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策略

2023-08-14 15:51:05池兆辉
学苑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师应法治道德

池兆辉

(福建省永泰县青云中学,福建永泰 350700)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教育教学始终存在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道德建设的问题,这虽然有助于学生的升学,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被高度重视,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更为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对课程举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让学生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注重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探寻对应的新型进行模式,以此来为学生营造更为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帮助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同时,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分析发现,不少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教学与题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让学生在死记硬背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对教材各知识点进行了记忆,却未达到理解后深刻记忆的目的,这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响。

(二)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不足

初中生每天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知识学习以及复习的压力较大,再加上面临中考的压力,这让不少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在考试中占分值较低,对其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投入程度不足。在学生不正确学习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足,甚至还存在对其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的现象,这些教学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该学科学习能力以及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比较单调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实情做好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以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生活经验,以便学生更好理解与构建知识的同时,具备将其融入实际生活中的意识与能力。而以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来说,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学时仅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然也局限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四)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十分重要。部分教师在响应教学改革要求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预留了独立思考与分析的时间,但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未得到发挥,这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学科,学生通过对教材中道德层面和法治层面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够将其融入实际生活之中,对更多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便有效实现了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提高,并为学生正确树立三观打好了基础。另外,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也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核心的教育目标之一。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任务,且也是多学科教师都需要共同参与的任务。所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秉承核心素养理念,加强对学生学科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素养要点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渐具备以及提高政治学科素养,这为学生适应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品质的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为了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改革效果,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理念进行现存教学问题的反思,提出更多优化与创新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可以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中学习,不仅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理想,还让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得以大大提高。为此,在日常道德与法治课前,教师应做好精心的教学设计,确保每节课都充斥着丰富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憧憬美好集体》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集体愿景的含义和作用,并重点让学生对美好集体的特征进行把握,具备建设美好集体的意识与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美好集体的各个具体特征,引入对应的情境性案例,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让学生结合案例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知识。之后,再让学生根据美好集体的特征考察所在的集体,对其需要改进之处进行说明,努力让学生所在集体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学生进行了情景性案例学习,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班集体的反思,并提出了让自己所在班级更加美好的方法,并在生活中积极落实。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整节课的学习与实践兴趣都比较高涨,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的理解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积极影响,还通过在教育领域的融入,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形象性更强的教学情境,往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在了解为人处世之道,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后,虽然良好道德品质已经形成,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的意识,导致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不足,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应对网络中的正反面案例进行搜集与展示,让学生在对具体案例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中,对案例背后蕴含的观念进行了解,并让学生在案例的引领下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再如,在教学《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之后,能够实现对其实践应用,如:“我国大部分部门的名称中都有‘人民’二字,请说明其原因是什么?”(利用多媒体对更多国家部门的名称图片进行展示,并辅以一些图文资料)对于该问题,教师不要着急让学生给出答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待学生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观点并表达之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的主要特点,国家一切权利均属于人民。

通过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是以主体者参与到了学习中,有了充分的分析与思考机会,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均会得以提高,为学生日后更好解决生活问题打好了基础,更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支持。

(三)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这既有利于高质量课堂的构建,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探讨中感受学科魅力,让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逐步增强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要想达成此理想的探究教学活动开展效果,教师应注重课程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

例如,在教学《全面依法治国》相关内容时,在学生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引入辩论性的探究活动,如辩题是“法律对实际生活的中必要性”,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为了确保辩论的质量,教师应在辩论前为两方提供充分的资料搜集时间,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如国内重大犯罪案件、国内一年重大犯罪案件的数量等。如此,在各组信息整理之后参与辩论活动,不仅可以成功培养与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还实现了对学生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究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为学生搭建了理论向正确观念、实践能力转变的平台,这让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价值更加突出,也让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效果也更为理想。

(四)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编,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不断加强,但部分知识点的编排未达到这一点,这便需要教师具有联系实际生活教学的意识,以便缩短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更好理解的基础上,具备主动以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并养成此种习惯。这样学生在不断汲取学科营养,以及发展学科能力时,才可以得以健康成长,并加速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共圆中国梦》相关内容时,教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状态思考:“自己该如何与国家建立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明确自己美好生活是由国家所给,所以,自己应该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为中国梦实现的付出努力之上。再如,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某位学生在一次考试失利之后,便一蹶不振”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这位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假如你现在是这位同学,你准备如何做?”再给出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之后,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说“学习如人生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克服困境,才可以重新考出理想成绩”;还有的学生说“应该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针对性突破,让自己的生命更具韧性”......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既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深入理解与掌握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保证。

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关于知识理解的难度降低,理解的质量不断提高,自然达成了课堂教学效率持续提高的目的。且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则是学生学科素养得以高质量培养的重要助力。

(五)借助教学实践,深化对学生的引导

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往往因为学科知识的理论性较强,而表现的学习热情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深化对学生的引导效果,随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形成效果也更为理想。

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有关初中生可能会遇到的侵害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每个小组搜集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侵害的方面不局限,要最大限度搜集,并以表格做好整理。在各组完成实践任务之后,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在课堂中分享实践成果的机会,以便于学生在对个人实践成果以及其他小组实践成果了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实践活动的合理开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以学科知识对社会问题分析的意识与能力有了大大提高,这便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为其改革提供了支持与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个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课程价值进行把握,从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多媒体情境、开展探究教学活动、联系实际生活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深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改革效果,进而助力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