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萍 杜 丹 林静雅 张 姣 张园园 丁 建
(1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35;2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安康 725221;3陕西省长青林业局,陕西汉中 7230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世界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1-2]。大球盖菇菇体色泽艳丽、柄粗盖肥、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多糖等营养成分,有预防冠心病、帮助消化、缓解精神疲劳等功效,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之美誉[3]。
大球盖菇可利用秸秆、玉米芯、枝条木屑等多种农林废弃物[4-5],其栽培技术简单粗放,可直接生料播种,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目前大球盖菇主要有大棚、大田、林下三种栽培模式。林下、大田栽培模式可节约搭建大棚的费用,菌糠可直接还田(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节约成本,是发展循环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6]。
试验比较三种模式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以期为有意发展大球盖菇的生产者提供参考。
(1)试验菌株:大球盖菇菌株XDQ-1,由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2)栽培料配方:玉米芯28%,木屑58%,谷壳12%,石灰2%。
试验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街道黄家沟村,秦汉新城御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玉米田(玉米收获后)、樱花树下。
三种栽培模式均于2021 年11 月2 日铺料、播种,每平方米投料折干20 kg,菌种用量0.35 kg。
1.3.1 培养料发酵
1.3.1.1 原料预处理
先将玉米芯、木屑粉碎,各种原料按配方称量、混合均匀,加入1%石灰水预湿1 d,补水,控制料含水量为65%~70%。
1.3.1.2 建堆发酵
预湿的原料建底宽1.0~1.5 m,顶宽0.5~1.8 m,高1.0~1.2 m,长视堆料量而定的发酵堆。料建堆后用直径5~7 cm的木棒,每隔30~50 cm自上而下在料堆上打透气孔(气温高打孔多,气温低打孔少),透气孔要分布均匀。
1.3.1.3 翻堆
当料堆内温度达55~60 ℃,第一次翻堆,重新建堆后打透气孔同1.3.1.2,料温再次升至55~60 ℃以上时再次翻堆。当料呈茶褐色,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即结束发酵。
料发酵结束后,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至25 ℃以下时即可铺料播种。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5%为宜,如水分不足要补水。
1.3.2 铺料播种
1.3.2.1 大棚栽培大球盖菇
在日光温室大棚(有雾化装置)内,畦床栽培大球盖菇。
(1)铺料、接种:第一层培养料铺料厚10~13 cm,然后梅花状点播核桃大小的菌种块,再覆盖一层培养料,厚为8~10 cm,用料量5 kg/m2,最后料面覆土,覆土层厚约3 cm。料床要求呈龟背形,宽90 cm,间距60 cm。
(2)发菌期管理:保持温度为22~26 ℃,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覆土层湿润。
(3)出菇期管理: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喷水催蕾。待菌丝扭结形成白色子实体原基后保持覆土层湿润,控制培养料含水量为72%~78%,出菇温度13~28 ℃。
(4)采收: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柄硬实且不空心即为最适采收期。
1.3.2.2 大田栽培大球盖菇
整地做畦,畦宽90 cm,间距60 cm。
(1)铺料、播种:投料量、菌种用量等同大棚栽培大球盖菇。不同之处为当气温降低至10 ℃以下,应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
(2)发菌期管理:春季当温度上升至15 ℃以上时,撤掉小拱棚,之后要时刻关注温度、湿度变化,当温度过高时及时覆盖遮阳网,及时喷水保湿,控制培养料含水量为72%~78%。
(3)出菇期管理:待白色菌丝扭结形成白色原基时,注意温度、湿度变化,温度上升至23 ℃以上时应该覆盖遮阳网。
(4)采收:采收标准同大棚栽培。
1.3.2.3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
选择郁闭度75%左右、距离水源较近林地。
(1)铺料、播种:同大棚栽培大球盖菇。同样当气温降低至10 ℃以下,应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
(2)发菌期管理:春季温度上升至15 ℃以上时,撤除小拱棚,调控好温湿度,方法同大田栽培。
(3)出菇期管理:待白色菌丝扭结形成白色原基时,控制好温湿度,方法同大田栽培。
(4)采收:采收标准同大棚栽培。
记录三种栽培模式大球盖菇出菇时间,统计单位面积产量、等级菇占比。大球盖菇子实体鲜品感官品质等级标准见表1。
表1 大球盖菇子实体鲜品等级标准[7]
由表2 可知,大棚栽培大球盖菇冬季低温对发菌期菌丝生长影响较小,2021 年12 月24 日开始出菇,2022 年4 月10 日出菇结束;大田、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因冬季温度较低(夜晚气温0 ℃以下),菌丝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春季温度回升后,菌丝才继续生长,因此出菇时间较晚。
表2 三种栽培模式大球盖菇出菇期
由表3可知,大棚栽培大球盖菇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略高于林下栽培模式,大田栽培模式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低,与大棚栽培、林下栽培差异显著。
表3 三种栽培模式大球盖菇菇潮数及产量比较
由表4 可知,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等菇产量占比最高(46.34%),大棚栽培为38.48%,大田栽培最低(31.02%);大棚栽培二等菇产量占比与林下栽培差异不大,两者分别为37.36%、36.47%;大田栽培三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3.29%。由此可见,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鲜菇的品质最好。
表4 三种栽培模式大球盖菇等级菇产量
图1 大球盖菇的三种栽培模式(从左至右依次为大棚、大田、林下模式)
三种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三种栽培模式各有优势,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虽产量不及大棚栽培模式,但一等菇产量高且相较大棚栽培投资少,风险低。大棚栽培大球盖菇受气温影响相对较小,出菇早、潮次多,且能赶上春节菇价较高时段。大田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闲田资源创造收益。生产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栽培模式,以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