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里路霜晨月

2023-08-11 13:55黄志毅
世纪风采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央大学卢作孚罗家伦

黄志毅

王酉亭,又名友廷,江苏涟水人。1927年,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农学院畜牧兽医学毕业,留校担任东南大学农学院成贤牧场技术员。1928年,考录为公务员,先后担任睢宁县、涟水县建设局长,其间曾参与苏豫皖淮河治理工作。1934年起,任中央大学农学院讲师、畜牧兽医兼场长。1937年12月至1938年11月,王酉亭毅然率领畜牧场部分员工及千余头牲畜家禽跨越苏皖豫鄂川五省,长途跋涉四千里,最后成功到达重庆,被誉为“抗日战争中的另类长征”。

兵临城下 决定西迁

八一三淞沪会战硝烟骤起,日本侵略军进逼南京,形势紧迫。8月14日,日军轰炸机开始连续袭击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同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颁令准予中央大学迁校。10月,中央大学发布迁校公告并组织全校西迁工作。下旬,中央大学图书仪器全部搬运一空,农、工、文、理、法、医、教育7个学院的学生、教职员工连同家属共4000多人,开始分批乘船向重庆撤离。12月5日,最后一班满载教工家属及学校物资的“民生轮”赴重庆。畜牧场长王酉亭留了下来。

在全国高校院系中,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学生数量、师资人才、教学科研、设备配置及畜牧家禽优良品种位列前茅。每一位中大人,无不引以为豪,如今战事迫在眉睫,中央大学各院系图书设备均已搬迁完毕,唯有从铁心桥中大牧场、成贤牧场聚集到丁家桥的农学院畜牧场及操场的这一大群牲畜无法随校西迁,怎么办?

一个月前,担任教学工作的濮成德场长,已经携带家眷到达重庆沙坪坝新校址。现任畜牧兽医的王酉亭场长留守南京,心急如焚,倍感责任重大。此时,校长罗家伦最后一次来到农学院畜牧场,集中职工宣布遣散,并与场长王酉亭等人落泪话别。他再三叮嘱:“敌人逼近首都,这些余下的牲畜,你可迁则迁,不可迁也只能送人放弃,我们也不会怪你。拜托拜托!”“你处理好牧场工作后,赶快去重庆吧!”随后与王酉亭紧紧握手:“家伦就此告别,各位同仁,为国珍重!”

当晚,王酉亭召集畜牧场的留守职工聚会。群情激奋,众人商议:中央大学畜牧场从外国高价引进并饲养多年的牲畜家禽——美国加州牛、荷兰牛、澳洲马、英国约克夏猪、美国火鸡等品种,这是教学科研和畜禽改良的稀缺品种,是一笔宝贵财产,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绝不流失丢弃。把没能迁移的动物护送到重庆,送到我们的中央大学。绝不能留给敌人,成为日本鬼子的盘中餐”。

如何将这1000多只动物安全转移呢?36岁的畜牧场场长王酉亭临危受命、勇担重任,果断决策指挥,立即动手赶制板条木笼,并分别筹集资金、医药和粮草物资,做好动物西迁的具体准备工作。

12月9日,南京已成围城之势,情形更加危险。东南西三面都被侵华日军包圍,天上敌机轮番轰炸,地面枪炮声昼夜不断,唯有长江北岸日军尚未到达。当天中午,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下令派多架飞机向南京城内空投劝降书。下午日军停止攻城,勒令国军守城部队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率军投降并交出南京城。此刻敌机轰炸、枪炮声暂时停息,南京城内出现了片刻寂静。王酉亭敏锐察觉到一线生机:时间刻不容缓,今晚必须出城!

一声紧急令,大家迅速将畜牧场的鸡鸭鹅兔等小动物装箱进笼,并置于牛马脊背上驮运,猪、羊等家畜则驱赶随行,离开了丁家桥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场。一路上,王酉亭出示中央大学证件与军警岗哨耐心交涉,启程的“动物大军”才顺利走出挹江门,随即赶到下关三汊河江边。

10日凌晨一点,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全部牲畜家禽分批运送上船。星夜寒风中,船往返多趟,直至拂晓时分才全部到达对岸的浦口。这场黎明前的行动初战告捷,16名勇士义无反顾挥泪告别家乡,马不停蹄地沿着浦镇至合肥的公路急速前行。

重任在肩 情景难忘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曾经担任苏北睢宁县、涟水县建设局长,当年为治理淮河、走遍苏皖豫地区的工作经历,为王酉亭制定西征路线、规避战乱凶险提供了难得的经验。

