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琦
生活中,也许我们都曾听过身边的朋友这样抱怨:“我感觉我男朋友不喜欢我,他对我太过冷漠了”;“我有自己喜欢的女生,却很害怕和她交往,怕陷进去后她再离开我,我会受到伤害”;“我女朋友长得漂亮,又知书达理,但是我并不相信她是真的爱我。”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大多数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从心理学来说,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通常表现得冷漠和高傲,这可能是因为其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怕见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这样人格的人会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于是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消极被动和不在乎。比如一位外表冷酷的“霸道总裁”,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因为童年时期父母的离婚让他幼小的心灵备受打击,感受自己在最需要母亲的时候却被抛弃,因此有严重的心理阴影。这直接导致了他不相信爱情。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从小就没有被好好地爱过,连自己的母亲都离开了自己,还相信什么爱情呢?所以,即使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生,也往往会去回避这样的关系,不让对方靠近自己,刻意与对方保持距离。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人格,这样的人在处理亲密关系上,往往会压抑自己内心的感情,不敢与喜欢的人过于亲密;
你说你喜欢太阳,却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进阴凉的地方;你说你喜欢风,却在刮风的时候关上窗户;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害怕你说,你也喜欢我。这是具有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常态,渴望爱却回避爱。
从心理学上讲,通常有四种依恋模式。第一种是安全型,低回避、低焦虑;第二种是痴迷型,低回避,高焦虑;第三种是疏离型,高回避、低焦虑;第四种是恐惧型,高回避、高焦虑。回避型依恋是四种依恋模式中的一种,多为疏离型,严重的会偏恐惧型。主要表现为社交回避,他们由于过于敏感并恐惧可能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被拒绝或不被需要,于是更倾向不去参与任何社交场合,包括聚会、演讲等。这些人主要的情感特点是羞耻感,他们可能会投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或工作,以回避人际交往;或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并表现出讨好、顺从他人的倾向。
要想让一个回避型依恋者能通过自我反思,意识到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首先要勇敢正视内心的最深处。从内心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根源,然后不加修饰、不逃避地回忆自己的过去,通过学习和思考,重构情感和行为经验,大胆肯定自己的正当需求。
其次,拒绝逃避现实,大胆面对自己。面对那些通过沉溺游戏、拒绝社交方式逃避的回避型人士,需要鼓勵自己做一些自己害怕和逃避的事,有时候要适时地、勇敢地打败自己的保护机制,怕什么,就做什么,反其道而行之,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拥有说出爱的勇气。
第三,学习爱与被爱的能力,学会依赖他人。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提升知识水平,用所学知识替换过往回避的错误逻辑方式,使自己不再极度恐惧情绪、回避情绪,改变为控制情绪和疏解情绪。当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时,一定要及时寻找专业人士帮助。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直面问题,学会接纳,要相信无论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
在有伴侣的情况下,回避型依恋的成年人通常不愿意在有压力时寻求伴侣的支持。他们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中需要什么,又该担心什么。因此,回避型依恋的成年人对自身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通常比其他依恋类型的人更低。有研究表明,回避型依恋的成年人在一生中离婚和多次结婚的可能性也更大。
最后,作为伴侣,要引导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认识自我,鼓励需求表达。回避型依恋人格总是伴随着低自尊,他们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总是习惯性地逃避感情,并且越逃避,感情越容易失败。太多次的情感失败,导致他们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或不配得到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作为伴侣,我们在与他们相处时,要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引导对方也积极表达,这样有利于彼此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