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试题构成要素及其对思想政治学科必修二复习教学的启示
——以2022 年北京卷19 题第(1)问为例

2023-08-11 18:11张明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逻辑试题

张明林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自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以下简称《评价体系说明》)颁布后,思想政治学科高考主观试题一般由素养立意、问题情境、学科任务三个要素构成。素养立意是试题考查的起点与依归,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利用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实现了融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综合测评,使“立德树人”真正在高考评价实践中落地;问题情境是实现素养立意考查的载体,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让考生在情境活动过程中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学科任务是将问题情境中内在的核心素养水平外显为可观测行为表现特征的“桥梁”,对推断考生核心素养水平的行为表现特征具有引导作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不仅有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提示,也有学业要求和学业水平质量(考试命题)的建议。教学、学业要求和学业水平质量都必须服从于课程标准,简单说就是“以标定教”“以标定考”。在现实教学中,高考对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具有反拨作用,若教师对高考试题研究透彻,掌握试题命制方向和趋势,就可以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情境创设、学科任务设置和试题选用的科学性、有用性、针对性,减少知识生成、构建和迁移运用的弯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现以网络上流传的2022 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第19 题第(1)问为例【以下简称19(1)】,对试题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一、以学科素养作为试题立意,夯实必备知识,引导复习教学要坚持正确的素养方向,强化必备知识的基础性

1.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认同和预测经济发展的科学精神素养作为试题立意,夯实学科必备知识基础

《评价体系》明确规定,学科素养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在新课标中表述为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19(1)以我国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问题情境,依据试题学科任务——“分析上述材料中的政策工具在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提取和解析材料中有效信息,调用“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相关知识,把情境材料的感情材料知识抽象为学科理论知识,并用学科语言将试题解答思路和过程表达出来,准确表达个人思维分析过程和观点阐述,如表一。

表一:19(1)解题思路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19(1)考查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知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思想政治学科必修2 教材第二课第二框“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必备知识,该试题强调了这种必备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的应用。在回答这两类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对我国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作用进行分析与预测的学科任务中,考查了材料信息获取、学科知识理解和整合、问题研究探索、语言表达、人文思维中辩证思维的学科素养,集中考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学科必备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因此,19(1)是以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政治认同和预测经济发展的科学精神素养作为试题立意,夯实学科必备知识。

2.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复习教学要强化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性

为了发挥高考试题引导复习教学的功能,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阐释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在新时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复习教学时必须把课程标准作为基本遵循,坚持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强化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性。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堂复习教学必须关注学科必备知识内容,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因为基础扎实的学科必备知识,是学生继续学习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的基础。

目前,课堂复习教学突出了学科知识基础性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在潜意识里忽视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片面强调学科必备知识点的纵向延伸,简单重复教材内容,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之中。要走出简单重复的记忆误区,走向学科必备知识横向迁移应用,达到“温故知新”,就必须研究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如下表二。

表二:《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新课标内容与学业质量要求

从表二可以看出新课标内容与学业要求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19(1)考查新课标内容要求1.3 中“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相关基础知识,而教材为了自身的编写体系,并没有放在一课之内,而是把“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放在第二课第一、二框之中,“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涉及教材第二课第一框和第三课第二框内容。试题情境选择和设问符合“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初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的学业要求。该试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用2022 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的经济生活素材作为试题情境,通过宏观政策工具对稳定我国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要求解构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框“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必备知识,重构这两部分必备知识的内存联系,并运用重构的学科必备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课程内容蕴含着学科必备知识的应用价值,对知识、能力和素养起着“温故知新”的作用。

所以,要研究思想政治必修2 的新课标内容与学业水平要求的关系,在学科素养立意下,可以重新解构和重构《经济与社会》必备知识的横向联系,内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为学生学科必备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提供全新的视角,不断激发学生深度复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减轻学业负担。

二、试题情境呈现具有复杂程度较高和设计结构优化的特征,在复习教学中要坚持主观试题情境的结构性和复杂性

1.情境设计具有结构优化和内容活动复杂性的特征

《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提出,命制试题是要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情境,发挥不同水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功能,共同实现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由于情境存在着层级差异,考查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水平因此也就有层级要求。19(1)的情境材料来自于2022 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以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情境材料在命题人手中进行了结构化设计和内容活动复杂化处理。

从测试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政治认同和预测经济发展的科学精神素养的角度来说,对2022 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以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境进行了结构化设计:材料一强调税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发挥财政收入政策中减税降费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投资和就业的作用。材料二强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发挥财政支出政策在增加社会总需求、稳定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财政部门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支出政策在提高财政的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三强调中国人民银行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发挥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向社会释放资金、扩大货币供给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管委员会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刺激房地产行业发展、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种优化设计使试题情境保留着宏观调控最常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键性的事实与特征,剔除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的情境材料,使得试题情境材料层次分明,简洁利落,创设的试题情境材料信息充分支持“分析上述材料中的政策工具在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如何发挥作用”这一学科任务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回答试题过程中能够表达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真实水平。

从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角度来说,只有创设复杂程度不同的典型情境才能有效区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差异。通过创设不同复杂程度的典型情境,可以从不同层级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层次。《评价体系说明》以认识活动的单一性还是复杂性作为依据,将情境活动分为简单的情境活动和复杂的情境活动两个层次,复杂的情境活动涉及复杂的认知活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应对复杂试题问题的水平,测评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学科素养水平。19(1)情境的政策工具实施主体是我国政府,受实施主体有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机构、首套贷,应用了五个方面的必备知识点,见表一所列,调动了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能力、语言解码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正如新课标所说“情境涉及的行为主体越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烈”,试题情境越就复杂,调用的必备知识点就越多,调动的关键能力就越多。

