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深度体验的路径

2023-08-15 21:12:17彭玉梅
天津教育·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乐曲旋律图形

彭玉梅

音乐学科是小学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聆听音乐、感悟音乐故事、分析音乐旋律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途径。图形谱是音乐教学中较为常见的辅助学习手段,降低乐理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了小学生对音乐活动的探究兴趣,用轻松趣味的图形让其更快速地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小学音乐教师要合理构建课程活动,发挥图形谱的教育优势,构建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将音乐结构及旋律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活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强化其音乐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其艺术素养。

本文对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深度体验的路径展开探讨,结合人教版小学3—6年级音乐教材,从节奏旋律、音乐鉴赏、识谱能力、音乐情感四个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深度体验。

一、概念解读

(一)音乐图形谱

音乐图形谱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进行转化,将生动形象的视觉图形呈现给学生,构建“视觉辅助听觉”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带来极强的视听体验的同时,让其更快速地辨别乐曲中的要素,活化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课程质量。此外,音乐图形谱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水平,在聆听和欣赏中使用绘画、肢体动作做出与音乐相对应的图,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促使其艺术素养与审美水平得到稳定提升。

(二)小学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学科是艺术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音乐活动将审美与教育有机融合,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了其审美素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音乐课堂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如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提高艺术表现力、提升创意实践能力等。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活动有着极强的教育功效,其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度体验,对其身心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二、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一)激活音乐兴趣

将图形谱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丰富课上教学内容,通过色彩鲜艳、趣味十足的图形或音乐情境为学生带来极强的视听体验,让其进一步感知音乐活动的魅力,在视觉与听觉的带动下认识到音乐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感受学科特点与音乐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激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发其音乐思维,从而在聆听中逐渐形成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心理,对其终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增强理解能力

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面对抽象的乐理知识,理解能力较差。音乐图谱将抽象的乐理知识“活化”,以色彩丰富、趣味十足的形象呈现给学生,让其更直观地了解音乐知识的特点与魅力,为学生带来了别样的音乐感性体验,可以快速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知力,在图形谱的带动下引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共鸣,体会音乐的魅力所在,实现美育教学目标。

(三)提升感知水平

小學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将视、听觉有机融合,能够让其更好地感知音乐内涵。图形谱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主动走进音乐活动,在聆听和观看中感悟音乐作品中独有的要素,从而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在动静结合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得到增强,在聆听、观看、欣赏、参与中提升了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度,将其广泛地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中,对课程质量及学生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

三、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深度体验

(一)激发歌唱兴趣,把握节奏旋律

《课程标准》中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艺术表现能力,要求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能创造、表达艺术形象与感情,掌握艺术作品的表现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探究兴趣也是课程质量的最佳保障。小学音乐课堂中,歌曲演唱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也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表现自己的最佳途径。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图形谱的教育优势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将歌曲与图形谱融合,在演唱中感受音乐情感、观察图形谱的起伏、把握节奏旋律、在打节拍中表现音乐情绪,让课程氛围活跃起来,在歌曲演唱中学会艺术表现。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快乐的do re mi》一课为例,本首乐曲为四二拍节奏,具有“强弱”的视唱规律,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歌唱的方式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受音乐的节奏特征和欢快的情绪。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其注意力,激活其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及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运用图形谱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融合音乐中“阳光、小鸟、草地”等元素,用“小鸟图案”做谱例,活跃学习氛围的同时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小鸟在五线谱上的走向感知旋律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例如,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仔细观察图形谱的变化,并询问其相关问题:“歌曲分为几段?在歌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画面?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请拍手示意音乐节拍”。教师围绕音乐旋律、节奏、图形谱等元素引导学生观看图谱并跟随演唱,在感悟歌曲情感的同时引导其用打节拍的方式展现音乐旋律,通过师生间的共同配合展现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强化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准确地把握节奏与旋律上的变化,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在图形谱的带动下获得深度体验。

(二)绘制音乐图谱,提升艺术素养

《课程标准》中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即要求学生在欣赏、演唱、表达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和感知美。欣赏课程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聆听、演唱、背景讲解、旋律感知等途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旋律中蕴含的美。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活动中,课程活动较为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特点绘制音乐图谱,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其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借助图形谱打造别具一格的音乐欣赏课程,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其艺术素养。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丰收欢乐而归》一课为例,乐曲背景为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由三个乐段组成,通过旋律起伏、速度转变表达了渔民的情绪,用音乐为学生构建了不同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海的一望无际,在音乐欣赏中了解渔民的劳动生活,同时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在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图形谱与欣赏活动相融合,通过音乐整体结构带领学生分析结构基础,将音乐划分为“满载丰收、破浪归来、欢乐庆祝”三个阶段,并借助“海浪”的图形谱例记录音乐旋律的起伏。

