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融合路径探微

2023-08-10 14:27李彦红
格言·校园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华阅读教学传统

李彦红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皆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而言,一切能接收到的外界信息都有可能改变其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所以,此阶段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知识教学中十分必要,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就是很好的文化渗透的载体。教师及时转换传统教育思想,在解析基础知识的同时,善于利用教材内容、课外材料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避免学生出现形式化学习的问题,同时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并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是他们了解语言知识内涵的有效途径,可以在有效学习后充分满足自身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的需求,并在自然状态下提高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而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能借助课程内容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在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前提下为自身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还能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教师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展开德育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用一个个文化故事、历史寓言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并且积极设计相关问题、组织主题活动,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中国传统文化和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文化资源,向教学各环节渗透

在教育改革新时期,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其中大量文本都隐含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再将其融入课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保证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现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的前提下得到综合发展。

1.古诗背诵

教师要合理利用中国传统的古诗词来展开教学。小学教材包含大量古诗词,如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有《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词,第七单元包含《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三首。这些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易记易背、朗朗上口,且因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诗词难度普遍较低。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完成对诗词的详细解析。以《出塞》为例,前两句回忆了秦汉以来中原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漫长历史,为读者呈现了征战将士长期戍边的艰苦生活;后两句则体现了对神勇将士以及和平生活的渴望。教师在解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怀、产生对我国悠久历史的骄傲之情和向往和平的正向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

2.故事讲解

小学时期,学生愿意探索有趣的、未知的故事。基于此特点,教育部门在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时融入了更多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这些小故事同样蕴藏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一般都是用简洁、诙谐的语言进行传神描述。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节日、礼仪、风俗习惯都产生深刻印象,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衍生过程,使其在尝试探索实践中实现语用综合水平的发展。例如,四年级上册教材内《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都是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教师应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理念。《女娲补天》激活学生意志,让他们能主动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精卫填海》鼓勵学生学习精卫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意志,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乐观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基于对各类故事的精细化讲解,教师可以自然完成传统文化渗透任务,并实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

3.名著选读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也是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因此,名著阅读也是小学时期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为提升学生的文化解析能力,基于小学必读的名著书目来组织课堂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名著分享的机会,让他们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国寓言故事精选》《中华美德故事精选》等书目中任选其一并自由选择其中片段在课内分享。由此,加大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力度,让学生可以夯实文化基础,使其在开阔视野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发展。

(二)精读课外材料,滋养思想升华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范围局限在教材之内,而是要在突出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学习态度的前提下搜集更多课外阅读辅助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当前阶段的阅读能力和认知需求,从而保证课外材料的适配度。基于此,教师可以每周组织固定的课外阅读实践交流活动,让同学们集体朗读、合作探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思想上“发芽”“开花”,最终实现深度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综合活动,积极传递文化精神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同时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想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就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在阅读课堂中,基于文化素养培养的活动种类也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

1.故事会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的成语、寓言、神话故事,也有太多的名人经典事件。根据观察可知,学生每次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都会格外集中注意力,他们更愿意将自己了解的相关故事讲给教师、同学听。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故事会,每次选择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主题,如爱国、勇敢、坚持不懈等,让同学们在规定范围内查找资料,并在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他们愿意享受这一过程,并能在讲和听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解读,实现思想的升华。

2.课本剧

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课内组织课本剧表演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表达欲来优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解析。教师选取一些具有趣味性、戏剧性的课文来组织该类活动,如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王戎不取道旁李》《纪昌学射》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编排剧本,完成资料查找、角色分配、场地布置等多项任务,从而使他们融入传统文化情境,在表演、表达中自然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

3.朗诵会

教师还可以在古诗词教学结束后开展朗诵会。朗诵会难度较低,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活动开始前,教师要用分组选拔的方式展开活动。这样一来,就能为每一名同学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示机会,从而让学生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奥秘。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朗诵,让同学自由选择同伴,并且以合作互助的形式完成整体作品的传递。在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但恰恰是观念的不同,使他们可以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知识解读,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客观审视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组织活动、实践探索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优势;对课内外材料进行深度解析,从而探寻高效路径,才能符合当下的发展观;树立语文教学专业化、科学化的意识,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引领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做事,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与中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性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612)

猜你喜欢
中华阅读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