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红
公主岭市苇子沟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公主岭 136100
春季气候相对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是诱发肉鸡呼吸道疾病重要时期。导致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原因较多,一旦发生便为病原体的快速蔓延开通渠道,会引发支原体病毒以及大肠杆菌的肆意入侵,已呈现出病程长、病因多样化、难彻底治疗等特性。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鸡群发育速度下降、成活率较低,因此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春季肉鸡呼吸道疾病的诱因以及预防策略进行探讨,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禽类呼吸系统呈现特殊性,具备特有的气囊结构,气管较长,肺部不可扩张,并且处于固定状态,整体没有横隔膜,只有气囊包裹。因此,禽类呼吸系统便是从鼻到肺,延伸到腹腔脏器,随后再蔓延至身体以及各部分组织。
春季气温相对较低,是禽类呼吸道疾病高发阶段,最常见肉鸡呼吸道综合症分别有以下几种:①支原体。该疾病临床以甩头、甩鼻子、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且恢复速度较慢,主要受到气温降低因素影响,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②大肠杆菌。该疾病所引发气囊炎,是禽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综上所述,鸡群出现呼吸道综合征病因较多,除了最常见的支原体以及大肠杆菌,也会因新城疫等多种疾病和病毒所引发呼吸道疾病,这便给肉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带来挑战。
春季饲养肉鸡期间,因为气温相对较低,所以习惯性将门窗处于密封状态。有的养殖户采用多层塑料将门窗进行密封,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感冒,导致鸡舍内很少通风。鸡群会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长时间在鸡舍空气循环,很容易导致鸡群出现眼睫毛发红、流泪、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症状。
大多数鸡舍湿度较低,标准化鸡舍都采用暖风供暖方式,结合风机向外排风,以此导致引入鸡舍的空气通常是干热风,造成鸡群出现支气管、气管呼吸过程水分严重缺失,气管壁绒毛出现脱落状,影响机体免疫受到损害,打破身体第一道屏障。另外,鸡舍的湿度较低,导致内部出现大量的悬浮物,比如:皮屑、灰尘、绒毛等,数量较大,严重超标,并且本身携带较多病毒细菌,通过呼吸便会引发鸡群肺部、支气管、气囊等部位出现感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坏,降低机体免疫屏障。
对鸡舍进风设计分析发现,大部分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通常以保温作用为重要条件,对进风口的设计便会减少,进而影响空气流量。因此鸡群长期便处于缺氧情况,导致其心、肺部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引发肺部脏器出现发炎、变黑等现象,进而引发鸡群出现呼吸道疾病。
鸡舍排风系统设计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鸡舍内部的二氧化碳以及氨气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对鸡群呼吸道黏膜造成严重刺激,引发肉鸡呼吸道出现炎症,甚至有出血情况。
因细菌侵入引发呼吸道疾病,最常见便是大肠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以雏鸡的沙门氏菌为例,所排出的类便会呈现白色类糊状为主要特征,又将其称作为鸡白痢。这种疾病大多发生于雏鸡阶段,治疗过程艰难、死亡率也较高,所患有白痢的雏鸡群,会呈现出呼吸道相关症状,主要表现出呼吸运动加快,双翅张开,身体羽毛蓬松,伴随出现少量咳嗽声,呼吸声会出现“哔卜”样等。
因病毒而引发鸡群呼吸道疾病,以新城疫为例,出现咳嗽、发热、排黄绿稀便为主要特征,对鸡体进行解剖发现,喉头部分气管出现出血以及充血情况;盲肠扁桃体出现肿胀伴随有出血情况;在回肠淋巴滤泡处,主要以出现出血、枣核样肿胀等特点;直肠呈现条纹状出血现象;肌胃角质层下方有明显出血点。
冬春季节在肉鸡饲养期间,要合理设计其密度。建议饲养10 ~12 只/m2;夏秋季节时期,饲养8 ~10只/m。根据季节性合理调整养殖的密度,太小会影响自身的经济效益;密度太大,很容易引发呼吸道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建议养殖户根据季节性以及鸡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养殖的数量。
肉鸡通常都具备生长速度较快的特性,但实际生长过程中会因为生长速度较快,导致各种微量元素无法正常供应,以此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无法适应生存环境,引发各种疾病的入侵。另外,弱鸡生长速度较快,很容易影响肌肉的实际品质,导致其肉质无法达到广大民众的需求。这便要求饲养人员合理控制料肉比,控制肉鸡生长速度,提高肉质质量,改善机体免疫力,才能减少疾病入侵。
