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晶晶,林嘉玉,罗艳梅,李 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350001
烧伤可导致人体皮肤大面积受损,而皮肤作为人体与外界接触的屏障,受损后可导致人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降低,极易受病毒、细菌侵袭,引起其他并发症,而疼痛是病人最直观的感受[1]。恐动症主要指因人体遭受疼痛性损伤,导致病人疼痛敏感度增强,对身体活动产生过度恐惧的心理现象[2]。烧伤病人因惧怕疼痛,身体不敢大幅度动作,包括咳嗽、翻身等运动,导致病人发生肺不张、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风险增高,严重影响病人康复进程[3]。因此,为确保病人顺利康复,减轻病人恐动症是十分必要的,临床对于烧伤病人恐动症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烧伤病人恐动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烧伤病人85例,全部病人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体格检查确诊为烧伤,且烧伤面积>1%体表总面积(TBSA);年龄≥18岁;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病情稳定,且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合并精神性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85例烧伤病人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24~52(38.48±5.2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或中专17例,专科及以上46例。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专科及以上)、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致伤原因(火焰、化学物质、热水、其他)。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4]评估,总分10分,分值越高,病人疼痛程度越重;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SDS评分分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6]评估,量表包含消极应对(8个条目)、积极应对(12个条目)2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0~3分评分法,消极/积极应对分值越高,表示病人更趋向于该应对方式。
采用恐动症量表(TSK)[7]评估病人恐动程度,量表包含17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总分为17~68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恐动程度越严重。其中TSK评分>37分表示病人存在恐动心理,将TSK评分>37分的病人纳入发生组,将TSK评分≤37分的病人纳入未发生组。
本研究85例烧伤病人中,有46例(54.12%)发生恐动症;有39例(45.88%)未发生恐动症。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将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将烧伤病人恐动症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未发生=0,发生=1),赋值情况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总面积大、VAS评分高、焦虑、抑郁、消极应对是导致烧伤病人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OR>1,P<0.001)。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烧伤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烧伤病人即使在静止状态下也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导致其担心运动会刺激患处,甚至加重损伤程度,进而对身体活动产生恐惧心理[8]。部分病人甚至因恐惧疼痛而拒绝换药,从而造成病人康复效果不佳。因此,为促进病人康复进程,对烧伤病人产生恐动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85例烧伤病人中,有46例发生恐动症,占54.12%,可见烧伤病人恐动症发生率较高,临床需予以重视。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总面积大、VAS评分高、焦虑、抑郁、消极应对是烧伤病人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烧伤面积。烧伤总面积越大,病人在咳嗽、翻身等运动时疼痛更剧烈,更不愿运动;且病人常会担心运动会导致愈合的患处破损,加重伤势,从而更不愿意活动[9]。另一方面,烧伤面积越大,身体活动越受限制,病人越害怕牵连身体其他部位,恐动症发生风险较高。建议护理人员强化对烧伤病人的宣教,告知病人康复期注意事项,并向病人强调适当运动可促进身体康复,鼓励病人在可耐受范围内进行肢体活动。2)疼痛程度。疼痛是人体对于机体损伤后产生的主观感受,而持续的疼痛不仅会影响人体生理状况,还会导致病人产生畏惧心理[10]。病人烧伤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而身体活动后产生的疼痛感更加剧烈,导致病人潜意识抵制任何可能加剧疼痛的行为,刻意减少身体活动度,诱发恐动症,而恐动症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加重病人身体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人更加抗拒活动[11]。建议护理人员通过宣传手册、动画视频等形式向烧伤病人讲述烧伤康复期疼痛与身体恢复的关系,纠正病人对于身体活动与疼痛关系的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3)焦虑、抑郁。皮肤大面积受损会影响烧伤病人的个人整体形象,极易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会降低病人的康复依从性,使其不愿活动;同时,烧伤病人的康复时间较长,且康复期自我护理禁忌较多,稍不注意极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健康,这会导致病人过度担忧康复效果,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更加抗拒身体活动,诱发恐动症[12]。建议护理人员主动与烧伤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内心想法,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的病人可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引导病人冥想、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缓解病人的负面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措施,降低其恐动症的发生率。4)应对方式。不同应对方式能够体现病人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关乎病人的康复态度。积极应对的烧伤病人为了尽快适应自身变化,常会主动寻找能够帮助自身恢复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他人的帮助,进而消除自身对于活动的恐惧;而消极应对的病人负面情绪多较重,病人常会因担心活动产生新的疼痛、害怕他人的歧视等而产生逃避心理,抗拒身体活动[13]。建议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叮嘱病人家属多关心、鼓励病人,使其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从而积极应对康复期治疗与护理;叮嘱病人遇到困难要勇于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烧伤治疗。
综上所述,烧伤病人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烧伤总面积、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等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来降低恐动症的发生率。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因研究者精力有限,未对更多烧伤病人的恐动症发生状况进行探究,未来可增加样本量,对此展开进一步探究,从而为烧伤病人的护理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