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体育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2023-08-11 13:57陈杭生孟红玉赵连康徐逊欢
科教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民办高校

陈杭生 孟红玉 赵连康 徐逊欢

摘要 为了解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体育专业建设现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体育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种类少,无新型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科学;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高质量师资主要依靠外聘;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有待完善,教考分离、试题库建设不够;灵活率高,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低等问题。文章结合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背景,对各专业的课程、师资、教材、测试和就业等五个一级指标及优势特色进行剖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体育专业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专业建设;专业评估;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8.007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已经迫不及待,优秀体育人才主要依托于高校体育专业进行培养[2]。高校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势态良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云南省现共有21所民办高校,其中民办本科有9所,设置体育专业的有7所。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启动了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评价围绕课程、师资、教材、测试、就业及优势特色等维度进行。本文通过对云南省7所民办本科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及建设的研究,结合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背景,从课程、师资、教材、测试和就业等指标进行剖析,找出体育专业建设的不足之处和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建设路径。

1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规模迅速扩张,主力学科主要有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文学等[3]。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只设置了4种体育专业,包括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和运动康复,专业布点数为10个。调查发现,滇池学院是设置本科体育专业最早的院校,于2010年开始招生,在校生也最多。云南省民办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种类少,专业学生人数规模大,均为传统类体育专业,没有新颖的体育专业。

2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体育专业建设现状

2.1人才培养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的实际办学条件、水平来进行。对比发现,10个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不同,其中体育教育专业类较为规范,均融入了OBE理念,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要求,但与师范专业认证二级标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核心课程设置等内容看,都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但与《国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访谈发现昆明文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17年就开始融入OBE理念,已经启动了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总体来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基本合理,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结构、学时分配等内容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2课程

调查发现多数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符合培养目标,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核心课程设置满足《国标》要求。但也存在课程设置不能对照毕业要求;专业课与公共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分比例设置不均衡;课程学分和学时设置不合理;核心课程不能高支撑毕业要求等现象。多数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国标》要求,部分学校没有设置单独的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和体育心理实验室,存在混合或者缺失实验室的现象,实验仪器设备较为短缺。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必须配备“三字一话”、语音实训、现代教育技术、微格教学等实训室,但只有个别学校配置齐全。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一,有的较为短缺,1个专业只有4个实习基地,有的较为丰富,达到20多个实习基地。专业课程思政融入不够,停留在浅表层次,个别专业还存在任课教师专业背景和课程教学不匹配的现象。

2.3师资

通过资料查阅和访谈,各专业师生比有较大差异,最少的为1∶12,最多的为1∶23,明显高于云南省公办院校本科体育专业的师生比。民办高校因其办学性质特殊,专业师资队伍中存在外聘教师比例高,自有教师少的现象。调查发现自有教师数量最多的是云南工商学院,最少的是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校内自有教师数量中高职称教师占比最高的是昆明文理学院;高职称教师数量占比最低的是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硕士学位教师占比最高的是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硕士学位占比最低的是昆明文理学院,呈现出外聘教师多的师资职称比例高,外聘教师少的师资队伍学历高的现象。自有教师队伍呈现出学历高、年龄小、职称低,外聘教师学历一般、年龄大、职称高的特点,存在“青黄”不接的脱节现象,不利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长期发展。

2.4教材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各专业教材选用基本符合《国标》要求,但在出版社、规划教材级别的选用上有所差异。多数专业没有成立专门的教材管理工作部门,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教材选用、质量监控和使用评价机制;没有开展选用教材能支撑和达成专业、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机制;没有开展教材使用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没有优秀的自编教材,个别专业有自编教材,但水平不高。

2.5测试

课程测试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调查发现多数专业的考核评价存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融合;个别专业的课程采用教考分离开展测试,并建立了试题库。多数专业的考核命题符合课程大纲要求,能突出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考核结果有区分度,能够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质量。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云南省民办高校体育专业的薄弱点。

2.6就业

通过对各专业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了解,部分专业尚未有毕业生,拥有毕业生的有昆明文理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滇池学院、昆明城市学院,且初次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考研率最高的是滇池学院体育专业,其他专业都不太理想,毕业生参军入伍率不高。调查发现,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不高,灵活就业率较高,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开展迟缓。

3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体育专业的建设路径

3.1丰富体育专业种类设置

产业决定就业,体育专业建设首先需要找准定位,采纳分类发展的指导思想,考虑区域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专业设置与发展必须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吻合[4]。云南省民办院校本科体育本业设置只有4种,布点数为10,均为传统的体育专业,无近年来新型的体育专业。近年来云南省提出了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8大重点产业的思路。民办高校应该在此背景下,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和条件,申请设置大健康、体育旅游等方向的新型体育类专业,为云南省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办学定位对学校高质量发展,顺应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云南是多民族边疆地区,作为民办高校体育专业,除体育教育等以培养体育教师为主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可将培养边疆区域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应该做好区域人才需求调研,并组织相关专家、同行、毕业生进行论证。培养目标确定后,应该制订与其紧密相关的毕业要求,进而确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标》,课程结构、类型、性质、学分、学时的设置要科学合理。体育专业课程的术科与学科课程比例需相近,应减少必修和增加选修[6]。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成效,但存在自有教师少和外聘教师多的现象。各专业应重点培养自有教师的成长。坚持引入高水平的师资,如返聘高质量教授、学科带头人,招聘优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职称,外出进修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努力提升教师的团队意识,创建合作交流氛围,营造科研氛围,提升科研能力[7]。构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行聘用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增加教师归属感[8]。

3.4推进就业落实工作

民办院校应利用好就业、创业、职业规划和市场调研成果,多渠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指导学生理性分析自己的专業与特长,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专业课程、训练队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培养他们的专业认知和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信心。邀请已就业的学生参加座谈会或者宣讲会,指导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积极提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招考招聘信息,鼓励参军入伍、考研及到基层就业,搭建毕业生社会实践平台,建立就业帮扶办法,协商企业进校做专项招聘等工作。

3.5增加办学经费投入

民办教育新法新政背景下,转设后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好的“内涵、质量、品牌”才能有好的“口碑”,才能有好的吸引力,民办高校面临生存、发展的考验[9]。专业建设成效是最重要和最吸引人的,高质量专业建设的发展,需要集聚、挖掘和融合政府及企业等多方的办学资源,尤其是拓宽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为提高学校全方位的建设提供财力支持。通过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促进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比如由政府出面牵线市场和高校,发挥高校社会服务的作用。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专业综合评价背景下云南省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思路及对策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2021J0869)。

参考文献

[1]黄莉.体育强国综合实力的构建及其特性[C].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2010-08-25.

[2]钱浩.体育强国视域下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J].当代体育,2021(22):150.

[3]段文霞.云南省本科专业设置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

[4]王春来.民办高校应用型特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2(16):46-48.

[5]王广兴.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落实办学定位的措施[J].改革与开放,2021(4):61-65.

[6]陈兴胜,周贤江,唐宏贵,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报,2005,39(2):101-104.

[7]陈凯.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10):27-28.

[8]申洪山,章潮晖.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85-88.

[9]黄小灵.我国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面临的困境与实践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6):67-72.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民办高校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