2.复习教学要创设结构化和复杂化的主观试题情境

必修2 的复习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用与学生日常经济生活实际、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的结构化和复杂化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案例作为构建复习教学情境的素材,杜绝死记硬背的“知识搬运”的复习教学内容,切实将复习教学情境材料变成分析问题情境,切实推动复习教学改变“背多分”的导向,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具体做到: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创设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的复习教学情境,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新课标基本理念体现在复习教学情境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

二是遵循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复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实现结构化和复杂化,就必须有一个情境建构的操作过程。经济与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的,存在着结构不良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场景,若不进行结构化和复杂化设计,势必造成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此,在复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构,保留事物发展的关键性特征和基本逻辑结构,将学科知识的理论逻辑隐藏于复习教学情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现象之中,不被学科课程教材内容的单元、课和框所束缚,对学科课程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横向解构与重构,学生才能实现学科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真正从宏观上把握学科课程教材知识理论逻辑,并且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理论去分析复习教学情境,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

三、学科任务能够推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在复习教学中创设的学科任务要符合认知思维规律

1.创设非线性学科任务,做到情境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统一

新课标明确提出“根据完成任务的表现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学科核心素养虽说是人的内存品质和能力,是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的,却可以借助学科任务完成的行为表现来评价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思想政治学科有分类与描述、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四大学科任务,这四大学科任务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的逻辑思维问题,单单从这四大逻辑问题在思维层级上看,具有前后逐级提升的逻辑递进性。对于每一个学科任务所在的问题情境有简单和复杂之区分,破解复杂问题情境要从完成学科任务的认识过程来说有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再到思维的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该逻辑思维过程既有将学科知识对象化和客体化的线性学科任务,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进行复习教学,人为地强化学科课程知识内容的纵向延伸;也有强化学科课程知识内容本身所蕴含的逻辑思维价值的非线性学科任务,打破单元、课、框、目的界限,注重学科课程知识内容的横向延伸,做到情境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统一。

19(1)以“我国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试题情境材料,坚持了情境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统一的原则,创设了“上述材料中的政策工具在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如何发挥作用”的非线性的学科任务,而不是用课程教材呈现的“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的线性知识作为学科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调用“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的学科必备知识,运用“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去分析情境的感性知识,把情境感性逻辑转向学科理论逻辑,完成试题问题情境的学科任务:材料一“精准实施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转化成“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的活力,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答案,对应学科教材财政政策作用的知识。材料二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71 万亿元”转化成“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刺激消费,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答案,对应学科教材财政政策作用的知识;“财政部门优化支出结构,优先支持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转化成“财政支出优化结构,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国家战略”,对应学科教材财政政策作用知识。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 个百分点”转化成“向社会释放资金,扩大货币供给”答案,对应学科教材货币政策作用知识;“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管委员会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多家银行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转化成“有利于刺激房地产行业发展,刺激经济发展”答案,对应学科教材货币政策作用知识。由此可见,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从财政收入(减税降费)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建设支出)角度组织情境材料,符合学生日常生活收支逻辑;材料三从货币政策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工具角度构建情境材料,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银行金融系统运行机制逻辑。从此题的解答过程中可以得出情境感性材料逻辑决定着试题答案生成的学科知识理论逻辑的结论。这是因为,试题情境跟学科内容、学科任务、试题参考答案与社会现实生活实践一样,都有其内在逻辑结构顺序,需要在审情境时,对材料信息实施分析与综合的解构与重构,避免碎片化审题导致忽视关键材料信息之间有机的内存逻辑联系。解答试题的思路一般要遵循将设问中学科任务的普遍性问题转化为情景中的特殊性问题,再把材料感性知识转化为学科理论性知识。

2.复习教学中要创设非线性的学科任务,坚持学科课程知识内容的生成与迁移应用

新授课与复习课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课型,新授课的教学情境和学科任务创设的基础是学生尚未掌握相关学科课程知识内容,其主要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关联,引起学生的思考,将学科课程知识内容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的逻辑思维问题进行展开,将学科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纵向延伸,深化学生对学科课程内容掌握与理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复习课的教学情境和学科任务创设则是以学生已经完成了相关学科课程内容学习为前提,是对学生学完相关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强化学科课程知识内容的生成与迁移应用。因此,基于学科知识产生方式和应用,选择源于真实的学习探索素材和生活实践素材创设非线性学科任务问题情境,创设能够生成与迁移应用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境,赋予学科知识世界以生活的气息,植入问题情境感性逻辑与学科知识理论逻辑,以实现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和学科知识世界的自然衔接、问题情境感性逻辑与学科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避免一味地追求问题情境素材的“新颖”,不顾问题情境感性逻辑要求以迎合教材线性知识内容,进行纵向学科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学习,忽视问题情境素材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这样的复习问题情境素材虽“新颖”却无“灵魂”、有形体无精神,必然使复习教学异化为课堂作业练习交流共享的热闹,实则学科知识理论演绎生成僵硬,学科知识理论迁移应用死搬硬套,达不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逻辑试题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的逻辑
品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