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

2023-08-15 19:18杨筱玲
福建茶叶 2023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茶叶

杨筱玲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111)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弘扬传统美德、展现传统艺术、培养情感和增进团结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作用。茶文化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道德内容,能够反映国家精神和社会风尚。茶文化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积累而成的,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风俗结合,形成了当地的茶文化。研究中外茶文化的异同,对于提升人们的跨文化交流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1.1 中国传统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深厚底蕴的民族文化。唐朝陆羽所著《茶经》为全球首本茶学专著,其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饮茶等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了解中国茶的历史和历史,以及后世对茶叶的认识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早在先秦就已经有了有关“茶”的记录。到了唐宋时代,茶文化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从皇室士族到普通民众,他们都非常喜欢茶叶,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茶馆和茶会,喝茶已经变成了一项非常普通的活动[1]。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茶歌、茶舞等文艺作品,每逢节庆,便以各种方式演出,生动地反映出茶农的生活情景,也是茶文化的一种主要艺术表达方式。而且很多古代的文人雅士以茶为题材,写下了很多的茶诗、茶画,使茶叶具有了更多的精神意蕴与美学意义。

在中国的茶文化里,“茶艺”是非常有特点的,中国人很注重以茶会友,认为喝茶可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所以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别具特色的茶楼,为爱好茶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休闲聚会、抒发情感的地方。特别是有些具有古典风格的老式茶楼,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内部装饰,都具有很强的历史气息。工作之余,和好友一起在茶楼里谈天说地、谈笑风生,既可以沟通情感又可以舒缓紧张。茶叶是天然产物,也有天性,通过喝茶可以缩短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让身体和精神都可以获得轻松和安宁。喝茶就像是在品尝生活一样,茶叶从浓到淡,散发出的清香久久不散,就像是生命中的每个时期,不一样的体验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通过喝茶,人类得到了丰富的心灵经验,既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又能体现出它的美学意义[2]。所以,在中国,茶楼是一个社会交往的地方,而饮茶又是社会交往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渐渐融入了人民的生活方式,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茶文化历经沉积,愈发深厚。

1.2 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作为物质和精神文明结合的产物,茶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系统性等特点。中国茶文化尤其是中国茶道,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总结出的一整套的茶的美学思想,包含了茶的艺术、品茶的方法、饮茶的礼仪、茶的精神以及各种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俗话说喝茶有学问,品茗有技艺,中国人把深厚的文化灵性融合到了茶叶之中。随着工业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茶叶的这种保健的功效及其特殊的品饮方式,更是为世人所钟爱。

茶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将中国的传统文明推向了其他国家。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与传播,不断与各国当地文化风俗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茶文化。今天,全球有近二十亿的喝茶人群,分布在160多个国家与地区[3]。

在中国历史上,茶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传播是势在必行的。比如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发达,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特别是唐朝时期外贸中陶瓷与茶的流通是非常顺畅且频繁的。17世纪末,中国与西方的商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并逐渐变成一种欧洲上层社会的生活必需品。后来因为茶的出口越来越多,茶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渐渐进入欧洲百姓生活。尽管在一开始它还具有很强的外来性,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对西式社会的不断改造,它逐渐融入到了西方社会中,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的茶文化在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一种正面和深刻的影响。

2 跨文化交际中茶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

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愈加频繁,我国的各种文化符号包括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武术文化等逐渐引起了国际的关注并逐渐在多国流传开来。在茶叶的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有几个显著的传播案件都是从个体的选择出发,然后逐步扩大并转化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群体选择。唐朝和宋朝的时候,日本的佛教徒回国时不仅带回了大量的书籍,还带回了大量的茶叶和茶籽并且编写了大量的《茶书》,将茶叶推广到了整个国家,让它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欧洲茶文化的普及,也是和英王查理二世(1630~1685年)的王后凯瑟琳大力推广品饮红茶密不可分的。

2.1 传播者的积极推动

中国的茶文化是由南向北方传播的,到了唐朝茶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唐朝陆羽用十多年的时光游历各地,对茶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学习。然后他花了十年时间,不停打磨和修订,最终写下了《茶经》,里面记录了有关茶和喝茶的知识,这本书推动了后来的茶和茶艺的发展。随着我国茶文化的繁荣,茶叶的传播也逐渐向世界各国扩展。唐朝设立“市舶司”来促进对外经贸,就有了茶的外销。宋、元两代,由于对外贸易口岸的增加,对茶的输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一过程与积极参与贸易的外籍人士是分不开的。

