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俊 李婷
从人类学研究视角看,电影是社会的产物且根植于群众本体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将电影和人类学结合的电影本体论学科研究——影视人类学。①它通过影像和影视手段从人类学理论和研究视角出发,用记录、展示等形式对某特定族群进行探究并展开比较学分析。影视人类学借助镜头语言捕捉世界并关注社会文化特性,建立社会与艺术两个层面理解认知的新通道,借助影视传媒的形式展示群体特征和区域特性,即从文化、社会、身份和历史等方面表现审美逻辑;而人类学重在用分析比较法探究社会文化分析的价值意义,通过田野调查法进行总结分析。②因此,在人类学视角下探究电影艺术,本质是对可视文化的一种新本体表达,镜头语言、剪辑艺术、声音等构成叙事分析要素。本文将从人类学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相思》对影片的文化景观和意义空间做出研究,挖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一、动态影像媒介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赋值
中国唱诗班出品动画影片《相思》通过中国风手绘画面诠释出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画面清新质朴充满古典气息,每一帧每一景的淡雅朴素都体现对社会百态的捕捉。[1]影片以“相思”为主题,以少年和六娘为叙事主线,用代表相思的诸多符号传递情感,借助动态影像媒介呈现古典人文社会景观,强调出特定年代背景下“少年情”的意义空间。影视人类学通过摄影、剪辑等动方式进行民族志的记录与表述,建构有关影视本体及其社会语境的深描式影音文本。动画短视频《相思》作为一种动态影像媒介,反映出江南文化景观和特定的社会语境。
视听语言是动态影像媒介的第一特性③,在《相思》中,手绘艺术和镜头语言设计,以及配乐等便是通过视听两种形式采录并赋值古典文化的。影像媒介视听语言具有直观性和隐喻性两大特征④,诉诸感官引发观赏感受的视听语言能够较为立体地记录和展示作品的文化内涵,影像传媒本质借助画面与声音信息传递给受众,影音文本概念意识为观众感知。在诸多构成要素中,景别、机位、运动以及构图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也赋予了故事不同深度和层次的意义,影音形态、结构组成复杂完整的信息表達载体,使观众能借助影像媒介获取信息并汲取相应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从影视人类学视角看,动画影片《相思》具有对古典文化进行客观记录与主观建构的双重意义,对客观、真实影音信息的留存,也为江南水乡文化和古典文学艺术研究提供了田野材料。但受制于影像工作者时代、文化差异等条件限制,现场拍摄、影像剪辑、素材选择等会存在差异,采集设计中的理论和方法也与文化立场、描述深度和价值判断有关。动画作品《相思》通过影像对江南景观文化进行了较为精细严谨的记录和呈现,利用语境强化对作品的多源信息进行系统性描写,记录社会和人文环境,建构出鲜明的江南文化景象。
我国的诗词歌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包括格律运用以及形与声的结合。诗歌和音乐作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二者结合能产生独特的效果,音乐也让诗词更富节奏韵律,同时也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并增强了其文化内涵,体现了国风音乐魅力。乐曲唱词《相思》由作曲家易凤林谱曲录制,将古诗词“相思”主题融入故事,将王维同名古诗演奏为歌曲,配合婉转女生诗词唱腔,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结合清脆的童声,乐律鲜明地完成听觉层面的主题构建,同时也起到升华作用。动画短片的声音设计还有琵琶和笛子的使用,音色优美传统、音调低柔舒适,符合演唱者亲切自然、婉转动人的江南水乡人文情调,也传递出故事中男女主人公潜藏心底的情思。
