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 于志刚 李春芳
摘 要:多年来,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在岗课衔接、课证融通、工学交替及学徒制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还存在着人才培育供需失衡问题。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急需一套“提质培优”纲领性路径,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孵化,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尤为关键。本文主要从“岗课赛证”本质出发,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解决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专业学识不够,教学能力不高,人才供需两端脱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育;教学能力;岗课赛证;纲领性路径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是我国职业教育在类型教育下,总结传统的工学交替模式、学徒制培养模式等教育经验,经过不断实践研究而形成的特色有效育人模式,具有教学实施情境多样化、理论知识体系标准化、实操技能训练层次化、学习效果评价多元化显著优势[1]。基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融通“岗课赛证”标准,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职业院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了订单班培养、学徒制培养、项目化培养,一园一院等方式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业质量、职业发展角度来看,其特点有:
(1)订单班培养模式。订单表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签订协议,选拔在校学生组成“订单班”,然后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对接企业的资源,如了解该企业文化,岗位发展,技术现状等,学生在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后将前往指定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经过在学校专业学习和企业深入实习,留在企业工作的机会较大,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便于今后的职业发展。
(2)学徒制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指以学校、企业为主体,校企深度合作,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共同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相比较订单班而言,学徒制更加注重操作技巧和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3]。学徒制培养中,学生技能更加熟练,精准,利用学校老师的扎实理论基础和企业师傅高超技能,可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效果,有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后,无论就业还是今后的职业发展都会取得良好成绩。
(3)项目化培养模式。项目化培养是以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高端品牌为依托开展的教学方式。如典型的汽车领域项目化培养模式中德SGAVE先进职业教育、中英IMI项目、保时捷PEAP优质实习生项目,戴姆勒铸星项目等定向培训学生技能。学生在项目班可深入了解品牌历史,技能技术或对应的专业标准,在专业上学习站位较高。通过项目化培养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牌忠诚度,成为品牌践行者。
(4)一园一院培养模式。一园一院是指一个园区对应一个职业院校二级学院。一园一院培养模式可将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安排到产业园区学习实习工作。在校学生可享受学生生活,在园区学生可接触产业知识,将学校与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学习氛围浓厚,园区有产业,学生近距离学习实践,使得学生的理论实操水平同步上升。通过一园一院培养模式学生更加认可所学专业对应的产业岗位,在今后的实习工作中也会比较适应。
2 职业院校高质量人才培育质量提升对策
通过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但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收入不高,从企业反馈的信息和学生在校的相关数据来看,学生获取的专业技能证书比例不大,对于企业布置的任务,完成质量不是很高,在企业工作时间不长,这就导致职业院校学生整体收入不高。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状态,结合人培方案,提升职业院校学生高质量培养对策有:
(1)稳步实施学徒制、项目班的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订单班、项目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学生,可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有了技能高超的企业师傅,形成教学内容有资源、教学老师有实力、教学方法有效率“三有”良好局面,对于学生知識技能学习有较好益处。
(2)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双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双创”活动属于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二课堂,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将所学知识、所想方案、所见产品、所有技术衔接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成自己的成果,在创新创业活动展示自己成果,可凸显自己的才能与价值,这样就可形成良好循环,学生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然后去改进创新创业作品,也便于今后在社会上将自己好的想法实施后,创业建立公司,谋得更大的发展[4]。
(3)广泛融入岗课赛证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是所学专业知识不到位,因此,要在学校认真地传授学生今后在企业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岗位要求,学生只有了解、理解并掌握企业真正的要求后,才能避免出错。同时,企业对于员工技能水平也有较高要求,可通过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技能执着的精神。在教学中融入证书要求,学生掌握后考取等级证书,可证明技能掌握程度,便于在岗位上无缝衔接上岗晋升,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3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现状
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即为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归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学后的反思改进等工作,其中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最能反应教师教学能力的成果,该比赛也是职业院校进行内涵式建设的一项重要验收成果指标,所以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一项比赛。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中师生互动不足,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师展现出的教学技巧不精致等,进入现场决赛时,参赛队伍没有展示出应有的教学水准,如专业二组实操内容少,授课时讲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不多,专业一组中教师课堂组织不符合实际,教学高度和方式拔得太高,对于公共组,没有真正将人文素养有效灌输给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职业院校教师对于学生基本学情不是很了解,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没有做好分层分类教学,导致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差距很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备课的内容全盘托出,没有额外的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辅以说明,对于学生知识迁移缺乏引导作用。职业院校重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大部分教师来自学校,动手能力不强,在实操授课时,无法将企业所用的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高,最终无法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从职业院校学生最终评教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获取的学生评教分数为90分左右,很少有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达到95分以上,从侧面看出,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还没有达到真正满意。
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完整系统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简化单一、缺乏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管理不严格、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教师自我要求降低,不乐于教学能力提高[5]。
