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存在偏差、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为了适应和满足国家、企业和社会对于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8.038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平台,而且使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并满足国家对大量新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高校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已是当务之急。
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新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实施不仅需要大批国际贸易人才做支撑,而且对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一,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构建经济带,建立和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一同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国家不仅众多,而且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相关人才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及先进的国际理念。所谓开阔的视野就是要树立大局观和战略观,要洞悉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未来趋势,熟悉国际贸易中的国际惯例及通行准则,了解沿线诸国的历史与文化,并通过各种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其二,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国际贸易活动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复杂性,因此它需要从事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基本功。一方面,国际贸易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从而掌握进出口贸易和常规环节中的业务工作流程,比如报还价、签订合同、开审改证、订舱、投保、报关等,妥善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索赔、理赔等事宜,控制双方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全面了解企业所在国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及法律法规等,便于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另外,国际贸易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与核算能力[1]。
其三,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国际经贸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从事人员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指的是除了掌握和熟练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灵活处理外贸业务流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互联网技术能力。一方面,国际化合作的过程中,国际贸易人才需要经常与国外企业及机构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些交流与沟通需要通过外语写作或口语交流等方式完成,因此每一位从业者都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掌握专业外语知识和语言交流技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互联网技术运用能力。跨境电子商务、网上售购商品、电子通关等都必须借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而且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国际贸易人才掌握互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对有关网络数据的分析解读,深入全面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市场风向,提升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现行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理念是教学工作的先导和指引。当下,多数教师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教师严格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进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落后的教学理念导致多数教师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严重缺乏对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就国际化意识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涉及众多政治制度不同、发展程度不一、文化特色多元的国家和地区,这就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知识、国际意识等国际素养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然而,不少教师对国际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或重视不够,缺乏对国际形势及国际知识的基本了解,自身国际素养不够;教师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程度不高,參与合作项目较少,国际视野不够开阔。再就创新意识而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保证。但是不少高校目前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没有将其置于应有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不够。尽管不少高校也举办专门的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关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也大多是理论知识偏多,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教学内容存在偏差。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国际贸易课程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国际经贸形势及国家经贸战略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提供的数据和内容明显滞后,理论与实际有些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国际贸易的新理论、新热点和新趋势等都未能及时编入教材;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知识、其实施的影响等,教材中没有专门系统论述,甚至很少提及。国际贸易课程又具有综合性,涉及经济学、地理学、法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但目前的国际贸易教材对于这些知识的涉及明显不足。其二,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当下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体系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做法基本上被沿用,理论知识的传授依然是教学重点,课堂授课为主,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重视、实践实习基地条件简陋、实验设备条件跟不上等原因,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而且,多数的实践课仅靠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思考编写一些实践案例,缺乏高质量的、适应变化的配套教材。重理论偏实践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难以很快适应国际贸易的岗位需要,动手能力较差。
第三,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国际贸易课程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这一教学方法和模式今天仍然是许多教师的首选。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贸易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大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方面,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論的传授,往往与实际工作脱节,忽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创新能力难以提升,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在教学手段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教学中已经普遍使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以辅助教学。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基本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呈现上,并没有真正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功能。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广大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学习和灵活采用各种更加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贸易对人才的新要求。
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创新
为了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对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际素养。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专业培训,拓宽知识面,了解国际贸易的新知识和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深造、留学、访学、短期交流等方式,开阔视野,积累国际化体验;也可以通过请进来聘请国外高校的相关专家进行专业授课或开展指导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国际教育教学的发展动向,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突出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际经贸领域的热点、焦点,国内外经贸政策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应对能力。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人才除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勇于探索。
其次,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核心。为了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适应国际国内经贸形势的变化,国际贸易的课程结构体系应当进行适当改革和调整。其一,优化基础内容。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根据需要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弥补教材不足,要将国际贸易市场变化中形成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转向现代化的贸易理论。在关注贸易理论的同时,更要关注贸易政策;在以往注重对国际贸易的宏观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对国际贸易的微观分析和解读。其二,增开选修课程。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国际贸易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新开一些选修课或专题讲座。比如,可以针对“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开设相关选修课或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区域、行业等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不同企业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还要开设“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其三,增加实践课程。为了突出应用性,国际贸易的实践课程一方面要适当增加课时,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要选择更为适用的国际贸易软件或平台,并定期对其加以维护与更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角色实战模拟、软件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
最后,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教改的发展,必须过渡到“启发式”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国际贸易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侧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增强课堂的互动,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其中,案例分析教学和模拟情景教学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当广泛使用。但是,案例教学一要注意案例的选取,选取的案例应当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国际贸易热点以及国际贸易的实际,并不断适时更新;二要注重案例与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情景教学是把国际贸易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模拟实际案例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场景中的各个当事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自主地参与到国际贸易的教学过程中。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把控教学节奏,通过讨论、分析及反馈,不断修正完善教学环节,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有效利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延长和拓展教学过程。
*通讯作者:黄光耀
参考文献
[1]胡青.“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探索[J].大陆桥视野,2021(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