影像与声音在同一银幕空间结合,能更为直观、生动地体现其中的文化特色和思想,具象化的时空环境、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以及环境渲染和主题音乐的选择等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观众的感受和心理情绪,也揭晓了社会人文层面的探究尺度。[2]艺术创作具有包容性,复杂的影像关系和艺术形式的融入以及隐喻、象征手法的使用,构建起观众与作品的互动联觉。在影音和动画技术的结合上,《相思》通过手绘文本结合镜头语言,既在视觉层面传递了江南文化景观也传达了深层次的故事思想,影像深描对江南风貌原相的敏锐捕捉,并对人文景观、文化习俗等细节进行了挖掘。
二、短小清新的国风动画:清淡雅致的文化景观
以古典文学为基础的国风手绘动画,画面质感清新自然,抒情气息浓厚,展现了韵味十足的江南景象。短视频将江南水乡小家碧玉式的中国风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呈现,清淡雅致的画面符合故事背景环境建构,细腻的笔触下展现了一段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是悲剧式且富有美学气息的国风动画作品。
江南民居建筑彰显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沪宁杭地区的平原地区,徽派建筑有着日出江花般闲适和宁静,也有着春来江水似的绚丽和多姿。具体印象景观表现在诸多细节元素上,比如清澈的小河缓缓流淌,窄窄的巷子黑瓦白墙,深深的庭院青苔上石阶,还有小船、骑楼等,周庄乌镇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水阁、桥梁、石板巷都是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元素,表现出静、和美的美学概念,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乡土美感。动画短视频《相思》塑造的人物形象朴实无暇,以上海嘉定为背景展开叙事,江南水乡的人文景观鲜明清晰。作品从寒门学子少年和名门千金小姐六娘的故事开始,从彼此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到渐行渐远最后分道扬镳,引发了人们对纯真美好时代的共鸣,也有着长大后面对现实的无奈。江南水乡场景设计用粉墙黛瓦体现了徽派建筑元素,给人宁静之感,红色油纸伞具有代表性,传统的江南建筑搭配绿植景观,起到点缀作用。细雨绵绵的江南民居还有“小青瓦”,代表着一份闲适和凄美,也营造了情感主题。《相思》主画风保留了淅沥沥的小雨,又用灰绿主色调体现了其悲剧性,“红豆”作为对比色能带来情感反差,让观众的视点更为聚焦。
动画短片《相思》用影视人类学中的写实记录方法捕捉了符合真实历史人文景观的视听要素,通过影音媒体艺术的形式主观建构写意风格,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让场景风格更为大气庄重,辅之以水墨元素铺陈营造,画面建筑造型也更精致细腻了,既有工笔的雅致和水墨的风韵,又表现出江南的烟雨濛濛之感,给观众留下了淡雅安然的鲜明视觉印象。水墨画风格符合国人传统的审美心理,人物形象设计轮廓清晰,寥寥几笔就可见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与身份。男主人公眉清目秀、身着一袭青衿,透出一股勤勉谦逊的书生气,六娘作为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具有古代贵族女性所特有的恬静婉约和贵气,她的鹅蛋脸、丹凤眼,樱桃小嘴,举手投足间都彰显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在颜色的选择和使用上,黑白颜色主色调营造江南风,马头墙元素设计与整体建筑风貌相融。民居特点有时间上的景观设计,也有空间上的景观设计,细雨绵绵的场景渲染了文化景观氛围。动画场景的时间设计从江南雨季开始,画面质感清新。其次是江南风景的运动性,随着少年来江南水乡,还原了建筑的人文风貌。此外,作品具有空间性和写实性,以江南建筑为景观题材的作品中,江南的民居建筑、生活方式、日常消费品等都反映出了特定年代的特定空间特点,动画制作团队来到王初桐的故乡进行采风,并钻研历史文献,在复刻江南年代样貌的基础上构建故事,故事环境和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身份局限性等也都适应历史时期社会现状,作品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体现了严谨的工笔制作精神,体现了动画制作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三、红豆相思:文化整体性和参与观察
