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静华 叶慧 卓朝勇 余志军 叶晓波 李帅帅 朱春莹 吴建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受联合国精神药品公约管制[1],其强成瘾性令依赖者在生理脱毒后较长时间内,残留神经功能损害、精神行为异常、多种躯体不适感、对毒品物质强烈渴求等一系列稽延性戒断症状。目前甲基苯丙胺滥用成为全球性社会公害[2],传统替代、递减等治疗方法在急性期生理脱毒取得较好效果,而稽延性戒断症状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表现形式多样,治疗缺少有效方案[3-4]。吴建主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在改善患者戒断后精神躯体症状、增加记忆力方面收获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甲基苯丙胺属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最早在唐代被称为“阿芙蓉”,中医古籍中有性味及成瘾后症状记载,清代《救迷良方》《戒烟全法》及民国《扶刍瘾言》《医药顾问大全·戒烟总诀》《戒烟快乐奇书》等著作中进一步有了“扶正防瘾”“治瘾防脱”“防复吸”的理法方药记载,而以上记载多为针对传统阿片类毒品。吴老师认为,甲基苯丙胺依赖归属中医学“毒癖”范畴,其稽延性戒断症状属“断瘾后诸症”。
断瘾后诸症主要病因病机为“烟毒内蕴”[5],阿片性辛香、苦涩、温燥、入十二经,伤经络、阴液、耗损气机,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嗜毒日久成瘾,气机耗散,正气消损,内伤脏腑及气血精液;戒断期仍有烟毒留滞体内,与湿、痰、瘀搏结成有形实邪,经络阻滞,枢机不利。病机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盛为标,其虚以肝肾正气亏虚为主:肾精不充,肝血亏虚,元气耗损;其实主因湿毒内蕴,瘀而生热,动扰心神。正虚邪盛又相互影响,病程迁延者正气愈虚,邪实更盛。
吴老师认为,甲基苯丙胺稽延性戒断期中医症状表现多样,总结为“数瘾齐发”:(1)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动则汗出、倦怠乏力、嗜卧懒言、表情淡漠;(2)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思维迟钝,怔忡健忘,精神恍惚;(3)周身不适、胸闷头晕、心烦易怒、躁动不安、焦虑抑郁;(4)纳差厌食,大便秘结无力,形容消瘦,脉弦等;(5)渴求毒品,毒瘾难熬,易趋复吸。
其中(1)为正气不足主症,以肝血不足、肾阳亏虚多见。(2)、(3)与西医总结的甲基苯丙胺稽延性戒断症状,如全身倦怠感、睡眠障碍;神经功能损害,如不同程度的工作记忆缺损及部分语言记忆、视觉记忆、信息处理、运动功能障碍[6];精神行为异常,如焦虑、抑郁、精神运动性迟滞、激越等[7]互为补充,并详细描述了该患者虚实夹杂、湿毒内蕴诸证。(4)为中医问饮食二便、舌脉概述。(5)为对毒品物质强烈渴求的症状概括。
中医临床对于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治则主要为扶正(气血阴阳)、祛邪(烟毒、热毒)和扶正祛邪并举三大类,遣方用药以古方化裁及中西结合辨病施治为主[8],局限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阿片类毒品,而甲基苯丙胺依赖中医理论及实践报道较少。吴老师以“疏肝补肾,祛痰除湿,宁心安神”为大法,自拟柴胡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协定方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者,临床收效颇丰。
