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吉莉 刘晓梅
[摘 要] 日本政府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先后对以《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为主的相关法律中的退休年龄进行了多次修改,主要是针对60岁、65岁和70岁三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进行“延迟退休”的渐进改革。日本政府还通过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强制或自愿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以及社会文化建设等综合措施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其劳动力不足、养老金财政压力大等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老龄化程度高、速度快,面临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与日本在老龄化程度、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日本在延迟退休年龄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老年人;延迟退休;日本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11. 056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3)11- 0197- 04
0 引 言
“健康老齡化”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群体更加健康长寿,拥有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能辅以更加灵活的退休制度,他们能够继续为家庭或社会提供服务[1]。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老龄化程度深,面临着因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重、养老金财政压力大等问题。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本政府通过修改法律法规、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等手段来促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面临着老龄化难题。我国积极实施健康老龄化发展战略,人均寿命也不断延长,2021年达到了78.2岁。按照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还有17至27年的人生旅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必然选择。学习借鉴日本延迟退休年龄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1 日本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和效果
1.1 日本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
1.1.1 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大体是在50或55周岁[2]。1971年,日本在正式进入老龄社会之后颁布了《中老年人就业促进法》,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给予资金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尝试将退休年龄从55岁延迟到60岁。1986年,日本修改《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将法定退休年龄定为60岁。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深和人均寿命的延长,2004年,日本政府重新修改了《老年人就业稳定法》,提出从2006年4月1日开始,到2013年4月结束,每三年退休年龄延迟一岁,阶段性地将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在健康寿命延长的同时工作意愿也在上升。因此,2021年4月1日,日本政府又一次对《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进行修改,强调将退休年龄分阶段地从65岁延迟到70岁。
1.1.2 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
日本的养老金包括国民年金、厚生养老金及共济年金。国民年金原则上是从65岁开始领取,但日本政府提倡自愿延迟领取年龄,并建立了养老金领取激励机制,即退休人员领取时间越晚,领取到的养老金金额越高。2021年6月,厚生劳动省正式颁布修改案《养老金制度改革法》,在自愿延迟国民年金领取年龄方面有以下两个变化:第一,将自愿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范围从60至70岁扩展到60至75岁;第二,将自愿延迟领取年龄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进行了调整,上调减额利率为0.4%(最大为24%),上调增额利率为每月0.7%(最大为84%)。如果是选择75岁之后才开始领取国民养老金,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将会增加84%。
而厚生养老金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期限直接挂钩,日本政府多次从法律层面修改其领取年龄。日本政府在1944年颁布了《厚生年金保险法》,该法将养老金开始支付的年龄定为五十岁,但此时的人均寿命还不到五十岁。1954年,日本政府把厚生养老金的领取年龄逐步推迟到60岁,从1957年开始实施,每过4年延迟1岁。1985年,将其领取年龄从60岁延迟至65岁。为了促进该政策的顺利实施,2000年,日本政府将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的“报酬比例部分养老金”的相关内容做出修改,明确了其具体实施时间。
1.1.3 促进就业政策
日本政府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了很多老年人再就业政策。从政府角度来看,重点在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老年人就业。其中主要有《老年福利法》《中老年人就业促进法》《高年龄继续雇佣补贴金制度》以及《国民年金修正法案》等多部法律。2020年3月,日本政府通过了《老年人雇用安定法》修订案,一同颁布的还有《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就业保险法》《劳动者事故赔偿法》等6部法律。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雇主作为就业的关键一环,要大力激励其雇佣高龄劳动者。日本政府强调要对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和雇佣高龄劳动者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其他补贴。如建立“促进继续雇佣援助金”“就业促进补助金”及“老年人雇佣模范企业援助基金”等。在《2022老年白皮书》中也提出了要强化对企业的补助制度措施,通过介绍新制定的延长继续雇佣和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的手册和优秀事例集,对企业进行游说、咨询以及援助。从退休老年人角度来看,重点在于为其再就业提供各种资金、渠道保障。如发放特定求职者就业发展补助金等;实施高龄退休人员职业人才库业务(2016年度新事业);在全国300个光环工作地点设立“终身在职支持窗口”,重点支持65岁以上的高龄求职者再就业等。
1.1.4 文化建设
效忠精神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民族精神之一,在“忠”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员工们效忠自己工作的企业,对其有一种忠诚意识,他们自愿为企业奉献一生[3]。受到佛教禅宗文化的影响,日本自古以来也有专心致志于农业生产的“精农主义”性格[4]。在各种文化的熏陶下,日本人也将“勤奋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从政府到企业、高校再到各类民间组织,对老龄问题的全面支持为实现老有所为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例如政府每年举办的“915敬老节”;丰田公司为老龄化研讨会提供资金资助;民间成立的老年医学会等各类组织;日本高校和企业的重点研究内容等。在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支持下,日本政府在老龄化问题上建立起了多领域、多源头、多学科的老年支持网络[5]。
1.2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效果
