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互融的景色类文本写作教学策略实施设计

2023-08-10 18:05程诗楠
新校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景色意象文本

程诗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主要是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最终要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表达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教材文本中汲取写作养分,通过阅读、教师点拨及自身吸收与内化,将文本材料转化为写作的能力储备。一般来说,要让中小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与借鉴,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文本与生活情境相融合,使之结合生活中的感悟,更好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共情、共鸣,最终完成从感知到情感、从一般表达到情感表达的跃迁。但结合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景色类文本则包含作者对环境中不同事物的独特观察与想象,具有抽象表现性,因此在教学中将之与学生生活互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

一、设计与生活相关问题,寻找文本与生活相融的切入点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四季自然景色描写为主体的人文单元。在单元教学中,未急于纠缠教学内容的细节,将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作为重点内容向学生灌输,而是做出了如下设计:在课文教学前,利用1个课时的时间,首先引导学生对四季景色进行初步状物描写,然后引入课文文本,通过和作者的描写进行比较,发现作者景色描写以及修辞手法运用的特征,最后,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状物描写内容再次加工,提高表达技巧。

本单元包括《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三篇散文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等古代诗歌四首。从体裁来看,这几篇文章分属于散文和古体诗歌,但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写,虽然每篇课文具体景色不同,但总体上对学生来说,都是生活中能够常常感受到的事物。总结可以发现,单元中所出现的自然意象有风、草、花、雨、山、水、树、太阳、云等。

这些景色对学生来说可谓司空见惯,如果直接将这些自然意象陈列出来让学生进行描写,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第一节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接着,让学生用200~300字的篇幅进行小作文片段训练,即描写所列举的自然意象。

二、引导学生多方对话,发现自己描写存在的问题

1.与同学进行对话

对描写片段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对描写内容进行交流,采取逐个朗读的方式,小组同学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其他同学所写的自然景色,你感觉哪个地方写得好?和你见到的、想到的有什么区别?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也能了解到,同一种景色在不同作者笔下,有着不同的样貌。

2.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

课堂教学中贯穿引导学生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课堂教学开始,除按照每一篇课文和每一节课做常规教学安排外,在整个单元上课前,总结了学生之前对四季以及自然意象的描写情况,然后预先设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对于相同季节和自然意象的描写。设定的问题是:后面要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古今文学家对于四季景色的观察,他们眼中的四季和景色与我们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呢?

后面在对每篇课文进行教学时,都让学生总结课文中有没有自己所描写的自然意象,如果有,看看作者具体是怎么描写的,和自己的描写进行对比,然后把自己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相关内容和小组评议时一样,放到一张表格中记录学习。

三、借鑒同学以及教材文本描写,通过写作训练提升景色描写水平

由于课文中对于四季的自然意象描写较多,学生几乎都能找到和自己一样的自然意象描写。经过课堂教学和对比,学生能够发现,要想把景色描写好,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充分模仿、借鉴同学与课文作者的描写方法,对前面自然意象的描写重新进行加工,然后把加工后的写作片段和过去所写的再次进行对比,体会描写手法、修辞方法的精妙之处。

有学生在初次训练中,对雨中树林的描写如下:“细雨中,从远处看去,整个树林都被雨丝包围着。”经过两次修改,描写变成:“细雨中,从远处望去,整个树林都围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轻风拂过,轻纱也在柔柔地飘动。”可以看出,经过课文学习和教师有意识启发训练后,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与生活场景相融,提高情感表达水平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都是景色描写,但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对于生活、自然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而且每篇文章都能把景色和作者敏锐的观察与表达恰当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春》一文,仅仅是通过朗诵和听读,就能直接感受到春天万物的跃动感以及作者对季节的盼望、喜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观沧海》将实写的山岛、树木、百草以及虚写的日、月、星河一起铺陈开来,作者奋发昂扬的情感跃然纸上。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听诵、朗读以及教师的讲授,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描写手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和作者一样能够在景色中把感情表达出来,必须要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将真情实感通过景色描写与渲染传达出来。

在第一次课上,教师已经提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那个季节?”,问题已经渗透了情感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如何表达,还要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味、提取与领悟。其实,在本单元的文本中,虽然以景色描写为主,也包含着人的活动。在之前对自然意象中的描写中,已经有学生写出了和自然意象相结合的活动,尤其是与雨雪等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会引起学生对堆雪人、打雪仗、窗前看雨、在水里游泳、在草地上的嬉戏等活动的回味。教师顺势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把这些活动的共同参与人以及参与的心情进行扩展描写。

写作之前,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让他们结合生活现象和自身的生活情境与课文文本语境进行对话,尝试探知、走近作者描述景色和抒发情感的深层心理状态。然后引导学生,一定做真情实感的表达,哪怕只能写出一件事、一个景物,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做任何拔高。写作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去感知,如当事情或景物出现在脑海中时,能不能觉察到自己的情感状态。

总体来看,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内容的细节要服从于教学目标中更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景色意象文本
《海那边的景色》
抚远意象等
咦,春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秋天de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