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思考

2023-08-10 13:16刘贤贤
艺术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高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文化是维系国家强大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我国也逐渐认识到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发现其所包含的戏曲、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都与高校美育有紧密的联系,提出将其融入高校美育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创新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我国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意义及其融合教学的原则为研究基础,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的教育路径,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教育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在提升高校美育水平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3

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高校美育旨在通過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高校美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进而积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并利用其创新创造能力实现美学艺术的创新发展。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课程设置仍缺乏连续性,教师在内容挖掘方面也存在不足,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融合的意义

1.1 为高校美育增加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重要文化珍宝、精神基因、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为高校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校美育,能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文化体验和美学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的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高校美育,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高校美育,可以使美育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其对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为我国的艺术行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人才[1]。

1.2 促进了文化传承,提升了教学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发展、传承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民族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高校美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意涵的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艺术、绘画艺术、戏曲艺术等,能让学生获得特殊的感官享受,使其了解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艺术,全面提升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文化素养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觉。

1.3 符合我国立德树人的美育要求

美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家国情怀、价值观念等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立德树人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艺术创造和表现技巧,将其融入高校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发现,其理念可以追溯到《左传》,其中指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权修》也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美育改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将其纳入高校美育,可以拓展美育的深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资源,拓展美育的领域,丰富美育的内涵和形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艺术性、创新性元素,是一个很庞大的文化体系,可以推动美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推动高校美育改革发展,使高校教育向更加人文化的方向

发展。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原则

2.1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

以人为本是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课程融合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成长。

2.2 创新性,创新融入方式

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而是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应该注重教育创新,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外,还要创新融入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实现其价值和作用。如在讲座、演讲、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活动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内涵、文化精髓等,并实现其与现代文化、艺术等的融合,设计出更具现代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2.3 实践性,重视学生的感知

传统文化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中华优秀傳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要通过文化体验、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和手段开展实践教学,并从学生的文化喜好、个人需求出发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和实践机会。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实践路径

3.1 提升重视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应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实现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讲座、举办展览、开展文化活动等,宣传、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感知其独特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建设,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应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相关的各个专业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4]。

3.2 优化课程

3.2.1 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目标

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与美育融合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自信、艺术感知能力、艺术创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等为目标,更好地引导师生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强化教学效果。高校还要明确具体的融合方案,要求教师开展融合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实践等,形成系统的教育方案,实现其更好融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诗词、书法、茶艺、地方戏曲等内容,高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多元化融合、发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2.2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目前高校的美育课程包括美学原理、艺术设计、美学修养等艺术鉴赏类的理论课程,还包括美育实践课程。随着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的重视度的提升,目前很多高校的美育逐渐向雕塑、国画等艺术鉴赏、实践类方向延伸,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未得到全面挖掘,因此高校还要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知识和内容。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且当前这些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流行歌曲与戏曲融合、古典音乐与现代舞蹈融合等,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积极挖掘这些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传说、典籍等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礼仪等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2.3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丰富实践活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个美育艺术类学科的教学之中,如在文学类的专业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相关艺术专业可以通过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引领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开展文化考察、文化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更加直接、深刻地认知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或制作文化短视频、举办文化展览等,推送针对性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深刻感知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高校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文化旅游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加入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队伍[5]。

3.3 采用科学的融合教育评价方式

传统的学科考核体系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应该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掌握、思想理解、文化体验和实践应用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要针对不同的评价维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知识掌握方面,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是否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在实践应用方面,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能否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进行实际应用;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机制来反思、了解自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和提高自身素质。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艺术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融入高校美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理念、思想,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传统文化的融入不能一蹴而就,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其能够切实发挥教育作用,尊重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融合方式和方法,并采用科学的融合教育评价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孟令钗,马继强,王莹莹.高校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分析[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2023年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科研学术探究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110-112.

[2] 戴嫚.新时期高校美育教育优化实践研究[J].新美域,2022(9):136-138.

[3] 霍楷,王楠.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高校美育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1):148-153.

[4] 丁晶.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美育教育创新实践研究[J].新美域,2022(7):141-143.

[5] 魏敬红.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美育教育研究[J].文化产业,2021(28):63-65.

作者简介:刘贤贤(1988—),女,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高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美育教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