王酉亭身背双筒猎枪,手推自行车,时而在队伍最前方引导,时而尾随队伍督促赶路。这支“动物大军”行进时,两侧各随“警卫”多人,以防动物中有越轨行为或相互撕咬;后有押队三四人,并兼收容掉队者。众人齐心协力,牵着牲畜,吆喝牛羊,昼行夜宿,艰难前进。

为早日远离战场,王酉亭命令全体人员昼夜兼程前进,不得片刻耽误。经过江浦、全椒,12月底就过了合肥,往六安、信阳大别山方向进发。

然而,长达400米的动物大军就像沙漠中的骆驼队伍一样,行进速度非常缓慢。百余头牛马背驮装有鸡鸭鹅兔的木笼,几百头猪、羊随后,每天仅能走一二十里路。有时候,走一两天还要歇几天为动物筹备粮草。为了日夜赶路尽快摆脱日军的追剿,王酉亭只好花钱雇佣沿途农民的板车、毛驴车,拉着走得慢的动物加速西进。

路途中最大难题,就是这1000多头牲畜、每天近千斤的粮草问题,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采购动物饲料。如加州牛、荷兰牛、澳洲马等,在和平环境下有专人配制饲料。但战时赶路缺乏条件,王酉亭和职工们只有想方设法,沿途一路割草并向农家购买饲料、粮食,还要粗细合理搭配,精心饲喂这些动物。牲畜得了病,他们就用带出来的有限医药,或就地采摘草药进行诊治。天黑前,必须先围圈安顿并喂养好动物。

路途中获悉南京沦陷、日军屠城噩耗,王酉亭无限悲愤。合肥等地陆续失守,战况日益严峻。长途跋涉困难艰辛,肩头责任重于泰山!王酉亭一路鼓舞同伴热情:“没有国哪有家,坚决不做亡国奴!”

天气逐渐寒冷,裹着风霜雨雪,终于在1938年春节前赶到豫皖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相对安全的六安地区叶家集。战乱时期,物资奇缺,价格昂贵。王酉亭变卖家产和学校两个月薪水的遣散费已所剩无几。正值隆冬,天寒地冻人困马乏,动物缺料人已断粮,饥寒交迫步履维艰,继续前行是不可能的了。

狂风暴雪中,王酉亭脚踏积雪淤泥,终于找到叶家集邮电所,随即致电重庆中央大学本部。他告知所有动物已经带出南京,现在休整准备奔往重庆方向,但目前给养费用确实困难。意外接到王酉亭电报的校长罗家伦惊喜交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南京沦陷前的险恶境遇中,这些珍贵畜禽还有望突破重围!立即安排急电汇款至叶家集邮局,转交给王酉亭!

经过数月紧张奔波的“动物大军”,已经人困马乏,更有不少畜禽染疾患病。中央大学电示他们,暂停行军,寻觅安全地带休整过冬。于是,他们找到一处僻静山村驻扎下来,等待春暖花开时再继续西进。天寒地冻,虽然点燃篝火取暖,但还是有些兔子和小动物被冻死了。意外可喜的是,在山村休整期间又陆续诞生了一些幼畜。王酉亭破冰担水、寒夜挑灯为两只牛犊接生,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虽然王酉亭所学专业是兽医,但情况危急下还救助了从徐州会战前线撤退下来的伤兵。回到“动物大军”休整地,王酉亭沉思片刻,即与众人商量:“军队打鬼子为国尽忠,我们为学校忍辱负重,有苦同担,共赴国难!”考虑权衡再三,他们动手宰杀了一头猪和几只鸡,并挤出牛羊鲜奶去慰问部队伤病员。这一片片真挚情感,深深感动了远在他乡、饱受痛苦折磨的官兵伤病员。嚎啕大哭声,热泪流淌时!现场每一位有血性的中国人,无不情绪沸腾、血脉贲张!

