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继霞,王童舒
(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2.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转型与技术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不断调整,以适应我国新的发展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应用型高等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1]。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型人才,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有效回应,象征着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现代学徒制旨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挖掘优势资源,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单纯的理论教育及传统学徒制不同,现代学徒制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场景不符的局面[2],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新路径。学徒制是以工促学、工学交替的最佳形式,有利于使职业院校和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于教育发展的成果,也能使职业教育更加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在企业中培养的技能相结合;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路径,为职业技术院校节省物力,培养知识与能力兼备的高水平技术型人才;有助于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为企业输送技术型人才。“现代学徒制为企业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选、育、用、留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效缓解了企业转型升级中招工难和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难题,调动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融合。”[3]现代学徒制为职业院校与企业搭建了合作桥梁,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学徒制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熏陶,而且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实践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教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助于师父与教师更好地针对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优化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学徒制有助于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训练。学生深入企业,在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实训,接受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职业训练,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历企业的专业培养之后,学生对本专业及自己今后的职业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
学徒制的落实与完善,离不开相关政策与制度的保障。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不断深入落实,教育部门也曾颁布相关规定保障学徒制的推进。但与国外的现代学徒制政策体系相比,我国的相关制度仍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有关部门颁布了一些关于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件,但缺乏对相关政策的落实与监督,且“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提法主要以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的政策性文件出现,总体上比较宏观,国家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存在不明晰等问题。”[4]这些问题阻碍了学徒制的落实与推进。具体而言,现有政策对学徒的能力培养缺乏统一的培训、考核和评价标准,对相关企业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有待完善;缺乏对相关企业的激励机制,使得部分企业在推行学徒制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法律层面缺少对学徒的合法身份和正当权益的相关规定,学徒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制度与政策方面的缺失,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的深入推进与落实。
许多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其落实,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职业院校缺乏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模式、培养方案,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使得学徒制的落实难以获得相应的保障;缺乏与学生工作实践相关的理论课程设置,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脱节,难以从学生个体特点及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入手重建课程;缺少与学徒制培养模式相应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难以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反馈作用;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及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不到位,导致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时缺乏工作积极性,难以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在学徒制推进过程中缺乏完善、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与配套保障,无疑为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增加了难度。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落实过程中,相关企业起着落实实践计划、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部分问题。现代学徒制意味着校企之间需要深度合作、协同培养人才,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激励,或出于对经济收益、人力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部分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使学生在作为学徒学习的过程中难以获得独立顶岗工作、实操实训的机会,弱化了学徒制的教学效果。同时,部分企业对学徒制的落实程度有待提升。由于现实因素影响,企业选派的师父往往不是经验丰富的骨干员工,且存在一位师父指导多名徒弟的情况,使得学生难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在学校内接受校内教师的指导,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中接受行业师父的指导,积累实践经验。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校内教师与行业师父往往各行其是,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系统一致性与科学性,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学徒制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现代学徒制使职业院校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有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十分受学生的欢迎。但在实际过程中,部分学生仍持有比较传统的观念,认为接受职业教育应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对实践操作训练的重视程度较低;或缺乏清晰的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未充分认识到学徒制的重要意义。因为缺乏学生正当权益保障制度,学生在企业中作为学徒的正当身份以及培训期间的保险、薪酬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部分企业对学生的培训与指导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使学生难以真正从培训中受益。诸多原因导致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在面对学徒制时缺乏热情与积极性,削弱了学徒制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入落实与良性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与政策保障为基础。“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横跨产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实施和运转离不开法律和操作层面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设计。”[5]完善的制度及政策在现代学徒制的落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策法规的实行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不断强化对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制定相应政策与制度激励相关企业,大力发挥企业这一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校和企业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推动落实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与企业这两个主体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中学徒制的落实与推进提供政策扶持与保障。
作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主体,职业院校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院校应加强有关学徒制实施的顶层设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与模式,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以保障学徒制的有效落实。为了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职业院校应强化相关课程建设,根据劳动市场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构建科学性、系统性课程,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此外,“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等特点, 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客观、有效地执行。”[6]在学徒制推进过程中,要对教学实施情况、学生培养情况、企业反馈情况等进行有效的考核与评估,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学校、企业、学生等为主体展开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以便更好地践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作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另一重要主体,应在实践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实现共赢。首先应做到与院校共同管理、培养学生,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共同构建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企业应配备强大的师资团队,作为落实学徒制的坚实保障。要选拔聘用那些能力出众、爱岗敬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工匠作为学徒的师父,并完善对师资团队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使师父们在培训过程中善于激发学徒的主动性,给予学徒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与校内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使学徒的培养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使其切实获得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企业要根据政策与法规的有关规定,与学徒签订合约,保障学徒在实践与培训中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企业的培养能力与发展水平,实现学生、院校与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为学徒制的落实提供坚实的支持与保障。
在学徒制落实过程中,有关部门与职业院校应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践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转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学生应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以今后就业的目标及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为导向,明晰职业方向,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热情,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如何使教育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培养出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推动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深入落实,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深化落实,需要在理论层面对职业教育中运用学徒制模式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分析,并在实践层面对学徒制落实现状进行研究,在实践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在依靠政策与法规有力推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看作学习的真正主体,调动各个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与教育热情,形成多方合力,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徒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