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丽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茶文化和音乐文化都属于文化内容,二者之间都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茶文化和音乐文化成为我国居民消遣的方式,比如说君王上朝时,音乐文化就特别昌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民间各种节日、庆祝。歌舞升平这个词就恰当地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其中,茶文化又是我国待客之道的物品,比如贡茶。不过,起初茶文化和音乐文化二者是没有联系的,都是各自发展各自的。但是唐代以来,茶文化和音乐文化就开始产生融合,这当中也有时代的原因。比如说唐朝佛教兴盛,注重养生,其中茶文化就有这种清雅养生的感觉,而且茶可以让佛教静下心来认真讲座与修行,也可以在心中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在这个时候,禅音乐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于是禅音乐作品逐渐和茶文化融合起来,得到了一定的升华[1]。
唐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迅速,其中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现。不过这个时候的唐朝音乐基本上存在于贵族之间,缺乏市井气息。到了两宋时期,这个现象得到了改变。因为两宋时期的市井经济发展非常快,茶文化逐渐普及到基层百姓。这些变化让茶文化具有现实意义,也就是变得更加接地气。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发展更加旺盛,出现更多的内容,比如说茶的种植和采摘,采茶曲和采茶歌这些相继出现。这些音乐作品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深刻体现出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2]。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茶乐作品既能体现出大众的生活现象,也能体现出艺术的基本特点。茶乐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创设古典宁静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茶首先是一种现实中的物质,从物质上来讲,只是一个代表,而从精神上来说,它则是一种内涵和意义,高于物质本身的价值。现在人们提到茶,更多是修身、宁静、淡泊、和谐这些内容。茶乐作品也受此影响,表达出来的大多也与这些内容相关[4]。它让大众的内心得到满足,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在保持着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爱时,也能够感受到茶乐的美好,既体现了优雅的气质,也体现了中庸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逐渐成为一种象征,既能表现内心的高尚,也能够表现对现实的追求,所以这也是茶能被大众坚定选择的原因。
茶文化可以很好地和轻音乐进行紧密地结合,在古朴清雅的环境之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去品尝出茶古色古香的味道。音乐作品和茶文化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景互融,帮助音乐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古典宁静的意境当中,让品茶的人可以更好地从中获得一些精神的满足,不断地提高品茶人的精神境界。
我国地域宽广,每个地方的水土文化都不一样,所以茶文化也会受此影响,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体系。以我国江西赣南区域和粤北地区为例,赣南的采茶曲和采茶歌比较轻松、欢快,采茶戏也非常盛行,其中以矮子步为寄托;而粤北地区的茶文化音乐则比较热闹、喜庆,给人一种欢快和愉悦的感觉。虽然讲述的内容也差不多,都是关于茶的内容,二者之间的跳动比较大。
以桂南区域的采茶歌作品为例,该作品给人以娓娓道来之感,配以当地独具特色的幽默诙谐的演唱技法,使得采茶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色。另外,鲁南区域亦流行采茶歌,但该区域普遍以小调为主,借助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继承和流传,并无完善的书面形式记录[5]。
当代音乐艺术形式传播和发展,使音乐教育内容愈发多元和丰富。一般来说,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的音乐风格涵盖古典乐、重金属、摇滚乐、爵士乐、现代曲风与轻音乐等,均相继出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而风格的差异会使教师对音乐曲目中蕴藏的传统茶文化内涵解读层面产生偏差,从而在茶文化传承及传播方面产生问题。
首先,音乐教学中对传统茶文化表现形式层面的偏差。茶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茶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困境,特别是茶乐作品教学亟待加强。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学基本上都是主题鲜明、节奏较快的作品,这些音乐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追捧。而对于传统的茶文化,它主要展现出来的是宁静、舒缓的感觉,也就是慢节奏的音乐,所以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心境去感受,就很难去学习茶文化的深层内容,也很难表达出茶乐作品的内涵,从而导致对传统茶文化表现形式出现偏差。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让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市场特征。对于快节奏的音乐学习,音乐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对于沉淀较久的茶文化学习则需要音乐生很长的时间理解,包括从茶的诞生、历史、音乐意境等这些,都是他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只有充分了解到这些内容,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来茶乐作品的内涵。