4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1)定期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由于职业院校要求教师所掌握的专业性知识较强,学校在对人才培养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这就造成许多教师重技能轻理论,许多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改进,脱离了企业实践的环节。在企业中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随时都会产生,通过下企业实践既能把教师的专业理论与企业实际生产实践联系起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丰富其专业知识,促使其达到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标准,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师在岗位工作中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环节严重脱节问题。
(2)开展科研教研活动,拔高教师科研能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周课时甚至达到30学时,大多数教师精力都用于日常课堂教学,所以存在教学工作中不乐于科研,不善于钻研的现象,科研水平较低。科研需要良好的氛围和激励措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展教研活动时,形成高职本科之间的科研交流有效互动,可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教学效果闭环监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备课、讲课及课后总结,仅靠教师个人全过程把控教学效果的主观性太强,学校应加强监控和管理教师教学全过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可利用学习平台等线上网络广泛收集教师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意见,组织学生定期填写科任教师的“师德师风表”“教学满意率”“学习效果表”并开展多样的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动态实时地掌控教师的教学效果、方法和态度等;由学校牵头建立教学质量监察小组,在全校范围随机听课,并在工作平台公开教师上课效果,做好期初—期中—期末的教案教学计划等常规检查来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
(4)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深造。组织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进入高水平院校跟岗训练,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行业顶级学术交流活动,接触前沿技术,及时了解掌握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未来前景,使之更好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师碎片化时间合理安排好学习任务,努力学习新专业知识,接受新行业信息,新教学理念,以专业学科的新前沿、新高地为目标,广读博览专业书籍,建立专业新视野,并将所学所思所想巧妙融合到专业教学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5 “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可有效结合企业技术岗位能力要求、积极推动课程内容重构,无缝对接技能大赛赛项规程及全面贯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融通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从企业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技能竞赛赛项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模式包括“赛教融通”“课证融通”“岗课赛证融通”等方式,其中“赛教融合”是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有效衔接,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成对应的学习领域,将大赛赛项规则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成绩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等,以大赛作为价值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课证融通”模式是将学校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为实现学校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证书的有机融合,按技能证书知识、技能要求对课程内容体系解构、重构,转化为学生的素养、能力,着力推进课程改革。
“岗课赛证融通”是将课程与企业岗位、技能大赛、证书相互融合在一起,以岗位要求、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证书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课程教学—岗位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的相通培养。
6 “岗课赛证”融通下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案设计大赛,教学信息化大赛或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提高,但大赛存在弊端为大赛能力与教师日常教学能力有所区别,教师在教学生时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便于教学演示与学生指导,因此,需要教师熟透企业岗位内容、岗位要求、操作要领等。对于学生专业能力证明的证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关内容的证书要求解读,所以教师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也需要了然于心[6]。“岗课赛证”融通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职业技能标准导向,教师全方位研讨。职业技能标准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的规定。它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人才鉴定基本依据[7]。职业院校教师对职业技能标准全方位研讨后,便会了解所教授内容的要求,知道如何教,教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对于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2)职业技能竞赛引领,教师全过程参赛。职业技能竞赛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以考核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有组织开展群众性竞技活动。将大赛作为教师职业能力提高渠道,教师在竞赛中无差错透彻分析知识点、技能点、学情,思考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都是对于教师能力的提高方式。
(3)职业技能岗位依托,教师全过程调研。《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中将岗位标准体系定义为“企业为实现基础保障标准体系和产品实现标准体系有效落地所执行,以岗位作业为组成要素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职业院校学生最终都是去企业实习工作,因此,教师全过程调研企业岗位要求后,便知道企业用人现状,也清楚学生在企业长久发展路径,这样便能制订出长效的教师方案,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4)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撑,教师全过程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职业技能评价组织认定。教师参与到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过程中,就可以吃透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传授学生考核要点,学生也知道重难点,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培训过程中也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结语
本文分析订单班培养、学徒制培养、项目化培养,一园一院,工学交替等人培方案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业质量,职业发展角度分析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标准本质、课题本质、竞赛本质、证书本质入手,分析岗位要求、课题大纲、竞赛标准、证书考评要点,探索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岗课融通有效出发点,进而提出“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2]吕凡任,姚荣,邵红才,等.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報,2021,39(03):6972.
[3]项东红,翟志华.我国现代学徒制制度建构:国家、区域和学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5):8289.
[4]张娴.“赛教融合”助力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201222.
[5]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题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05):107111.
[6]杨世玉,刘丽艳,李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21,12:6673.
[7]王丽娟,唐华,姜理华,等.1+X证书下的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路径探讨[J].中国药业,2022,31(14):4851.
项目来源: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第一批教改项目《基于“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下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及对策》
作者简介:余东(1989—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工程师,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汽车智能装配技术;于志刚(1983— ),男,汉族,黑龙江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