当天晚上,部队长官亲自来到“动物大军”休整地,向王酉亭和壮士们敬礼致谢,并主动为他们提供了特别需要的“战区通行证”。

敌机突袭 艰难前行

1938年3月,养精蓄锐的“动物大军”继续启程,徐州会战前后,他们过了河南商城,6月中旬到达潢川附近。王酉亭本想此时率队翻越大别山,南下直趋武汉。但当地人执意劝阻,告知山区野狼成群,恐一旦攻击实难抵御,王酉亭只好放弃这一计划,仍循公路向信阳西进。

突然间,天空中响起阵阵刺耳的轰鸣声,一群日军轰炸机低空俯冲袭击而来,顷刻间狼藉一片,哀鸿遍野。“动物大军”中的牲畜惊恐万状,四处逃散时也被炸死许多。看见倒在血泊中的马牛羊、死去的鸡鸭鹅兔,王酉亭心如刀绞,痛苦万分。想到从南京到重庆已经行程过半,好不容易将这些珍贵牲畜带到这里,王酉亭禁不住流下行行热泪。日军袭击将随时而来,面对征途凶险,怎么办?王酉亭咬咬牙擦干眼泪,随即指挥大家集中驱赶剩余牲畜,清点伤残损失数量,整理队伍行装继续前进。

面对如此残烈现状,王酉亭决定改变行军路线。1938年8月中旬,这支吃尽千辛万苦的“动物大军”才到达距离河南信阳38公里的鸡公山。王酉亭喜出望外,原来发现这儿有座火车站,可由平汉铁路南下直达武汉。

如何与学校联系?当地人告知可登鸡公山顶的邮电所打电报。在安顿好留守人员和牲畜后,王酉亭独自连夜徒步登上山顶邮电所。王酉亭原计划乘火车南下武汉,再由汉口乘船西上重庆。他草拟文稿再三斟酌,电报发到重庆中央大学本部。焦急等待四小时后,终于接到罗家伦校长亲自回电,告知日军已经逼进武汉,军民正在紧急疏散,指示他们必须尽快绕过武汉战区,越平汉线向西行进。王酉亭只好带领队伍日夜兼程,由信阳穿過平汉铁路,取道桐柏山南麓,转湖北中部,继续在云梦泽地带和武当山区行进。

宜昌撤退 完成西迁

1938年11月上旬,这支坚韧不拔的“动物大军”长途跋涉,耗时近一年方抵达湖北宜昌。此时的宜昌一片混乱局面。一座只有10万人口的宜昌古城,已被滚滚而来的难民和源源不断运来的战时物资所挤满。城里的大街小巷、狭窄马路水泄不通,旅店客栈和学校店铺,到处可见露宿街头、栖身屋檐的难民。“动物大军”根本无法进入城区,只能暂停城外歇息。

当一年前国民政府开始西迁,西南地区即成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的黄金水道长江上游,已成为抗战时期最重要、最便捷的运输生命线。为保存持久抗战实力,蜂拥而来的人流、物流从华东、华中、华北抵达四川,大批的党政机关、科研院校、国家文物,大量的军队武器、物资设备、工厂都拆迁转移宜昌,再中转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

此时,占领武汉的日军不断向西推进,飞机日夜轮番轰炸宜昌,力图切断国民政府生命线。位于抗战最前线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最著名的“敦刻尔克”。而张自忠将军所率第三十三集团军正在汉水防线,凭险死守石牌阻击日军。几十万出川增援军队,急待通过长江航线奔赴抗日前线。正由于民生轮船公司的顽强运转,成为战时保障水运线的唯一希望。

当王酉亭一路询问,急切地沿着通惠路赶到轮船码头时,眼前的景象确实让他惊呆了。只见码头售票窗口前,购票人群挤成里三层外三层,根本买不到一张船票。武装押运货物的军官气势汹汹,甚至掏枪威胁强行登船。堆积如山的货物,拥挤不堪的人群,喧闹嘈杂的环境,运输秩序的阻塞,怎么办?

王酉亭急切地来到民生轮船公司怀远路办公楼前,再三求见总经理卢作孚。此时天色渐晚,饥肠辘辘的王酉亭眉头紧锁,来回踱步,苦思良策,焦虑万分。

当房门意外打开时,他与瘦弱的卢作孚先生目光瞬间交汇,一种预感油然而生。面对这位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的卢作孚,王酉亭出示了中央大学证件和“战区通行证”,鼓足勇气将“动物大军”急待求援的缘由和盘端出。卢作孚打开窗户,手指长江岸边景象说:“王先生你看,这遍街都是逃难民众,遍地皆是物资器材,人心一片恐慌,情形如此混乱!数百万吨囤积货物急需搬运,数十万名军民期盼登船,每天还不断遭到鬼子飞机轰炸袭击。即将进入12月的长江枯水期,我们怎么办?”卢作孚沉思片刻,摇头长叹:“滔滔长江长又短,分段运输运力不足,即使昼夜兼程也是难上难。王先生,我确实爱莫能助啊!”

