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小学语文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学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本文为贯彻核心素养培养责任,将围绕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小學语文信息化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优势,其次提出了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应用前提及策略。通过研究,在做好前提准备的情况下,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功能,使得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提升,并保持理想发展趋势。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小学生
一、引言
核心素养培养是新时代面向所有年级、所有学科教学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也是教学应当承担的育人责任,贯彻这一责任,能打破以往“重教轻育”的局面,提高我国教育整体质量。但新任务的提出自然会带来一些挑战与负担,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发现,在现有教育工作模式条件下核心素养培养任务的完成质量难以达到预期,使得人们意识到现有教育工作模式需要改进,故信息化技术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关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概念应运而生。此概念下,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工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任务完成质量。由此,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的研究。
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优势
(一)提供更多课时
结合普遍案例了解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课时紧张的问题,难以支撑知识教育,而核心素养培养任务的提出,代表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耐心、专注地进行教育,这势必导致教学的课时需求增大,超出现有课时。这一基础上,不少语文教师受限于课时,无法充分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依旧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教育方面,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贯彻。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领域指出导致教学课时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实时空的限制,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纯线下课堂模式,教学活动依赖现实时空,代表师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会面,然后进行交流,由此完成教学,一旦脱离特定时间、地点,师生就难以交流,故课时有限。面对此现状,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就必须突破现实时空限制,要改变纯线下课堂模式,转而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线上课堂,将其与线下课堂结合即可达成目的。线上课堂是一种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建立而成的虚拟交流平台,平台坐落于虚拟环境,因此可依靠虚拟环境的特性脱离现实时空限制,师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在线、离线交流,促使师生能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碎片时间进行交流,开展教学活动,说明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能提供更多的课时,有助于核心素养培养任务完成[1]。
(二)提供丰富资源
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本质是一种隐性教育,而作为隐性教育,其教育方式自然与显性教育有一定区别,即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传递的信息进行想象、体会,这样学生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内在认知等才会发生变化,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结合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想象、体会,必须先做到两点:其一,教师要保障学生对自身传递的信息有足够的兴趣,否则学生难以被信息吸引,自主意识未被激发,不会自主进行想象与体会;其二,教师要保障自身传递的信息有足够的深度与指向性,能让学生在想象、体会中得到正确的方向指引,且能够不断进行探索,代表学生核心素养处于持续发展状态,反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就容易发生方向偏移、发展断续等问题。而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教师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不充足,现有资源能满足第二点,却很难满足第一点,因此核心素养培养陷入了资源困境。
针对资源困境,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同样可以提供帮助,即导致教师所掌握资源不充足的原因同样是现实物理时空(教师所掌握的资源泛指教材内容),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去搜集各种网络资源,再将这些资源与自身所掌握的资源相互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也能更好地覆盖学生兴趣取向,这样既可满足第一点,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培养任务。
(三)提供先进功能服务
以往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偏低,无法很好地完成核心素养培养任务的客观原因有很多,除现实时空以外,还有人工能力局限性。即现有理论强调,要做好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需要开展学情分析、心理分析等工作,但这些工作对于人工而言具有较高的难度。以学情分析工作为例,要做好该项工作教师必须不间断地搜集每一位学生的学情数据信息,然后再对庞大、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实际上教师受限于自身能力,不可能不间断搜集学情数据信息,面对庞大、复杂数据信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有效率地进行分析,且分析中也不能规避个人主观影响,给出完全客观的结果。这一条件下,理论中的相关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开展,核心素养培养任务自然也不能被很好地完成。
着眼于这一问题,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得到信息化技术的先进功能服务,即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在近些年突飞猛涨,相关领域人士利用该项技术开发出了许多先进的服务型功能,其中一些功能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帮助教师突破人工能力局限,并予以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支持。同样以学情分析工作为例,教师可使用信息化技术下的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两大功能完成该项工作,前者能做到不间断采集数据信息,后者能通过一种类似于人类智能的逻辑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在质量上有强力保障[2]。相比之下,这些服务型功能具有效率、质量方面的优势,并且能规避人工主观因素影响,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因此使用这些功能就能做好学情分析、心理分析等工作,给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三、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应用前提及策略
(一)应用前提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建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框架基础。但为了保障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能得到规范应用,并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明确的技术应用思路,这两点是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前提,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泛指人对信息技术、信息概念的认知与掌握程度,若信息素养低,人可能就无法很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相关活动,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样,因此信息素养是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前提。但现实情况来看,因为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提出时间并不长,以往教学工作又与信息化技术没有太多联系,所以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概念提出前,在教学工作中几乎用不到信息化技术,也缺乏该项技术的应用意识,所有工作都由个人单独完成。
