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3-08-10 10:11苏树芳
天津教育·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动手教师应实验教学

苏树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逐渐朝着素质化方向发展,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小學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难度。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时,注重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兴趣;设置科学探究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欲望;明确科学实验任务,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方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引入学生深度思考,优化学生动作操作过程;丰富实验器材种类,拓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感受,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可以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科学知识产生更好的理解,强化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探索能力。教师应把握这一重要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以及认知能力,为日后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以及探究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获得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升,运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参与感受,将科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促进科学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小学科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开展科学学科的讲授,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积累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缺乏知识储备,教师应当通过科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生活技能以及生活经验。让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自身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可以使得学生逐渐意识到实践对于吸收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意识,为后续开展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还在不断探索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改掉不良学习习惯,为自身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兴趣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使学生对科学学科以及实验活动产生探究兴趣,促进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意识的提升。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多层次的学习感受。伴随着小学科学教学观念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固定形式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教学发展需求。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进行教学形式的转变,营造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提供更多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的提升。小学科学课程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教师应善于将科学课程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对指导生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空间,使学生逐渐融入实验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以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一课为例,电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教师可以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以及生活阅历的积累。在本节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构建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科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需要在开展课程讲授时,运用信息技术来对教材上有关于“电学”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使其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学”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当学生对电学相关的科学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后,教师需要开展科学实践课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电学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经历进行实验探究,围绕着“小灯泡发亮的原因”进行探究。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等材料进行简易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避免不正确的操作而“短路”,出现发热发烫的现象,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体验感。

(二)设置科学探究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的特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探索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技巧,获得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可以将自身被动学习地位进行有效转化,提高课堂主体地位,推动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磁铁》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针对“磁铁”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究学习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磁铁的认知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磁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测试一下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两块磁铁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对各种材质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对磁铁的自然现象以及科学现象产生清晰的认知。将磁铁与其他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索时,可以使得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得以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观察,探究磁铁的奥秘,使其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教学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从而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课堂。

(三)明确科学实验任务,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方向

设置明确的科学实验任务,可以指导学生更加科學的掌握理论知识。小学生思维意识尚未成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在实验中出现流程混乱的现象。为此,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的同时,教师应为其设置明确的科学实验任务,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另外,教师应将素质教育与科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强化科学实验教学效果,详细讲解实验步骤,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强化自身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以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制作钟摆》一课为例,时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记录时间的物品,计量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水计量,也可以通过机械摆钟计量。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时间对于生活的重要影响。教师需要设计开展“制作钟摆”的实验活动,让其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钟摆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其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制作钟摆,带领学生用心感受计量时间的含义。在学生进行“制作钟摆”实验前,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科学实验任务,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让学生围绕教学主题独立思考以及探究,记录钟摆的运用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获得逻辑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为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效果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的重要时期,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强化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效果,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结合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小组划分,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人际交往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以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有质量吗》一课为例,在探究实验开始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保障教学实验高效开展。在探究“空气有质量吗”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讲述实验流程以及操作方法,并让学生相互讨论,自主分配工作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解决科学实践问题。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体验感,及时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实验的快乐,进而增强对科学学科的喜爱之情。

(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优化学生动作操作过程

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需要学生可以心无旁骛地进行实验探究,获得思维意识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在开展自主实验探究课程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实验操作流程,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小学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实践性,教师需要设置具有深度的教学问题,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教师要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以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制作我的小乐器》一课为例,在开展本节实践课程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几个问题,探究声音的强与弱以及声音的高与低,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思维意识的提升。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我的小乐器”,在自行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六)丰富实验器材种类,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课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实验器材,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生活特征,实验器材较容易获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教学器材以及学习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给予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参与感受,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以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设计制作小车(二)》一课为例,在学生自主设计以及制作运动小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条件以及驱动小车运动的多种方法,并学会利用弹力测力计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与力。实验需要用到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胶水、吸管、胶带、气球等材料,学生需要在课程开始前自行准备,保障正式课程开始时可以紧跟教师的实验教学节奏,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课程参与感受。丰富的实验器材可以辅助小车运动这一实验的顺利开展,还能帮助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符合当今时代的教学发展要求,首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意识以及教学眼界,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创设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实验,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其次,学生需要具有自主发挥空间,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去探究学科本质以及科学现象,强化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最后,教师应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落实到实际科学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动手教师应实验教学
我也来动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