第二天清晨,王酉亭继续来到公司办公室,却见门前早有几位国军将领吵吵嚷嚷要见卢作孚。当眼睛布满血丝的卢作孚开门引进后,其中一位军官大拍桌子,高声喊道:“我们这些从武汉打鬼子撤退的部队,在前线流血牺牲。剩下这一千多弟兄,大几百伤病员,你为什么不同意派船让我们去重庆?”通宵达旦辛苦忙碌、声音已经沙哑的卢作孚双手作揖:“长官息怒!你看这小小宜昌城,码头堆放百万吨军工设备、国家财产,都是重庆急需的抗战物资,没有船运输怎么去大后方?”“眼前这许多难民、军队官兵,只要能跑能动,还是请想办法自己动身吧!长官请您多体谅,容我再考虑安排。今天我可以答应伤病员尽快安排登船,但其他弟兄只好有劳辛苦啦!”军官们面面相觑,无言以答。领头的将领将手一挥:“就这样吧!”送走国军军官们后,卢作孚面有难色地对王酉亭摊开双手,痛苦无奈地说:“僧多粥少就是缺船,老天爷也帮不了忙啊!”

第三天清晨,王酉亭又早早来到民生轮船公司。当表情惊讶的卢作孚再次见到王酉亭时,首先对前两次回绝之事表示歉意。当两人落座饮茶时,话题一转,却谈起去年民生轮船公司资助中央大学西迁之事。卢作孚说道:“中央大学为国家培养栋梁人才,罗家伦校长是我最敬佩的学者!抗战救国,教育人才不可不为重啊!”王酉亭回答:“国家最缺人才,就如同种粮食需要好种子。我们拼死拼活从南京带出来的这批洋牲口,不就是国家最需要的优秀良种吗?”

听闻王酉亭放弃船票、离别家眷、毅然率领“动物大军”长途跋涉的艰难经历,卢作孚深为其抗日气节和爱国爱校举动所感慨:“王先生,人不做亡国奴,动物也不做亡国奴!可敬可佩!”当场吩咐秘书记录安排,同意在战时运输的紧急时刻,无偿提供船只、挤出舱位运输动物到重庆。

几天后,在卢作孚的亲自安排下,王酉亭一行终于从宜昌顺利登上轮船,溯江而上,过三峡,途经秭归、巴东、奉节、万州、涪陵,11月下旬,安全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晚年回忆录《逝者如斯集》中写下了与“动物大军”在重庆化龙桥附近见面的难忘场面——

在第二年(1938年)深秋,我由沙坪坝进城,已经黄昏了。司机告诉我说,前面来了一群牛,像是中央大学的,因为他认识赶牛的人。我急忙叫他停车,一看果然是的。这些牲口经长途跋涉,已经是风尘仆仆了。前面赶牛的王酉亭先生和三个技工,更是须发蓬松,好像苏武牧羊塞外归来一般。我的感情振动得不可言状,看见了这些从南京赶来的牛羊,就像看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我几乎要向前去和它们拥抱。当我和这些南京的‘故人异地重逢时,心中一面喜悦,一面也引起了国难家仇的无限愤慨;我眼中的泪水也不禁夺眶而出了。

当时,中央大学及附中、附小师生和家属近万人闻讯,全部从教室和家属区里蜂拥而出,排成两行队列热烈鼓掌。校长罗家伦亲自带队,就像欢迎这些历经千辛万苦、从前线出征回来的英雄将士一样。校长罗家伦对王酉亭激动地说:“酉亭兄,你们是中央大学的功臣啊!”罗家伦与王酉亭激动地相拥而泣。

在国立中央大学的大会上,罗家伦发表激情演讲:“唯有诚朴者方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诚、朴、雄、伟是吾校校风的四字方针。你们在敵人的大轰炸、大屠杀的追逼之下,用你们诚朴机敏的行动,将牲畜家禽从敌人的魔爪下抢救出来,辗转千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重庆,以汉代苏武牧羊的榜样,实践了中央大学的精神!”

当年的国立中央大学,是抗战时期迁徙最迅速、最完整的高等院校,保存学术实力、延续文化命脉、培养急需人才、开拓内陆空间,为中国教育的重建发展积蓄了基础。这一举措,凝聚鼓舞了知识分子的“抗战精神”,增强了全民族长期抗战的坚强意志,并载人中国抗战时期的教育史册。

(责任编辑:聂红琴)

猜你喜欢
中央大学卢作孚罗家伦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重读卢作孚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卢作孚的“中国梦”
从学人刊物看学人谱系
《国风》半月刊的思想理念
为商不有的卢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