其次,在茶乐作品鉴赏层面存在误区。茶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在茶乐作品鉴赏层面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容易出现误区。比如说茶的维度比较模糊、对茶的理解不够透彻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音乐教学,也会影响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对茶文化内容的理解,需要比较深的文化基础,还有历史基础,尤其是与茶相关的内容,这对于高校音乐生来说都是不小的学习任务,毕竟他们在艺考的时候并没有着重考察茶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出现相应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或理解不足,也就难以去鉴赏相应的音乐作品。
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主要以为学生们传授音乐及乐理知识为核心目标,音乐教师对于民族文化和音乐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缺乏重视度。此种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音乐教育有效性,导致音乐教育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被边缘化。而受到茶乐的深远影响,我国音乐教学可以基于民族文化、茶文化、情感及音乐等视角入手,进而为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灵感来源。
我国的民族文化内容繁多,也存在着地方文化差异,但是正是因为民族文化和文化差异的存在,才能使茶乐作品丰富多彩,有着不同细节的描述。这些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也是音乐教学中灵感及资源的来源,能够让我国教师有更多教学创新。
以采茶歌和采茶曲为例。目前采茶歌和采茶曲存在于我国广西、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区,这些区域的茶乐作品较多,也具有代表性。虽然都是茶乐作品,可是在内容、曲调和唱法方面上却完全不同。比如说,安徽地区的采茶歌更高昂,让人想起当地的戏曲——黄梅戏[6]。而广西的采茶歌则较为婉转,突出余音绕梁的感觉。这些差异都与当地的文化、环境有关,也与当地的人民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有关。毕竟这些音乐作品也记录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体现人民对未来的期望等。总的来说,这些采茶歌和采茶曲都应该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创新。
我国高校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并不够,因为民族文化是各个地方的文化展现,而学生他所了解到的文化只是与当地相关的文化,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其实不同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来的感觉和意义都不一样,不管是从演奏方面去说,还是从表达方式上讲,民族文化都深受当地民俗风情的影响。在这些旋律中,也可以展现出来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生活乐趣等。所以学习民族文化,既能让学生了解到人文历史、地方历史,也能够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阅历和知识。我们正处于文化复兴的阶段,各种文化潮流逐渐出现,作为高校学生,更需要学习这些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积极与各民族互动,推动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7]。当然,除了学生要认真学习,从高校的角度出发,高校也需要增设民族音乐文化知识课堂,在平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等形式,来加深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从中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不管是对于音乐系的专业学生来说,还是对于非音乐系的学生来说,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活动都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感悟,这也是传播我国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毕竟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传播力量不容小觑。
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比如唱功技巧、发音技巧等,可是却忽略了文化的培训,导致学生处于会音乐却不会用音乐的现象。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可以参考原生态的音乐技巧学习,借鉴它们的优秀之处。所谓原生态的音乐技巧,就是指遵循音乐最初的原则,把它们的内容复原出来,少一些花里胡哨的技巧,多一些真诚的感情。对此,高校也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避免音乐出现畸形发展,也不要为了教学任务而教学,更应该注重音乐本身的价值,做好音乐鉴赏工作。其实,几乎所有的音乐都有它的魅力,都需要人们的鉴赏和领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完的。茶乐也是如此,它的内涵丰富,而且在不同时期的展现不同,不同地区的表达不同。
在茶乐鉴赏的过程当中,不同地区的采茶歌曲也会由于当地的一些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不同的特色文化而有所差异。我国采茶戏主要分布在广西、安徽等地,歌词或悠扬婉转或节奏明快,反映了当地的特色的文化,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样的一个多元化文化艺术特征,也可以更好地帮助采茶的人们能够更好地去反映内心的精神需求。
茶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向人们展现出一种新的宁静世界,现阶段茶乐也成为一种音乐教学资源,丰富高校音乐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注重融入茶乐,在学习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要了解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发挥茶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