动画《相思》讲述少年与六娘这对青梅竹马,儿时因红豆定情,长大后却因为齐大非偶无法缔结良缘的故事。六娘被迫嫁给富家少爷,而少年也只能被迫放弃心中所爱。少年最终考取功名,他乘着小船拿着六娘送的红豆图案的手帕离开故乡,这一画面升华了相思的主题,诠释出至真至纯的美好。两人在儿时相遇相知,用一颗红豆传递爱慕情愫,自此这份特殊的情感便一直埋藏在少年心中。
(一)源自真实民间故事
动画中男主人公的原型为清朝名士王初桐,素以紅豆痴侬为名,他和六娘的爱情故事也在其成名之后广为流传,故事立意并不新颖,但这份爱情经历却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从客观现实看,双方无法守护那份珍贵的爱情,艺术处理具有悲剧性,但这也符合现实,具有当时年代的共通性,很多观众有着和故事中相似的情感经历。[3]影片具有江南气息,其中的一些生活片段亦充满童真之美,不仅局限于作品画面景观的设计元素,也表现在诸多语言系统中,成为烘托爱情主题的重要线索和隐喻符号,暗示了少年和六娘的爱情悲剧。江南的雨点大小隐喻了两人感情之艰难,少年赠送红豆时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表现男女主双方的小心翼翼和情窦初开,纯洁的感情令人动容。六娘为少年煮红豆粥时,雨点渐渐变小,天空变晴,说明双方关系有了微妙的进展。后来六娘另嫁他人,随着鞭炮声响起,雨点声越来越大,用雨点声反衬少年内心的悲凉。影片的环境设计用心严谨,雨点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反映出人物不同的心境,同时也是对剧情发展变化的暗示。动画影片《相思》短小精悍,从环境建筑到人文风貌,从小小的红豆到淅淅沥沥的雨点,许多民间元素的使用都体现出创作团队的工匠精神以及影视人类学中的深描态度。
(二)古典诗词的意象与重构
王维在《相思》一诗中,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诉说相思之情。作品借助王维的诗词,在动画短片中引入一颗红豆,寄予了一份相思。动画片以这首古诗词为主旨展开叙事,一首古诗词让剧情表现更为精简,红豆代表着浓浓的相思之情,围绕少年和六娘之间的情感线索展开,短短十几分钟就将故事叙述完整了,并通过视觉层面的手绘风景展现出鲜明的江南风貌。作品的叙事表达能力突出,在素材选择、远近景镜头调度等方面与主题贴合,故事氛围与人文景观联动传递出特殊的意义空间。出于节省成本的需要,一些镜头使用艺术加工的形式灵活变化,做好了各个分镜头的处理。长大后少年和六娘之间出现了情感矛盾,动画故事中随着红豆长成、蚕蛹化蝶场景等,暗示两人有缘无分,《相思》中的情感遗憾并非通过鲜明戏剧冲突或人物神情、举止、动态、语言来体现的,而是借助情感符号,用手中的刺绣剪断红线暗示两者关系的终结,也体现了六娘割断两人情丝的决心。
(三)隐喻手法的运用
导演在制作《相思》这部动画片时,立足于江南文化景观元素和动画制作特点相结合的理念,重视观众在欣赏作品时的体验,比如诗词文化等。作品巧妙使用修辞手法,通过隐喻,即通过两个不同概念的相互映射并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去理解抽象事物和不熟悉的概念。这种表达方法比较委婉且让人印象深刻,很容易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相思》这部动画短片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中国人内敛含蓄的特点,并将相思主题拆解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六娘手绢上绣的红豆树和蝴蝶,在我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独特的意味,国人常常用蝴蝶双飞比喻追求恋爱自由的渴望,六娘手帕上的蝴蝶隐喻其对真爱的追求与渴望,但受制于现实条件,六娘不得不服从与妥协。这其实是大多数古代女子的真实写照。[4]
