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珍
[摘 要]当前,我国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时期,既有发展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而对于众多金融机构而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强调的“新发展格局”成为金融机构落实内部控制与提升综合质量水平的工作主线和重要引导。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与研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四型”审计模式,分别论述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及新发展格局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四型”审计模式为核心探讨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四型”审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机构等都越发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举措,强化综合竞争实力,提升管理水平,着力降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风险。金融行业同样可以强化内部控制手段,结合金融机构当前业务工作流程,梳理风险点,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创新发展精神,尤其是在当前新发展格局的势头下,要紧抓发展机遇,直面发展挑战和经营风险问题,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 新发展格局概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不仅意味着我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还要加快培育我国内需体系,扩大内需战略,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力量为核心,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理念同样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统一大市场一方面体现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行业都需要着力构建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本、资源以及各类要素的有效流通与聚集,从而实现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目标,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新发展格局也为金融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各类金融机构需要将新发展格局的服务要求和工作重点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主线,同时也要加速推进金融领域“双向开放”的发展要素,积极引进国际优秀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丰富国内投资金融市场,实现金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1]。
2 新发展格局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影响
2.1 提供公平高效的经济市场空间
新发展格局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其需要时刻遵循公平高效的目标,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旨在全面营造公平与效率并存的经济市场活动空间。当前,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以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落实效果等作为重要指标。我国已经针对金融机构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制度要求,在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等方面明确了制度性安排,对此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要求,依法依规、严格落实经营活动,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内部控制信息,保证内部控制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各类投资者都能全面了解当前金融机构的运行与发展情况,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也能帮助投资人建立自信心,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奠定重要基础。
2.2 完善金融机构风险体系建设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全面落实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经济基础,实现经济领域的循环畅通以及各行业企业的有效衔接。我国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且逐渐以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为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其中,金融机构始终要发挥重要作用,但新发展格局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金融机构可以全面强化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从当前机构的内部运营管理情况出发,进一步分析与了解在当前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从而明确未来的风险情况,明确風险发生点位,以做到专项处理与优化整改,全面提高金融机构风险体系建设水平,深入挖掘金融机构自身管理工作的创新点和落脚点[2]。
2.3 鼓励技术及产品创新投入
新环境下,我国各行业都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鼓励金融产品创新。随着数字生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高水平科技应用及专项研发水平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创新型产业升级幅度加大,为我国国内大循环增添了更多的内生动力。金融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同样需要实现科技赋能,以科技和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加强创新改革水平,并着力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等多维度的创新要素,以促使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新发展
格局。
3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受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影响,各类金融机构的涌现速度大幅提升,金融领域的内部竞争和业务覆盖竞争越发强烈,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水平,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探索新领域,甚至将焦点凝聚在高风险和高收益类型的业务中,如贷款承诺业务等,但此类业务的收益与风险同在,如果爆发隐性风险问题将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经济风险,甚至会直接危及金融机构的市场信誉度。在此期间,仍有很多金融机构并不重视风险管控,缺少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忽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导致金融机构各类新型业务的风险因素增加,容易引发决策失误等问题[3]。
3.2 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意识
内部控制是减少危机影响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方法,对于金融行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同样也是如此,但仍有很多机构的内部控制手段相对薄弱,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晰,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各部门的约束制度和工作条例仍旧相差甚远,个别业务和工作内容出现了权责交叉或责任推诿情况,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效率低下、风险隐患频发。
3.3 监督管理平台的作用仍需完善
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管理平台仍需进一步完善,很多金融机构的内部业务活动监管者,同样也是该活动的重要组织者,甚至还会存在重视业务而忽视监督的情况。在实施内部监督与管理时,大多需要围绕不同业务的实际落实流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排查,但在排查风险点和风险控制时仍存在疏忽及监督机制弱化的情况,例如在结合当前风险点位对金融机构的内部人员进行权责分工时,由于个别部门人员数量不足,容易出现身兼数职或多人串岗的情况,这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内部监督与管理。
3.4 内控文化及信息建设不足
金融机构的信息建设和内部控制文化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落实效果,但也具有隐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实现信息化建设时,可以将原有的业务平台并入内部控制信息平台中,实现二者的共同推进,让内部控制信息平台能够全面覆盖业务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落实风险预测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文化也有利于保障金融机构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投身于内部控制体系和执行之中,保障金融机构的依法合规经营。