从这一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学校应当开展两项工作:其一,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培训中必须强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作用,旨在提高教师对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其二,学校要积极组织、激励教师开展信息素养自主学习活动,并且结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建立信息化平台,以便教师摸索[3]。
2.技术应用思路
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教学任务转移到线上课堂中,或者在线上课堂、线下课堂开展相同的教育活动。这种做法会极大地限制信息化技术资源利用率,还会对学生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不可取。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正确的技术应用思路是将线上课堂、线下课堂结合,即教师应当把理论教学任务转移到线上课堂,然后根据线上课堂的理论内容,在线下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践,通过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技术作用,合理运用技术资源,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二)应用策略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技术的合理应用策略,下文将对此进行论述,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1.加大教学引导力度
结合核心素养培养隐性教育特性,教师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当中应当采取引导教学模式,并加大教学引导力度。引导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代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足的能动性空间,可以发挥自身想象力、感知力,符合隐性教育特性要求,而教师则需要从引导角度出发,通过大力度的引导工作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想象、感知方向,让学生依靠自身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养元素。比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想象与感知,利用信息化技术分析学生的兴趣取向,然后结合课本课文,选择同作者的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阅读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假如换个角度看会怎样”的主题,对学生的文字理解思维模式进行了培养,有效让学生思维模式多元化发展,逐渐产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思维模式特征,增强了他们的共情能力,帮助他们找到了阅读乐趣,能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习惯[4]。从成果上来看,在技术的帮助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也给语文知识教育提供助力,教学质量在一段时间后有显著提升。
2.做好教學指导工作
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学生本身对知识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或者存在思维层面上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要针对学生问题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做好该项工作能提高教学针对性,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指导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做好教学指导工作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时刻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
可使用智能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以A学生为例,通过分析发现其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认知存在偏差,例如在《草原》中,A学生认为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是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展现了该民族的民俗,这种认知并没有错,但显然不完全是课文的中心思想,而学生自身很难突破这种认知,应用智能数据分析了解到学生的这一问题后,再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突破原有认知,这也说明信息化技术能提高教学指导的准确性、及时性,指导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功能只能在教学指导工作中提供辅助,具体要如何指导依旧取决于教师。部分教师的指导方式存在错误,即不少教师在发现学生问题后,会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这种方式与引导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会占用学生思考空间,导致学生进入记忆学习状态[5]。正确的教学指导方式应当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或者是更加深入、完整的思路,让学生顺延这个思路进行自主思考,促使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这样才能加深学生体会,同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优化线下实践方式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分为理论、实践两个板块,其中理论板块教学工作主要在线上课堂中展开,而线下主要用于开展实践活动,诸如课文写作、课文讨论等,这些实践活动是深化学生知识印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教师要予以重视。由此出发,教师应当针对现有实践活动中学生“各自为战”的状况进行优化,以便线下实践能取得理想教学成果。教师要在线上理论教学中结合学生发言设计线下实践活动主题,例如线上理论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示自身很难区分散文、白话文之间的区别,普遍存在概念模糊的现象,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线下的课文讨论活动中提出“鉴赏散文、白话文”的主题,然后采取同作者、同题材等选文策略,给学生提供散文、白话文节选供学生阅读,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勤加思考,这对于学生的知识认知与核心素养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某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思考与感知,认为散文、白话文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简短、抽象,有意境之美,后者则更加详细、直观,有写实之美,这个观点代表学生对散文、白话文的特点了解更加充分,也能体会到其中文字美感,是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良好的表现,而通过其他学生观点,学生又会从其他角度进行鉴赏,起到加深认知、提升素养的作用[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许多挑战,但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应对。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接受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概念,加强个人信息素养,结合明确技术运用思路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依靠教学策略,让技术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帮助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同步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作者单位:程凤姣 东营市东营区英才小学
参 考 文 献
[1]赵歆玥. 读写结合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13):188-190.
[2]苏艳霞.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3):75-77.
[3]全香香.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2):0267.
[4]周新新. “双减”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信息化教学探索[J]. 中国新通信,2022,24(14):175-177.
[5]王永林. 线上教学如何让学生见屏如面——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问题诊断及改进策略[J]. 西藏教育,2022(6):24-26.
[6]李梦兰.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6):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