日本政府通过这些措施手段,其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21年4月1日颁布的《老年人就业稳定法》修改案显示,日本的退休年龄已经从1887年的55岁延迟到了2021年的70岁。第二,从劳动意愿上来看,根据日本政府在1993年所做的就业意愿调查显示,与法国、德国、美国等其他六个国家相比,日本老年人就业意愿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第三,从养老基金的角度来说,日本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最终聚焦在强制延长缴费时间,这对于养老金待遇的计算也是有明确作用[6]。在财政资金上,延迟老年人退休和养老金领取年龄,减缓了养老金的支出,为日本养老金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相应的时间。第四,从老年群体的就业来看,根据日本《2021年老年白皮书》可知,自2015年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就业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有效减缓了劳动力不够的问题。第五,从老年人的就业行业来看,《2021年老年白皮书》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有11.7%是临时和兼职雇员,5.2%从事私营服务业,4.8%是全职雇员,4.1%从事自营农林渔业。由此可见,还是有些企业对再就业的老年人存在就业歧视,出现工作地位下降、工资降低等问题[7]。
2 中国延迟退休的现状和启示
2.1 现 状
2.1.1 退休年龄偏低
从人口寿命的角度来看,我国退休政策确定时的人均寿命仅40岁左右,而截至2021年底,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几乎是成立初期人均寿命的两倍。国务院在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强调,要不断贯彻健康老龄化理念,更是提出到2025年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8.93岁。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我国居民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劳动群体进入职场的年龄将会推迟,可是他们的退休年龄却没有相应延迟。如果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一直不变,将造成劳动者的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2.1.2 退休年龄性别差异大
从法定退休年龄来看,我国男女干部间的退休年龄差为5岁,男女工人间的退休年龄差为10岁。这种差距是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男女体力和教育程度的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4.7岁,女性为80.5岁,男女之间相差近6岁,且女性高于男性。同时,随着国家政府日益重视国民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如今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并且男女差异越来越小。1982 年至 2010 年,高学历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了近十倍,且呈现男性高学历老人比例下降,女性高学历老人比例上升的趋势。这种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将会缩短女性平均工作年限,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女性获得公平晋升的机会,并且会加大养老保险的负担。
2.1.3 民众的抵触情绪强烈
延迟退休意味着年龄上涨、身体功能下降,这对脑力劳动者而言可能影响不大。而对体力劳动者而言,身体功能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我国的职业人群中,虽然从事脑力工作的劳动者人数不断上升,但体力劳动者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我国体力劳动者占各行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较大,截至2020年底,从事采矿业的劳动者占各行业就业人数总和之比为2.07%,制造业占比为22.33%,建筑行业占比为12.64%。就建筑行业而言,其就业人数从2005至2018年大致呈现上升趋势(2019至2020受新冠疫情影响),从业人数占比较高。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其工作风险大、体力消耗大、工作强度高,让一些还没有退休的工作人员的健康亮起红灯,延迟退休政策并不适合他们。由此可见,如果强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不但会影响这部分劳动者的生理健康,而且很可能会使他们对政策产生抵触情绪。
2.2 启 示
2.2.1 完善立法保障
法律是制度的前提和保障,是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的基础。对于延迟退休政策而言,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支撑体系,并体现出立法时间早、完善程度高等特点。而我国在延迟退休法律建设上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要提前完善法律基础,保障各方权益。考虑到劳动者的特殊性,延迟退休涉及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完善劳动法的相关内容,从企业的角度为延迟退休群体的就业保驾护航。
2.2.2 实行自愿的渐进延迟退休政策
日本在出台延迟退休政策时总是遵循渐进性原则。面对我国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在自愿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分阶段、分群体等方式来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劳动者来说,自愿、渐进地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给予他们观望期和适应期,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对于企业、政府而言,企业可以利用这个适应期来更好地配合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也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观察劳动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政策规定,出台更加合理的政策。
2.2.3 建立弹性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制度
有很多研究对养老金制度与延迟退休制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论证,并得出结论认为延迟退休制度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养老金制度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即养老金制度的设计缺乏激励性的机制[8]。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的退休生活,实行激励性质的弹性养老金制度,从经济的角度来激励劳动者继续就业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实行弹性领取养老金的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励部分员工延迟退休。
2.2.4 注重社会文化建设
我国对老年人再就业的认可度比日本更低[9]。我国很多老年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他们更愿意待在家里靠儿女养老。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老有所为”的思想文化建设,可以从家庭、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加强宣传,鼓励老年群体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同时也让年轻群体意识到终身工作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转变人们对老年人继续工作的看法,为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作者不详].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战略[N].中国人口报,2012-04-16(3).
[2]丁英顺.日本延迟退休年龄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2016(7):71-74.
[3]蒋家玉,杜玲莉.日本老年人再就业经验对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启发[J].商业观察,2021(36):59-64.
[4]松尾康二.日本深层文化与中日文化交流在21世纪的作用[J].日本研究,1998(2):74-77.
[5]陈薇.老有所为:日本和中国香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和启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19(4):58-61.
[6]何家华.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7]张士斌.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日本经验与中国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14(1):66-75.
[8]王克祥,于凌云.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6(1):57-65.
[9]鐘佳伶,杜玲莉.日本退休制度改革举措对我国延迟退休改革的启示[J].科学发展,2021(11):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