4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四型”审计模式实施对策
4.1 发展型审计模式
新发展格局所强调的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优化的必经之路及主要趋势。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我国迎来了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例如,新能源产业和智能化技术等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让我国制造业等领域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了稳步提升。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打造更高质量的经济引擎。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同样也要始终保持发展的眼光,聚焦高质量金融发展,全面构建更加完备的金融市场,将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双向开放与绿色金融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构想过程中的基础要素。
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手段与发展战略是否真正符合自身的发展前景和路线要求,是否真正科学可行,是否与新发展格局之间具有契合性。对此,可以全面分析金融机构以往年度的工作总结和未来年度规划、企业战略发展方案、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分解内容等,全面审计战略发展目标,并对相关文件资料展开审计检查,避免金融机构出现实际经营与管理情况相脱节的问题。另外,要重点审计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体系是否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匹配,可以对当前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审计检查,尤其要对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工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落实效果等进行审计与检查,以进一步保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4.2 融合型审计模式
融合型审计主要是指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融合化发展。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意味着对财务人员、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其更侧重风险管理,尤其是针对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战略实现效果的事件和内容,应进行全面的风险研判与风险评估,其中内部控制工作要强化合规管理,将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进行统筹规划与同步落实。当前我国新发展格局中双循环以及国内大循环的趋势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在机构自身的管控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等方面,需要着重强化专项风险管理。对此,金融機构在进行审计时可以重点关注是否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和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的组织架构下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另外,要保障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目标的明确性与一致性,可以综合调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文件资料和管理报告,判断其是否真正开展了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举措。最后要对金融机构制度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保证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法律法规、政策之间保持一致,定期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违规及风险操作问题。
4.3 创新型审计模式
创新型审计模式的重点在于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一片向好,虽然在经济复苏与扩大内需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从供给侧来看,其整体创新能力仍与我国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如何优化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改革,成为各行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新发展格局的影响下,金融机构需着重防范与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对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而增加的各类高风险及高收益的业务类型,应对此类业务风险与金融机构的自身经营与管理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防控,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有效规避业务风险的发生。
在落实审计工作时需要保障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工作和内部控制举措,要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有效评估与论证金融机构各项举措的实践情况和落地效果。对重大金融风险问题进行持续防控,与此同时还要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和监管部门进行责任审计,管理干部要始终保持责任与担当意识,严格履职尽责,而监管部门则需要深化落实内部控制监督举措,对金融机构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研判,尤其是对经机构决策履职和薄弱环节,明确监督责任与义务。比如,针对信贷资金要监督检查其用途、发放流程,避免出现违规发放或流程违规的问题。最后要着重关注当前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相关业务活动是否能够真正吸引并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越发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很多金融机构也将其作为支持性金融项目进行落实,这可以强化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避免一味开展金融创新而引发多元化的经营风险问题。
4.4 科技型审计模式
新发展格局推动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手段的优化,要积极应用科技手段来实现科技赋能。在设计科技型审计模式时,要积极应用科技力量和手段,将其与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实现线上审计、实时监控,全面开展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落实数字化审计举措;也可以根据当前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及业务开展要求,建立专项审计模型,真正实现科技赋能。在此期间,要明确线上审计平台中的管理使用权限和数据应用权限,尤其是对各项业务数据的采集、分析、传送、存储等都要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发生信息数据泄露问题。要不断充实壮大金融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以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为主体思路,创新优化内部控制举措与审计流程,全面推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变革。
5 总结
现如今,我国各类金融机构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新发展格局旨在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落实金融机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要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审计水平。本文论述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探讨了新发展格局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当前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此,要优化内部控制手段,坚定落实“四型”审计模式,分别体现为发展型、融合型、创新型、科技型审计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模式的应用与分析能够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业鑫.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四型”审计模式探讨[J]. 中国内部审计,2022(11):61-63.
[2]邓湘缘. 投融资视角下企业金融风险控制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23(2):85-87.
[3]颜莉.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价值增值的路径研究——以A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为例[J]. 环球市场,2023(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