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春 刘蓓然
摘要 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促进了高校课程改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古代汉语课程应立足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结合古汉语教学的现状,致力于解决建立双向互动的教学思维,建立复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目标,塑造学生的中心地位,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和动态的评价体系等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8.036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师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立足社会需要进行全面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以满足社会对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在此形势下致力于培养兼具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1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
古代汉语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代文言作品和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古代汉语课程给人的印象是枯燥无趣,艰涩难懂[1],老师的教学形式重在输入,常以传统的满堂灌完成讲授。因此,目前古代汉语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其一,传统古汉语课堂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长期以来,古代汉语课程只重视六书、本义、韵部等知识的教学,或者只注重文选的讲解,帮学生理顺了文意即可,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其二,传统古汉语课堂无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性能力。古代汉语课程两个学期要完成4册课本的教学,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课时有限,理论教学已然很紧张,学生的实践应用环节没有课时保障。学生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巩固基础知识,也没有机会实现运用、分析和创造等更深的认知目标。这样就使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学习上,而其工具课性质体现较弱[2]。工具是要拿来使用的,如何应用,在什么情境下应用,应用的效果要达到什么水平,这些问题在目前的古汉语课堂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就是说,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要求未变成真正的可教、可学、可评价的操作环节。其三,传统古汉语课堂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一传统认识使得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生掌握了什么,尚未掌握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都关乎学生在古汉语课程是否有收获有成长。但是,传统古汉语课堂不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清晰地了解学生群体的优势或不足,不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个性化学习的主动建构者[3]。
2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课程的性质不能改变,课程的质量不能降低。”[4]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在保證课程性质和课程质量的同时,能够运用新手段,开发新思维,让教育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切实提高课程质量和学习成效[5]。
2.1建立双向互动的教学思维
在古汉语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满堂灌、一言堂是常见的教学方式[6]。要突破传统古代汉语单向讲授占据课堂的模式,即突破单纯知识讲授的思维定式,树立注重能力培养、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新思维。“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7]。因此,教学活动不仅要有老师的教,还要有学生的学和做,要积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讨、组织合作、参与网络教学活动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完成任务,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估学生的达成情况,以此形成“教→学→进一步教→进一步学”的互动逻辑。通过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的教学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持续强化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深入开展高质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2.2建立多维复合的教学目标
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应掌握基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具有阅读古文献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不断加强古文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古文教学技能,这是必备的师范素养。因此,古汉语教学目的不应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要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和音韵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语文教学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古代优秀作品的浸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融合,构成了古代汉语课程体系复合的教学目标。
教师将灌输式改为问题式、启发式或合作式,让学生在古文献阅读中进行探究学习,实现知识、能力与思想的复合提升。如《郑伯克段于鄢》的文末一句“遂为母子如初”,提到郑庄公与姜氏的母子关系和好如初,传统古汉语课堂讲到这里即意味着完成了全文的串讲。但是,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几个问题:文选开篇说的是“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母子的“初”是母对子的厌恶、憎恨,是母欲对子剥夺的宗法权,何来的“和好如初”呢?这里的“初”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郑庄公为什么要与母亲和好?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深入掌握文本内容,提高进一步研究的能力,能得到“孝悌”思想的浸润。
2.3塑造学生的中心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塑造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古代汉语构建教学新思路的重要环节。应用型课堂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并不是对学生做了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做了什么;引导师范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意将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相结合,创设深度学习情境[8];充分演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塑造学生的中心地位,就要在课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把古代汉语知识与学生的兴趣关联起来。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如古音韵知识部分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内容索然无味,与自己的生活无关,没有实际作用。但是,若引导学生利用方言来学习,就能让学生既体会古音韵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感知到方言存古音的重要价值。这样,学生作为主体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在方言中理解“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等知识。这个过程是知识的掌握,也是能力的运用。
2.4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传统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9],它能很好地完成知识点的讲授,但是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古代汉语内容多,课时少,时间和资源的条件限制往往迫使教师在课堂上要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给学生实践训练。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线上教学,以构建一个开放式、互动式、全时段式的教学环境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10]。以古汉语练习为例,线下课堂无法及时评估或者掌握学生已知什么、能做什么。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发布相应单元的练习,组织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基础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形式去提升技能,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通过练习、批改、讲评、改错、再次评价等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1]。由此,组织混合式、开放式的教学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势在必行。
2.5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由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期末试卷分数占最终成绩的百分之七八十。这种考核方式不科学,不合理,不能体现学习是一个过程,不能清晰地掌握学生在哪些方面已经达成或尚未达成目标。为此,打破静态的评价模式,建立动态、多层次、全过程的评价模式,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配套要求。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增加平时表现考评项目,同时将期末试卷的评价比重弱化至50%或以下[12]。平时表现涵盖各个小测试成绩、主题讨论表现、小组合作成果、论文研读数量等。这些项目体现了学生在古代汉语学习过程中做了什么,学了什么,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多维考量。
3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3],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通过改革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古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其阅读古文献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除此以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古汉语课程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以给当前课程体系注入强劲的活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古代汉语的学习当中,增
强专业竞争力[1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廬陵文化海外传播研究”(JD19070);井冈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XJJG-21-11);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赣鄱文化传播的现状、机遇和优化策略”(JRB2204)。
参考文献
[1]韦炜.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4):170-172.
[2]朱添.基于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5):165-168.
[3]药丽霞,王金萍,李艳.深度融合传承创新,信息技术助力线上教学——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119-123.
[4]蒋绍愚,张联荣,朱庆之,等.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27-29.
[5]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 4-8.
[6]张焕.应用型教育下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探索[J].文学教育,2022(12):143-145.
[7]苏珊·A.安布罗斯,米歇尔·W.布里奇斯,米歇尔·迪皮埃特罗.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M].庞维国,徐晓波,杨星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吕玲娣.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1):139-141.
[9]杨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1):137-141.
[10]李燕.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42-44.
[11]马君花.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及改进措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2(41):5-8.
[12]黄薇.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课程“金课”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2):94-99.
[13]许淑慧,覃伟年.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180-183.
[14]陈海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古代汉语课堂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