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业质量标准 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

2023-08-10 14:39吴秋菊
天津教育·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一致性目标

吴秋菊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改革,依托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逐渐成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是,就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受自身教学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设计上仍然不够统一,使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落实不到位,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教学评一致性的概述、育人价值以及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概述

教学评一致性主要指的是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积极关系。其中,“教”主要指的是教师的行为,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课后作业的布置;“学”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到的知识的应用、学习效果检测等;“评”则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既包括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也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且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

“教”和“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等都需要一一对应。而“评”则需要检测“教”和“学”这两个环节,对“教”和“学”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完善作用,奠定了“教”“学”“评”之间的联系,决定了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一致性,并不是要求三者完全一样,而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是否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是否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成长。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

(一)可以促进课程改革,落实新时代下的育人目标

依托学业质量标准,实现小學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落实新时代下的育人目标。第一,新课标结合新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调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评一致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环节中,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第二,教师采取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质,在学习体验中获得更完善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新课标要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评全过程的统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比较关注自己要教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法教,至于学生是否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是次要的,这就可能会形成“为教而教”的结果,导致教学过程形式化,甚至偏离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师依托学业质量标准,探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一致性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师为了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会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教学评价环节也至关重要,教师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标展开评价,有利于实现教学评全过程的统一。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时,也会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设计,最终促使学生在全过程的学习体验中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三)可以改革教师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评价改革

一直以来,教师教学都习惯忽略评价环节,或者将教学评价简化成考试,更注重结果评价,缺乏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且没有采取多元评价方法,存在“教”与“评”分离的现象,无法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学生不仅是评价的主体,也是客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教学评价环节,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真正让评价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指引教师和学生改革“教”和“学”的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

(一)分析学情,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任务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情分析能力,善于分析学情,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对应,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要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年、月、日》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分析学情,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分析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认识年、月、日,并可以准确说出大月、小月的月份以及天数;其次,教师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分析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观察,教师发现学生一般对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且学习质量较高。于是,教师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为立足现实生活探究年、月、日知识,并结合实际的年份和月份,了解什么是大月、小月、闰年等,在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最后,教师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别为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设计了专属的学习任务。其中,学困生需要掌握关于年、月、日的顺口溜,学会判断大月和小月;中等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年份学会计算平年和闰年;优等生则需要全面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并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

总之,在此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学情,做到了从学生出发,完善教学方案,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应起来,为教学评价做好了准备,使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实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鼓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合作氛围,注重课堂生成

教师要学会营造合作氛围,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以深化教学效果。第一,教师要建立教、学、评之间的关联性,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教师“教”的内容,提高“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完成自我反思和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第二,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通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形成合作意识,生成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内化教师“教”的知识,虚心接受教师的教学评价。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模块,通过本小节的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分数以及分数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学会写分数、读分数,为之后分数的加减法学习做好准备。为此,教师决定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生成教学效果,完成教学评价。

首先,在分数的认识上,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将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或者分生日蛋糕等,指引学生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简单的分数;其次,教师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动手探究,在纸片上涂出二分之一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亲身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发现有的学生面对学习任务一筹莫展,不知道怎样在纸片上找出几分之几的区域。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鼓励大家集思广益,想一想怎样才能将一张纸分成均等的几份。在教师的鼓励下,各小组经过激烈讨论,很快就想到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认识了更多分数;最后,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评价,成功帮助学生反思了探究过程,进一步梳理了知识结构和学习思路,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科学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提问可以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同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汲取各种知识,深刻掌握关键的数学知识点,提高“学”的效率。为此,教师要学会科学设计问题,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适当评价,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另外,教师要关注重点数學知识,通过科学提问,引领学生攻克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围绕《可能性》这一节内容,教师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教师分析教材内容,并探究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新课标强调小学阶段概率知识的学习目标是初步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为此,教师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并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罗列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从而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二,教师创设元旦联欢晚会表演节目的情境,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唱歌、朗诵、跳舞、小品四个选项,让学生分成6个小组,上台点击鼠标转动转盘,抽取表演项目。在抽取之前,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每个小组抽到唱歌这一项的概率是固定的吗?小组一定会抽到唱歌,这种说法对吗?小组可能会抽到唱歌,这种说法对吗?小组会抽到四个项目之外的项目吗?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本小节教学重点,初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为接下来的游戏验证做好准备。

第三,教师安排各个小组轮流上台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成功帮助学生总结出每个小组都抽到唱歌这一项的概率是固定的,小组一定会抽到唱歌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是个可能事件,另外,任何小组都不可能抽到四个选项之外的选项,这是个不可能事件,从而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深刻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点评学生的学习状态,表扬积极参与游戏的学生,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上台验证实验猜想,实现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同时,教师点评了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为课堂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完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法直接关系着最后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心有灵犀,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首先,教师要从课前学习环节入手,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任务单,指导学生的课前学习,并预测学生的预习成果,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设计。例如,《圆》这一单元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为了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安排了具体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圆的组成,梳理相关公式,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好标记。在预习任务的指导下,学生的预习有方向,都按照教师的预期完成了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准备。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加强对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处理听、思、记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引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做好课堂笔记。为了方便学生做笔记,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把握课堂节奏,突出教学重难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做笔记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勇敢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课后复习指导和评价。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下复习什么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难点。第二,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科学地安排复习任务,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漏补缺。第三,教师要创新复习方法,除了布置书面作业以外,还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绘制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深化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教学的整个过程,树立全过程教学理念,将教、学、评三个环节联系起来,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并对应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贯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优化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研究”(项目编号:FJJKZX21-508)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一致性目标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