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023-08-15 09:23姜畅源
中国商论 2023年14期
关键词:理论模型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

摘 要: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和具体数据,分析了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影响。人口迁移可以影响劳动力市场、经济增长和资本流动,而这些影响的性质取决于区域的具体情况和迁移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迁移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但必须仔细考虑迁移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战略,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口迁移的积极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关键词:人口迁移;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江苏省;社会保障

本文索引:姜畅源.<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4):-15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7(b)--05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开始活跃,人口流动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人口流动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还为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江苏省在经济发展的吸引下,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深入研究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江蘇省经济和人口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1 理论意义

长期以来,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课题。目前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比较充分,国外关于人口迁移的研究并不少见,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导致人口的流失或集聚,因此对人口与区域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把握人口迁移特点、趋势以及对区域政策的制定,本文研究旨在通过对江苏省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现有的相关文献做出贡献。

1.1.2 实践意义

本文运用2012—2021年江苏省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和具体数据,分析了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方式。江苏省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增长,一方面可以推进流动人口的研究,对于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具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推动江苏省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政策制定者可以设计出有效利用人口迁移的潜在利益,同时尽量减少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和举措,为政府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方针提供有益借鉴,使其能更好的、更充分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对人口迁移的研究非常广泛,并集中在该现象的各个方面。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是管理人口迁移的规律。学者们研究了移民的模式和趋势,并试图确定促使人民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因素。学者还探讨了移民对输出和接收社区的影响。另一个研究领域是对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学者研究了移民对移民本身及其离开和加入的社区的经济影响,并研究了移民的劳动力市场结果,移民对接收社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移民对输出社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1)人口迁移规律。人口迁移的研究起源于英国,拉文斯坦的论文《人口迁移法》(1889年)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概述了工业革命期间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本文总结了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距离和迁移。旅行的距离与人口迁移的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第二,分阶段迁移。人口迁移的特点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第三,迁移流动和逆向迁移流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过程伴随着与主要迁移流相反的反向迁移流。第四,迁徙偏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迁移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第五,迁移的动机。虽然自然环境的恶化、政治压迫和种族歧视都会导致移民,但经济因素是移民最重要的动机。第六,移徙的选择性。迁移人口通常在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方面具有选择性。

(2)托达罗乡村—城市劳动力转移的经济行为模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托达罗认为,以前的经济理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生产力较高的工业部门视为一步到位的过程是不切实际的,并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和农村失业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城市和农村移民模型。托达罗模型提出了以下政策含义:第一,城市创造就业机会并不能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如果城市工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的现象仍将继续。第二,避免政府政策干预城市工资水平的形成。政府对城市工资水平的干预,如设定最低工资线和向城市失业者发放最低生活补贴,会扭曲要素价格,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进一步加剧城市失业。第三,调整教育投资的结构。不加选择地发展教育可能会加剧劳动力迁移和城市失业。第四,解决城乡之间经济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扩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关注农村地区和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3)人口迁移转变理论

国外学者提出一个理论,将人口迁移和流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联系起来。他确定了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人口繁殖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第二,由于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加快。迁移可能略有增加,但仍然相对较低。第三,由于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第四,人口增长继续下降,农村向城市移民和向不发达地区移民以及国际移民的重要性在发达社会也下降。第五,人口流动的数量将普遍下降,但城市间和城市内的移民将继续增长。人口迁移和流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密切相关,社会发展有五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口流动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向城市的移民和向不发达地区的移民以及国际移民的重要性可能会下降,而城市间和城市内的移民可能会继续增长。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关注内容大致集中在两种生产理论、人口增长变动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与其他人口经济规律三个方面。

(1)两种生产理论。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人的生产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被视为两种生产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的发展,人口变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两种生产的比例被认为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两类生产的比例并不直接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性质和规模及其内部比例关系,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没有直接的关系。

(2)人口增长变动与经济发展。学者们深入研究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田雪原(1998)认为,人均国民收入是衡量人口与生活资料生产之间比例关系的客观指标,但也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对生活资料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邬萍(1980)的研究表明,控制人口增长对国民收入的积极影响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这为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提供了依据。有学者建议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以缓解人口和就业之间的矛盾。其他研究集中在人口与经济结构的关系,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与其他人口经济规律。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特点是,既要保持人口增长与先进物质基础上生产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又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俞金顺(1979)将社会主义人口规律表述为: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出生率使之与今后时期新增劳动力的需要相适应。梁中堂在其著作中对人口规律直接表现为经济规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需要计划生育,而计划生育意味着每个家庭只允许有一个孩子,这是一种误解。相反,他认为,人口规律和计划生育政策是确保人口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手段,对生育的调节应适应国家的具体经济状况。

2 理论模型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背景下,探讨了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并引用了人口迁移的变量、供给和需求函数以及相关的生产函数。

2.1 供应与需求函数

人口迁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劳动力的流入或流出,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供应和需求模型来证明,在这个模型中,劳动力的数量是供给,工资率是需求。如果劳动力的供应增加,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保持不变,预期工资率会下降。相反,如果劳动力的供应减少,而对劳動力的需求保持不变,期望工资率增加。此外,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工资率的上升。