第一遍音乐聆听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的旋律发生了几次变化?请用海浪标识画出变化的地方。”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绘制图谱、分析音乐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播放音乐,与学生一起详细分析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借助图形记录过程感知乐曲中蕴含的情感。由此可見,绘制音乐图谱、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欣赏活动的枯燥和单一性,学生主动分析音乐节奏和旋律,更认真地聆听音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不同乐段带来的情感体验,增强与音乐旋律的共鸣,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从而发挥欣赏活动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获得更深层次的音乐体验。

(三)深度体验音乐,强化识谱能力

《课程标准》中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即要求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想象思维并生成独特的想法,将其融入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在运用图形谱展开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形谱带领学生识记歌词、分析旋律、掌握节奏长短变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谱的变化了解不同音高和音级,增强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感,以强化其识谱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一课为例,本首乐曲是经典民族调式,取于我国苗族和彝族间的民族音乐,充满激情的旋律展现了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热烈、欢快、跳跃的特点。乐曲以四四拍旋律为主,其中“双八音符”频繁出现,在歌曲各个阶段都存在“滑音”,节奏型密集、歌曲速度较快,学生欣赏难度较大。针对该乐曲的特点,单一地使用语言讲述难以让学生了解乐曲特点,反而会影响课程质量,教师可以借助图形谱将音级旋律走向呈现给学生,让其清晰地感受音调的高低。例如,乐曲中的C、D两段音乐以“do mi sol”为主,通过高中低音转换构建了较为独特的曲调风格。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图谱,让学生观察不同音阶的变化,感知低、中、高音的转变,更快地认识音乐旋律的走向,感受音级间的变化,从而提高对乐曲的认知,提升本课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让其获得较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为后续音乐学习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四)感知音乐魅力,体验音乐情感

《课程标准》中艺术课程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意识,即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悟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小学音乐教材蕴涵着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音乐知识,既包括我国经典民族乐曲,又包括国外优秀音乐作品。在运用图形谱构建音乐课堂时,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在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西方音乐艺术,利用图形谱增强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赛马》一课为例,该乐曲是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经典曲目,欢快激烈、悠扬舒展的音乐情绪描述了蒙古族人民热烈欢腾的赛马场。在欣赏本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将“马”视为谱例,根据乐曲的三个部分,通过对奔跑状态的刻画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情绪、力度和节奏变化,并鼓励其用身体或声音积极地表现音乐。这种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生动的视觉形象带动学生的主观意识,使其在活动中学会正确地应用音乐知识,充分了解民族音乐的特性,强化其对音乐的感知力,准确地表现旋律及节拍上的变化。

又如,在学习《雪绒花》一课时,与民族音乐不同,本首乐曲具有“前半排休止、后半排演唱”的节奏特点,旋律流畅、节奏舒缓,选自电影《音乐之声》,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意境图谱”,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通过雪花、画面、音乐片段等元素的带动,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感受音乐蕴含的情绪,用意境图谱展开教学,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同时使其体会不同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

四、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事项

(一)立足课标,深度探析

《课程标准》对艺术教学提出了教育放心的培养目标,是展开教学活动的依据,要想发挥图形谱的教育优势,需要教师深度探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课堂知识活化,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将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发挥图形谱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音乐要素的体悟,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最终达成学科教育目标。

(二)合理选择,巧妙应用

音乐图形谱虽然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但并非适用于每一首音乐。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音乐特点、曲调风格、学生能力选择不同的图形谱,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一辅助教学工具,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感受,设计更具有科学性的小学音乐课堂,在趣味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三)尊重学生,大胆创新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丰富。在运用图形谱构建课程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上的变化,学会“教育放手”,鼓励学生围绕图形谱创新学习模式,让其通过自己的力量探索音乐知识,给予其自主实践与探索图形谱的机会,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提高音乐活动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深度体验路径展开探索,简述了其教育价值,并结合教学实例,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现阶段我国音乐图形谱应用经验较为匮乏,没有形成全面且深入的学术探究,小学音乐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契机,立足学生的特点构建不同的教学活动,发挥音乐图形谱的教育功效,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强化其分析音乐的能力,让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促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乐曲旋律图形
春天的旋律
广西农学报(2023年2期)2023-07-13 23:55:30
始乱
读者(2023年1期)2023-03-06 15:58:19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23
分图形
7月,盛夏的旋律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1:34:21
找图形
悲伤的乐曲
图形变变变
大地的旋律
文化交流(2015年1期)2015-01-22 18: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