动画影片开场一颗红豆和红纸伞,“伞”音同“散”,意味着“分散,散会”,通过对红纸伞的多个特写镜头,定格画面来强调分散离别的悲情主旨。此外,影片还两次出现卖梨小贩的镜头,第一次是少年长大后和六娘的一次邂逅,旁边有个卖梨摊儿,少年在此知晓六娘要嫁人的消息,便奔赴对方家,路上撞到卖梨小贩,这里用“梨”暗示分别与分离,预示着结局的不幸。一些艺术创作手法的使用能增加观众对作品理解的亲切度和认知度,整部影片中主要线索围绕美丽的江南展开,带有浓厚的南方文化气质。动画片用红豆表达相思传递情意,并通过诸多符号与全剧整体结构相勾连。比如围绕“红豆”元素展开的红豆簪子、红豆浆、绿色纸蝴蝶和大黄花轿等,都根据剧情发展推动过程而得以表现,也推动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少年扭捏含蓄上场只是想送给心上人一个小礼物,原来这就是他小心珍藏的红豆,红豆代表着相思,象征着浅浅的爱慕,六娘小小的心灵也受到了触动。作为回报,她送给少年一份甜美的红豆沙,再次使用“红豆”寄托相思。正如诗词中所表述的,用小小的红豆诉说爱意,最深情的话往往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优美、情调高雅。动画用一颗红豆的颜色对比对串联剧情节点,也营造了故事的主题,更利于牵动观众情绪。一颗红豆,让这份特殊的爱慕和情愫在少年心中发芽生根,纯洁细小且美好。不知不觉少年也长大了,他从小书童长成翩翩少年,而六娘也变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光荏苒之间心底的情愫再次萌生,两人在街头的邂逅宛如穿越一般,一眨眼仿佛又看到了从前。虽然彼此还有旧时情谊,但却无法再像童年那样无拘无束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娘终究嫁给了大户人家,她将自己对少年的牵挂寄托在手帕上,在上面绣上红豆,以表达相思之情。
当喜庆的迎亲队走过街头时,作品用以喜衬悲的方法反衬男女主的无奈和忧伤。少年远走他乡进京赶考,最后动画中表现少年乘船渡江过,红豆手帕的特写和撑船远行的远景相结合,体现出少年已将和六娘的情谊埋藏心中,曾经萌生的一份相思,终究成为生命中挥之不去的诗。
结语
在影视人类学视角下进行创作分析不仅能呈现作品的主客观创作意志,还能对相应的文化意义和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作品传统场景实录同样有文化倾向特性和主观能动性,由此所得的结论不应被简单视为现实还原物。[5]人类学理论中“深描”的方法,强调民族志人员借助田野调查法对社会表象之下的不同层级、结构进行深层次摘录。①在动画短片《相思》中,创作团队深描了江南人文和风情景观,故事开篇围绕红豆引发的爱情故事展开,到红豆变成红豆簪子,再到六娘送给少年一碗红豆羹和红豆手帕,许多生活细节都是特定场景下的客观需要。故事用中国式表现手法和风格完成了人文景观构建和意义传递,通过影像传媒形式呈现了江南风,将源自现实的凄美感人故事还原在观众面前。目前,中国元素在影视媒介上的相关研究和探索越来越丰富和精细化了,但国产动画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还很长。中国影片应该加入新的创作理念和动画技术手法,在故事上推陈出新,积极了解当代受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让中国风动画更具有市场价值,从而建立国产动画的美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乐子妍,邵斌.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以动画《相思》为例[ J ].美与时代(上),2021(07):90-92.
[2]何彤.江南民居建筑风格在动画场景中的应用——以《相思》为例[ J ].西部皮革,2020(02):131.
[3]房玉婷.我国动画创作何以传递中国情感——从刷爆朋友圈的《相思》谈中国情感[ J ].视听,2017(05):188-189.
[4]王群壹.影视人类学视域下的纪实短视频与中国文化传播[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1):62-65.
[5]孔祥宇.重审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影视之维[ J ].东南传播,2021(1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