘用机制让更多的人才可以进入博物馆中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三)协同文物保护及利用工作

为避免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发展受限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应加强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工作的协同发展,使文物的保护工作可以顺利实施。首先,可结合博物馆内藏品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发,创造出更多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创产品,或是开展收费展览、游学等项目满足当地群众或是外地游客高层次文化需求。这样一来,通过文物的开发利用为文物保护提供部分资金。

其次,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施,辅助博物馆内特色产品的开发以及利用。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开发适应博物馆发展的数字产品,例如开发最近热门的数字藏品,依托虚拟技术赋能文创开发,实现对文物保护的反哺。通过互联网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依托新媒体技术实现对博物馆的宣传。

再次,可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建立文物领养人制度,对具有代表性的、符合标准的文物设置领养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解决部分文物缺乏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或者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文创开发、社交项目策划等方面内容,弥补博物馆部分资金缺乏的窘境。在文物保护的同时,让文物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地利用,从而为博物馆增加部分资金。

最后,数字化展馆在近些年间已经兴起,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在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执行过程中,各博物馆可结合自身的经验,合理地设置数字化移动博物馆,方便大众随时随地一睹博物馆中文物的风采。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形成博物馆文物网络展览会,强化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同时,更可以让文物利用以及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受到机构设置不健全、人才缺乏、保护利用不平衡等不利因素影响,对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为保证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有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完善博物馆管理机制、增加文物专业人才培养,注重文物保护、利用平衡发展,多渠道落实政策、资金支持等手段,保证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开展。促使博物馆能够把握文化遗产,调动博物馆事业在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总布局中的积极作用,促使人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新时期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策略探究——以阿拉善博物馆为例[J].文化产业,2022(25).

[2]王建峰.东迁:两周之际政局变革的考古学观察[D].长春:吉林大学,2022.

[3]叶莉.高校教育遗产价值生成与评价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1.

[4]王智洋.空间视阈下当代中国历史街区的文化建构[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1.

作者简介:张君平,男,山西太原人,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新时期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中国博物馆(2019年1期)2019-12-09 08:42:02
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大庆油田企业青工培训的创新思考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07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