2.2 异文化的主动接纳、适应及变革

到了唐代和宋代,茶叶被引入了日本。日本人把茶叶典籍中的“延年益寿”称为“仙丹”,因而逐步得到了日本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中国茶于17世纪传入欧洲,并逐渐演变为上层阶级的一种奢侈品。上层人士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品位,对于喝茶十分热衷,形成一系列的社会习俗。到了十七世纪末期,随着茶价的不断下降,茶逐渐被平民所接受,中国的茶文化也逐渐与西方的文明相融合,并对广大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时茶叶起到了一种“中间人”的作用,它是俄罗斯人用来交换中国货物的一种货币。直到18世纪,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才有了中国茶叶在俄罗斯的大规模出现,并得到了俄国人的认可[4]。俄罗斯人比较喜欢喝中国的红茶,这与他们自身的食物习惯有关。

接纳中国茶叶和茶文化的各国,大多曾对茶叶进行了适当的改造,使中国的茶文化与本国文化风俗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朝鲜人从宋朝引进了中国的茶道,并由此产生了“吉礼”、“齿礼”、“宾礼”、“嘉时”等茶道礼仪。日本在南宋时期才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普遍的吸收,其后又相继确立了独具特色的“点茶法”与“四规七律”的“茶艺”。英国人讲究吃法,所以他们选用了一种以牛奶和砂糖为辅料、搭配英式面饼的红茶聚会,就是后来称为经典的英伦“下午茶”。

3 从茶文化传播看跨文化交际的实现和能力的养成

通过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发展,我们可以其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推动、接受、适应和改革。同样,这四个阶段也适用与其他文化的对外传播发展,或者说,“推动——接受——适应——改革”是一文化符号传播的一般路径。“推动---接受”是跨文化交流的输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会逐步地渗透到另外一种文化当中。“适应―改革”指的是跨文化交流的输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接纳方对外来的文化会积极地进行接纳和调整,并以其为基础,对其进行恰当的转变,从而可以避开甚至消除潜在的冲突。若将以上理论置于茶文化交流的实际基础上,则将茶文化的推进和被其他文化接受为自身文化的一部份,即为茶文化的引入;除此之外,异文化对茶文化进行了适应性变革,并在日常使用中进行了运用,还有在赋予了自己特点之后的再推广,就可以被界定为其对茶文化的输出。

跨文化交流,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文化要素进行有效的输入和输出。若此输出和输入理论有效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就可以说这一次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成功。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输入”与“输出”是指在文化方面,既包括了语言方面,也包括了非语言方面,所以跨文化交流既包括了语言方面也包括了非语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因素,它是一种在非言语层次上进行的跨文化研究。在非言语的层次上,人们可以进行一些跨文化的研究。除此之外,文化还需要时空的载体,通过人的推动、接受、适应和改革,从而达到相互的交叉与融合,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小,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中,人是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因此,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不同的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是否能够正确地、顺利地进行,还依赖于受话者具有相对完整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即能够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往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语言表达的发展要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5]。

首先,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其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文化因素既是人们主观的选择,又是人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硬”要求。心理学把需要看作是对个人或社会活动所必需的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因此要使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必须使人们具有清晰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从而使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取得更大的成就。激励可以刺激人的积极性。因此,在有动机的交往中,两个人的交往程度越高,交往的内容也就越多。因此,在推动跨文化交流方面,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弄清楚目的。

其次,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出现和交流目标的实现,其前提是文化差异,因为差异才能让不同文化之间有彼此交流融合的可能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个民族或者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民族和群体的特征。那么跨文化交际物的选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准则[6]。第一,不能违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文化内容;第二,可被接纳方的文化所用,并带来有益的补充。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养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需培养足够的辨析能力,对跨文化交际物的外延、内涵等充分了解,同时须明确其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对所有相关因素做出充分的分析判断,避免交际活动的失败。

再次,要想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必须要有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两种文化就有了相互沟通、相互融入的可能。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民族或者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的总和,与其它民族和群体有着显著的区别。跨文化交流时,应遵守两大原则:不得违反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等和可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对自身文化进行有益补充。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参加跨文化交流的人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充分的鉴别,充分认识到它的外延、内涵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其可能引起的文化碰撞进行清晰的认识、分析和评判,以防止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出现失误。

第四,不同的文化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个交流对象所带来的异国情调以及它所带来的潜在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种文化的适应性,是人们在受该文化影响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的总和。跨文化交流客体对人们的心理、行为产生了双重影响,但其整体效果是协调的,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个人需要,而且能使人们的社交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有足够的适应性。

最后,变革的目标是不同的文化交流。在一种交际对象被另一种文明所接受以后,另一种文明就必须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变,尽可能地把它吸收掉并把它当作自己的一种文化象征或者是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进行宣传。这一转变的先决条件就是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具有集体的力量,要培养变革能力,就需要个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对跨文化交流有准确的鉴别和对外来文化有足够的了解[7]。

4 结语

从对世界范围内茶文化交流过程可以看出,国际交流中不同国家间茶文化交流的途径大体是一致的,我们应将这一路径作为参照,对其文化要素是否成功实现跨文化交流进行研究,从而为跨文化交流及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跨文化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