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 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学生认识历史必须具备的重要观念。但由于对“时空观念”历史学内涵认识模糊,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泛化”
和“窄化”现象。“泛化”主要表现在将“时空观念”概念复杂化、繁琐化,从而使其脱离了课堂教学;“窄化”主要表现为将“时空观念”理解为“简单的线性序列”,仅将历史中时间和空间理解为物理上的时空, 较少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合理解释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本文试图通过对“时空观念”内涵进行梳理,并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时空观念的内涵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时空观念的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不同層次对应着学生不同的能力要求:
(一)能够知道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落、季节交替更换,都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历史事件也一样,比如,古人用烽火台传递信息,现代人用网络、电话、电报传递信息,这都是特定时空发生的事情,你总不能穿越到西周的幽王年代给各地诸侯通过网络放一段视频监控,然后说,敌人真的来了,众卿快来救驾! 我想如果那时候有这种发明, 周幽王的结局也许就会改写了,而历史又将成为未解之谜。但事实上,历史就是历史,它无法被现代的发明所左右,只能成为过去的人和事。
(二)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我们知道历史书有不同的体裁,如编年史、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等。不同的史书体裁对历史时空的分割是不一样,举个例子,如,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五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时的人和事, 上下共3000 多年的历史;而《汉书》和《后汉书》就分别只记载了西汉和东汉一个朝代所发生的人和事。另外,通史叙述的内容不深但是广泛,通常有一条贯穿全书的线索和脉络,能给人一种整体的认知;而断代史则侧重于对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比较静态化,类似于物理学上的隔离法。
(三)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短短二十二个字,由于有了时间的顺序,从而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意义,展现出蔺相如不屈的气节和高超的外交技术。
(四)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许序雅教授就把她对时空框架的理解,分成了如下三种:一是客观时间,二是历史上的时间观念,三是历史学家对时间的认知。通过这种分类,我们就能明白不同的时空框架下,人们对历史事件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态度,特别是历史学家对时间的认识,比如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有的史学家主张从1500年左右开始, 有的科学家主张从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算起, 这里面就包含了一个复杂的话语体系。
又比如,2017 年1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 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也是不同的时空框架对历史解释的不同影响的例子。
二、时空观念的培养方法的探索
1.借助思维导图法,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知识储备与逻辑思维都是必备基础。鉴于此,在将历史事件的时空要素构成体系时,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建立知识记忆网络。
在教学之初,我们应讲清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学生在编写思维导图某一节点的内容时, 可在其中加入时空背景,让具体的时代背景成为记忆的启发点。例如,在讲解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时,“鸦片战争” 是经济结构变动的时空结合点, 在这一结合点上“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都在经历重要的变化。此时,我们可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将这一节点绘制多个分支,分别延展出各种经济因素的后续发展历程。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学习了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还能够从“鸦片战争”这一节点出发,持续关注各种经济因素的发展情况和社会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等诸多变动,使原本几种独立的经济因素发展分支联成网络,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时空观念的培养。
2.运用历史比较法,促进知识记忆采用历史比较法的优点在于:从横向对比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而从纵向对比中,学生可洞悉某一地域的文化发展过程。这些横纵向对比交汇一起,便形成了历史时空观念思维。
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2 中“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单元时,我们可把“欧盟”作为横纵向对比的交叉点,将“欧盟”的前身与后世发展作为纵向时间线索,而将“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对比作为横向空间线索。在这类横纵交错的对比中,学生既从“欧盟”的发展中看到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能从不同经济体的组织中了解全球经济模式分布情况。
3.教会学生给每篇课文撰写一个以时间为序的提纲。
很多学生学习历史,还停留在学习语文的方法上,以为只要记住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就行了,忽视了对本篇课文按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导致当时看起来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到后来期末答题,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的时候,又出现了时空混乱的局面,要么理不清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要么古今脱节、中外脱节。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后,在撰写每段的段落大意,或者本章的重大历史事件时,前面加一个时间定语。这样连缀起来的提纲, 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本文发展的脉络,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才能更好地把握全篇人物和事件的走向。
综上所述,时空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学习中探究核心素养, 在探索中帮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将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