吴老师经验方由黄芪30 g,五味子6 g,仙灵脾9 g,灵磁石30 g,制半夏9 g,夏枯草15 g,柴胡6 g,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炒白芍15 g,桂枝6 g,黄芩9 g,生大黄6 g,肉桂2 g,黄连3 g,炒延胡索12 g 组成。方药解析:(1)黄芪“驱风运毒”之主药(《本草汇言》),仙灵脾补肾阳、强筋骨,五味子补益虚劳、宁心安神,三者为补虚托举之君药。(2)臣药取自《伤寒论》柴胡龙骨牡蛎汤,以柴桂行气解郁,疏利气机,通利三焦;龙牡敛浮阳而止汗、重镇安神而兼散结,相须为用;黄芩、大黄清泄肝胆,半夏化痰散结,与柴胡升降并举,疏通三焦;磁石代铅丹,增强半夏祛痰之力,合龙牡镇惊定搐之功,又合方中君药温阳镇潜,引火归原。(3)佐药肉桂、黄连两味为《韩氏医通》交泰丸主药,有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之功,治疗顽固性失眠、烦躁等症状且辨证为虚多实少者最是相宜。(4)炒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合炒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一身上下诸痛”(《本草纲目》)。(5)半夏、夏枯草交通阴阳,清泻心火,涤痰安神,根除“心瘾”。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诸证繁多、虚实夹杂,此方用药兼顾全面,且诸药味环环相扣,或成药对使用,阴阳升降并举;或数药相合,配伍严谨,共收奇功。
金某,男性,36 岁,吸食冰毒5 年,平均每周吸食冰毒1 g,吸食方式为鼻吸。入强制隔离戒毒所3 个月生理脱毒后于2018 年10 月23 日初诊,症见: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周身疼痛,乏力倦怠,动则汗出,心烦易怒,有幻觉、耳鸣及紧张害怕,胃纳一般,大便秘结无力解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首诊查焦虑自评量表(SAS)[9]评分56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10]评分62 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11]评分11分、临床记忆量表(CMS)[12]评分67 分。西医诊断:甲基苯丙胺成瘾、轻度焦虑、轻度抑郁。中医诊断:毒癖(肝肾亏虚、痰湿瘀阻证)。方药:黄芪30 g,五味子6 g,仙灵脾9 g,灵磁石30 g,制半夏9 g,夏枯草15 g,柴胡6 g,生龙骨、牡蛎各30 g,炒白芍15 g,桂枝6 g,黄芩9 g,生大黄6 g,肉桂2 g,黄连3 g,炒延胡索12 g等,水煎服,每日1 剂。服药1 周后诉睡眠、精神改善,未再有幻觉,心烦头痛减轻,大便转畅。原方续服3 个月,诸证均好转,未再有疼痛耳鸣幻觉,诉心情转好,情绪稳定,记忆力改善明显。复查SAS 评分33 分,SDS 评分40 分,PSQI 评分3 分,CMS 评分80 分,焦虑证、抑郁证治愈,睡眠质量及记忆力均较前改善。
按:该患者辨为肝肾亏虚、痰湿瘀阻之证。烟性燥伤阴、煎灼津液、凝聚成痰,毒郁于内、稽留难出、夹湿作滞,痰凝湿阻,经脉瘀滞;又久病耗伤气血、肝失所养,中阳久亏、累及肾阳,失其温煦,肝肾失司,元气消耗;故该患者心神失养,三焦受遏,虚寒夹实之诸症丛生。契合《王氏医存》“凡吸烟成瘾之人,上焦多痰饮,中焦多积滞,下焦多寒湿”之所述。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以虚为主,故以黄芪、仙灵脾、五味子为君,此三味共收补益肝肾之功,为疗病基础。吴老师考据《救世迷方》中“断瘾丸”方及“除毒补虚戒烟方”中均以黄芪为主药且可重用70 g,临证亦以此据加减用量。肉桂、黄连最宜治心肾不交之怔忡、失眠,睡眠质量改善同时记忆力得到明显提升。柴胡龙骨牡蛎汤为古代“安神定惊解郁方”,以柴桂行气解郁、龙牡敛阳镇静、芩夏清热散结,化裁革新,通达气机,该患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降低,可见其功。灵磁石、炒延胡索、炒白芍、夏枯草四味用意同前文分析所述。临床治疗辅以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复吸率,达到“身心同治”目的。吴老师治法温清攻补并举,环环相扣,共奏疏肝清热、祛湿化痰、补肾柔肝、宁心安神之效,治疗该患者首剂见效,序贯治之,三月全功。