2.1.1 案例分析

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本文收集江苏省在2012—2021年的工资率数据,并将其与人口迁移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工资率随着劳动力供应的增加而下降,可认为人口迁移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如果工资率随着劳动力供应的增加而上升,可认为人口迁移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由图1可知,2012—2016年,工资率在劳动力供应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2017—2018年随着劳动力的供应(人口迁入数量)减少,工资率增加,在这一阶段,劳动力供应的减少给工资带来了向上的压力;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全国各地的防疫政策,2019—2020年人口迁入数量下降,工资率随之减少。

2.1.2 人口迁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总体来看,近10年,江苏省人口迁移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增加劳动力供给。人口的迁入带来了新的劳动力,增加了劳动力供给。(2)提高生产率。人口迁入可以带来新的生产技能、知识和经验,进而提高生产率。(3)改善劳动力的结构。大量的人口迁入可以带来年轻的劳动力,从而改善劳动力的结构。与此同时,人口迁移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劳动力市场的过度竞争、较高的失业率和较低的工资水平。

2.2 生产函数

本文使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得到劳动弹性,劳动弹性是一个衡量产出水平对劳动力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具体生产函数如下所示:

Q=A*K^a*L^(1-a)

式中,Q表示产出水平;A表示一个常数,代表技术进步和其他影响生产的因素;K表示资本水平;L是劳动力水平;a是资本的弹性。为了研究人口迁移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劳动力水平的变化作为影响产出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这可以用劳动弹性来表示,其定义为:劳动力的弹性=(?Q/?L)*(L/Q)。公式表明, ?Q/?L是Q相对于L的偏导数,表示劳动水平的变化而导致产出水平的百分比变化。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如果劳动弹性高,意味着经济对劳动水平的变化高度敏感,人口迁移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劳动弹性低,意味着经济对劳动水平的变化不太敏感,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可能较小。

2.2.1 案例检验

为了说明这种关系,本文选取江苏省2012—2020年的产出水平、资本水平和劳动水平的数据(见表2)。本文对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综合线性影响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筛选出仅对因变量有显著线性影响的自变量,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并进行系数估计。

表3显示了回归模型的拟合情况。模型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负相关系数为0.999,判定系数为0.998,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997,标准估计误差为49.480。这意味着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而且没有自相关问题。

表4显示了回归分析的方差分析结果和检验结果。回归模型平方和为2484672560.522,残差平方和为5428374.621,总计平方和为2490100935.142。回归方程的F值为1373.158,p值为0.000,这意味着整个方程是显著的。因此,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在表5中,回归方程的非标准化估计系数、标准化估计系数值、系数的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以及方差膨胀因子。其中,劳动力水平对应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显著性。然而,变量x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都大于10,这表明存在显著共线性问题。

2.2.2 案列分析

基于江苏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水平受到各種因素的影响。在资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与因变量呈现出明显的密切线性关系。分析表明,人口迁移(劳动力)水平每增加1万人,经济产出就会增加47201306.1元,表明回归模型拟合良好,预测结果可靠。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能为与劳动力管理有关的政策决定提供参考。

2.2.3 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迁移增加年轻劳动力供给;(2)人口迁移增加人口规模,扩大消费需求;(3)专业化程度提高;(4)增加创新。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规模和技能,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专业化程度,促进创新,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3 主要结论与补充

3.1 结论

本文探讨了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供需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本文对江苏省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理论模型的推导结果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人口迁移可以改善地区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工人技能水平等促进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随后,本文根据生产函数理论模型,选取江苏省2012—2020年的产出水平、资本水平和劳动水平的数据(表2)。本文利用SPSS,对自变量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系数进行了估计,以确定人口迁移对江苏省过去十年经济发展的影响。

3.2 补充

一方面,因为现有普查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所以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统计年鉴年的数据标准,将近十年江苏省的就业和失业人口数据进行合并,得到相关劳动水平数据。然而,由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在2017年之后不再公布各地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和资本折旧数据,因此为了收集资本水平数据,本文采用了张军(2004)和单豪杰(2008)的两种算法,参考相关数据,这种方法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计数据,本文只考虑了流动人口的流入情况,而未对人口流出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流动人口与经济关系时,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全面分析,而本文中选取的经济综合指标体系是基于前人研究和数据可得性进行选取的,尚待完善。未来的研究需要注意和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并纳入更多元化、更丰富深入的因素指标代表。此外,由于统计数据的短缺,关于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结果过于局限,只包括有关就业市场、经济增长和资本流动的数据。

参考文献

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与决策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8(1):1-9.

李竞能.关于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关系[J].人口研究,1984(1):8-14.

邬沧萍.衡量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客观标准:兼论我国现阶段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经济根据[J].人口研究,1980(1):32-38.

马淑鸾,张建山.人口产业结构类型及其变动规律[J].人口研究,1986(1):25-30.

俞金顺.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人口理论[J].经济研究,1979(3):55-60.

李袁园.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10):17-3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徐杰,王宏伟,李平.中国资本存量测量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6):151-157.

高静. 城市群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董栓成.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5):23-26+32.

王洪娜. 山东省人口迁移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马金龙,李莉.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宁夏固原市为例[J].西北人口,2006(2):19-20+25.

逄锦波. 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7.

Dail PW. Immigration and migration in America: social impact and social response. Int Migr,1988,26(4):441-452.

Marcondes M, Day MJ. Curr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of canine leishmaniasis in Latin America. Res Vet Sci. 2019,123:261-272.

猜你喜欢
理论模型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间接技术进步效应的获得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老年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构建和验证
从“刘易斯拐点”谈“人口迁移与产业发展”专题复习策略
集聚效应、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
国外沉浸体验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