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 _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刘鹏 _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单元作业作为一个有效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使用,其设计和实施步骤如下。
深入研读教材,把握知识本质。“比的认识”编排在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中“比的意义”是该单元的核心。从“比”的定义可知,“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是建立在“除法”基础上的,但它并不等同于除法,是除法意义的发展。“比”又是后续“按比分配”“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比的数学本质是表达和度量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既可作为同类量倍数关系的表达,又能刻画出不同类量原本不可度量的属性。
科学研究学情,找准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对单元知识本质的认识基础、知识经验,需要教师能够科学地进行学情研究。教师重点针对“比”的意义进行了前测。从结果看,46.8%的学生并不知道“比”的意义,31.3%的学生表示此前接触过“比”“几比几”等词语,但对于“比”的理解仅为“比较”的含义,无法与“倍数关系”建立联系。
明晰单元主题,确定单元目标。根据“比”的意义,实现从“两个数相除”到“生活中的比”的过渡,是本单元知识的核心。借助直观模型,积累数学经验,在想象与推理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是这一单元知识承载的独特价值和教育意义。由此,确定了本单元的主题为“借助直观模型,在想象与推理中发展高阶思维”的单元目标。
绘制知识图谱,整体把握内容。作业作为课程的重要环节,强调要在科学的研究范式下,建立具有“目标导向、系统设计、诊断反馈、动态生成、个性展现”等特征的课程视域作业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展,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展开设计。知识图谱是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过程与结构关系的载体,能够形象地展示一个单元的知识核心和整体结构。
编制作业图谱,落实减负增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作业设计,既可以整体把握单元的核心内容,凸显作业设计的目标意识,又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作业、评价割裂化与基于课时的作业内容碎片化等问题。同时,有助于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能够避免低水平目标、反复操练性质的作业在不同课时的简单机械性重复,为发展高阶思维的作业留出时间、空间,从而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需要教师系统思考作业设计的各要素,思考作业、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也是全面育人的过程,正如杜威所说:“作业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否则就会沦为技术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