在各地饲养肉鸡,会因地区或气候的不同,所采用的饲养方式也会呈现多样化。大多数的肉鸡饲养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鸡舍甚至处于开放式的模式。春季气候较为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是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季节,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导致各种传染病的诱发和蔓延。其中呼吸道疾病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因此养殖户必须合理控制鸡舍的温度,安置合理的通风设备,并且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改善鸡舍的生存环境。首先,雏鸡阶段主要以保暖为主,因为该阶段的机体温度调节能力较差,通风要起到辅助作用,尽量改善鸡舍内部空气质量;肉鸡在后期生长阶段,身体温度调节能力逐渐形成,对鸡舍内环境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可合理将温度调节即可,并且采用合理的通风设备,改善鸡舍空气环境。另外,随着肉鸡生长其呼吸量加大,所需要的氧气量也逐渐剧增,这便需要加强通风设备,提供足够的氧剂量。加强室内的排风系统,将产生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舍外,为鸡群塑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保障鸡群健康生长,减少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入侵。
肉鸡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舍内的湿度。如果鸡舍内的湿度较高,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相关疾病;如果湿度相对较低,也会影响肉鸡的生长过程。在饲养前期,尽量设置高湿的环境,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建议将湿度相对设置大一些,尽量保持在60%~70%;在饲养后期,肉鸡快速生长,如果依然处于高湿的生存环境中很容易导致球虫病的产生,因此要将湿度设置相对小一些,尽量保持在40%左右即可。
肉鸡在饲养过程中,无论任何疾病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概率增加、疾病蔓延速度较快等风险。因此,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必须要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在防的基础上下足功夫,以此做好鸡群的“养”“防”“检”“治”等各项工作,坚决将各种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3.5.1 肉鸡在预防各种疾病期间,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做出相对应的免疫流程。例如:春季是各种呼吸疾病多发的季节,这对免疫程序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建议养殖户在原有的免疫基础上,可以增加支原体疫苗的免疫,适当为肉鸡提供一些增加抵抗力的维生素以及微生态制剂。
3.5.2 给肉鸡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要根据鸡舍以及鸡群的实际情况接种,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5.2.1 必须采用正规厂家的合格疫苗,并且确保各项疫苗的包装完好,并在其有效期和使用期限以内。
3.5.2.2 接种疫苗的鸡群必须处于健康状态,鸡舍内部环境较为洁净,提前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保持鸡舍内的干净卫生,建议最好在晴天接种疫苗。
3.5.2.3 在接种疫苗的前后2 d 时间内,提前做好家禽的消毒和杀菌工作。在2 d 内禁止使用各种喷雾消毒药剂,并且不能使用各种抗生素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免疫机制的药物等等。
3.5.2.4 防止鸡群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建议在接种疫苗前后几天内,喂食一些电解多维或者黄芪多糖等。另外,在接种疫苗期间,可在其中添加白细胞介素等药物。在接种疫苗期间,应合理控制鸡舍内的温度。
3.5.2.5 疫苗在开封之后,必须在1 ~2 h 之内使用,以防止影响疫苗的效果。在接种完成后,不要将疫苗空瓶或者其它药物随处乱扔,以预防其他疾病的传播和诱发。
3.5.2.6 刚接种完疫苗之后,随时观察鸡群的整体状态。如果所有的肉鸡都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便做好日常的通风以及饲养工作即可,以此便完成合格的免疫流程。如果有个别肉鸡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只是有个别的肉鸡出现应激反应,并不会对整体鸡群造成影响,只要对个别的肉鸡进行处理即可。如果鸡群整体出现萎靡、打蔫、不爱活动、两眼发胀、流泪等状态时,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另外,需要注意:①如果在阴雨天接种疫苗时,可在接种前后使用一些抗应激药物,减少因天气影响给鸡群带来的应激反应;②如果附近的养殖场出现其他疫情时,对本场的疫苗接种提前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可根据疫情情况适当使用药物提前预防,加强饲养场的管理工作,并为接种疫苗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